|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中國李杏種質資源 | 作者 | 任士福,汪民 |
| 定價 | 128.00元 | 齣版社 | 中國林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503877292 | 齣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中國李杏種質資源》以中國李杏主産區的李杏種質資源為基礎,廣泛搜集我國李杏主産省科研和生産單位的李杏栽培品種、主要農傢類型、優良單株以及特異種質資源,將中國李杏優良種質資源共享,為科學研究以及産業現代化提供基礎素材。全書共分總論和主要李杏種質資源兩篇。上篇分三章分彆介紹李杏的栽培曆史、經濟意義與主要用途,李杏種質資源及分類,資源調查、搜集與保存,資源評價、創新與利用。下篇分兩章分彆介紹瞭李、杏主要種質資源的産地及分布、經濟學性狀、植物學性狀、綜閤評價。其中介紹瞭鮮食加工李品種37個,觀賞李品種5個,特異李品種7個;肉用杏品種156個,仁用杏品種15個,觀賞杏品種7個,特異杏品種2個。 |
| 作者簡介 | |
| 任士福河北農業大學農村發展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森林培育碩士生導師,三級教授。兼任中國農學會農業産業化分會、中國農學會農業科技園區分會理事,河北省林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農學通報》、《農學學報》、《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編委,河北省質量管理專傢等。長期以來,一直緻力於李杏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傢科技部,農業部、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林業廳、河北省教育廳,河北省農開辦等課題10多項。作為主研人審定李品種6個,杏品種1個;“李生物學基礎和高效配套技術體係研究與示範推廣”2005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基於科學發展觀的河北林業科技創新係統研究”2008年獲河北省山區創業三等奬,“仁用杏霜凍害綜閤防禦關鍵技術”2012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奬。在《林業科學》《園藝學報》《生態學報》《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等刊物發錶論文50多篇。培養碩士生10名,取得瞭係統性研究成果。汪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1年2月畢業於河北林業專科學校林業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林業技術和管理工作,曾擔任國有林場副場長、場長,河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副站長,現任河北省林木種苗管理站站長,兼河北省林學會林木育種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秘書長和河北省林木種苗協會會長。1998年以來,緻力於河北省的林木良種建設,主持製定瞭《河北省林木種苗發展規劃》,編製瞭《河北省林木良種繁育體係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認真組織實施。目前,已經建設涵蓋河北省主要造林樹種的林木良種基地40多處。主持製定瞭《河北省林木品種審定辦法》,組織審(認)定林木良種142個。2006~2008年主持完成瞭河北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基本查清瞭河北省的主要造林樹種(品種)、新引進新選育樹種(品種)、古樹名木和野生樹種資源狀況,初選優良單株和優係800多個,研究開發瞭《河北省林木種質資源管理信息係統》軟件。 |
| 目錄 | |
| 序 前言 上篇 總論 章 概論 節 栽培曆史,經濟意義與主要用途 一、栽培曆史 二、經濟意義與主要用途 第二節 李杏種質資源及分類 一、李杏種質資源概述 二、李杏種質資源分類描述 第二章 李杏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保存 節 李杏種質資源調查 一、李杏種質資源調查 二、李杳資源調查結果 第二節 李杏種質資源收集與保存 一、李杏種質資源的保存 二、我國從國外引進的李杏種質資源 第三章 李杏種質資源評價,創新與利用 節 李杏種質資源評價的意義,原則與方法 一、李杏種質資源評價意義與作用 二、李杏種質資源評價原則與方法 第二節 李杏種質資源評價內容與標準 一、李種質資源評價內容與標準 二、杏種質資源評價內容與標準 第三節 李杏種質資源的創新與利用 一、選擇育種 二、常規雜交育種 三、遠緣雜交育種 四、分子生物技術育種 五、李杏種質資源創新 下篇 主要種質資源 第四章 李主要種質資源 節 鮮食加工李種質資源 1 愛琴李 2 安哥諾李 3 北京晚紅李 4 長李15號 5 長李84號 6 赤峰紫李 7 大玫瑰李 8 但丁李 9 大石早生李 10 伏李 11 芙蓉李 12 甘李 13 海城蘋果李 14 黑寶石李 15 黑琥珀李 16 紅心李 17 黃蠟李 18 錦西鞦李 19 九颱晚李 20 理查德早生李 21 龍園鞦李 22 魯耶兒李 …… 第五章 杏主要種質資源 參考文獻 中文名稱索引 漢語拼音索引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題目“中國李杏種質資源”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中國豐富的農業遺産。作為一個對傳統農業和地方特産情有獨鍾的讀者,我對任何深入挖掘這類題材的書籍都充滿瞭期待。作者“任士福”和“汪民”的名字,雖然不是響當當的明星學者,但“中國林業齣版社”這個齣版方,以及“9787503877292”這個ISBN,都給我一種“穩”的感覺,這很可能是一本經過嚴格審校、內容紮實的專業書籍。我設想,這本書會像一本精美的植物圖鑒,但又不止於此。它不僅僅會展示各種李杏的圖片,更會深入剖析它們的“種質資源”——也就是說,它們在基因上的獨特性,它們的起源、傳播,以及它們的遺傳多樣性。我非常好奇,中國究竟有多少種李杏?它們又分布在哪些地方?是否有某些品種因為曆史原因、氣候變化或者市場原因而瀕臨滅絕?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保護這些寶貴種質資源的建議?我甚至在想,這本書是否會包含一些關於地方性李杏品種的趣聞軼事,比如它們是如何與當地的民俗風情相結閤的,或者它們在古代詩詞歌賦中扮演的角色。這種對本土資源的關注,總是讓我感到一種由衷的民族自豪感,也希望能通過閱讀,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腳下的土地和孕育齣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和作者信息讓我感到非常好奇。 "中國李杏種質資源" 這個題目本身就透露著一種深入研究的學術氣息,而 "任士福, 汪民" 這兩位作者的名字,雖然我不太熟悉,但聯想到 "中國林業齣版社",這通常意味著他們是該領域的專傢。 9787503877292 這個ISBN號,是書的“身份證”,雖然我不是書商,但它代錶瞭這本書的唯一性和正規齣版物的身份。 我一直對中國本土的農作物和植物資源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承載著曆史和地方特色的品種。 想象一下,翻開這本書,可能會看到關於李子和杏子在中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演變的曆史脈絡,或許還有它們在當地飲食文化、傳統醫藥中的應用故事。 “種質資源”這個詞,更是暗示瞭這本書可能不僅僅停留在分類和描述層麵,而是會涉及到基因、遺傳多樣性、以及這些資源在未來育種和保護方麵的重要性。 我尤其期待書中能齣現一些令人驚喜的、鮮為人知的李杏品種,也許它們有著獨特的口感、顔色,甚至是生長習性,能夠刷新我對這些常見水果的認知。 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可能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滿瞭知識和故事的寶藏,值得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評分"中國李杏種質資源"——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勾起我對中國本土農作物研究的興趣。任士福、汪民兩位作者,以及中國林業齣版社,這個組閤讓我想象到瞭一部嚴謹、詳實的學術著作。ISBN號9787503877292,則為其正規性和專業性提供瞭保障。我之所以會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地域特色、曆史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原生”品種情有獨鍾。我設想,這本書不僅僅會是一本簡單的植物圖鑒,更會是一份關於中國李杏基因庫的深度報告。我期待書中能詳細介紹各種李杏的起源、分布、形態特徵,以及最重要的——它們的“種質資源”特性。這可能意味著書中會涉及它們的遺傳多樣性、抗性錶現、適應性特點,甚至可能還有其在傳統醫學或食品工業中的潛在應用價值。我好奇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極為稀有、鮮為人知的地方特色品種,它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瀕臨失傳,而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為它們的保護和傳承提供科學依據。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農耕文明與生物基因寶藏的探索史,充滿瞭知識的深度和文化的厚度,值得我認真去品讀和學習。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畫麵: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那些曆經風雨、承載著地域特色的李子和杏子,以它們最原始、最純粹的姿態呈現在我麵前。"{RT}中國李杏種質資源" 這個標題,不僅僅是簡單的詞語堆砌,它傳遞齣一種深厚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底蘊。而"任士福, 汪民"這兩位作者,加上"中國林業齣版社"這個堅實的後盾,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信心。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資深的植物學傢,帶領我走進李杏的世界。我期待它能詳盡地介紹中國各地培育齣的各種李杏品種,不僅僅是它們的形態特徵,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種質資源”——那些蘊含在基因中的寶藏。我想知道,究竟有哪些品種是獨一無二的?它們的遺傳特性如何?它們在適應性、抗病性、果實品質等方麵,又有哪些獨特的優勢?我甚至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這些品種的起源、演變和傳播的曆史考證,以及它們在不同地理環境下的適應性研究。這本書,對我而言,可能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水果的書,更像是一部關於中國植物多樣性、農業曆史和生物遺傳的百科全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國傢在農業資源保護方麵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中國李杏種質資源",讓我一下子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它直接點明瞭研究的主題,而且“種質資源”這個詞匯,暗示瞭這本書的內容會比較專業和深入。雖然我對作者“任士福”和“汪民”的名字不是非常熟悉,但“中國林業齣版社”的齣品,通常都代錶著較高的學術水準和嚴謹的科學態度。9787503877292這個ISBN號,也證實瞭它是一本正規齣版的學術著作。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對中國本土李子和杏子品種進行的係統性梳理和研究,不僅僅會介紹它們的名稱、産地、形態特徵,更重要的是,會從遺傳學、生物學等角度,深入分析這些“種質資源”的價值。我非常好奇,書中會詳細介紹哪些具有獨特遺傳背景和優良性狀的李杏品種?它們在抗病、抗逆、果實風味、營養成分等方麵,有哪些令人矚目的錶現?這本書會不會探討這些寶貴的種質資源在現代農業育種中的應用潛力,以及在麵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當下,如何有效地進行保護和開發?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本詳實的“基因寶典”,為我揭示中國李杏傢族豐富而獨特的遺傳多樣性,並為我們未來的農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