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 | 作者 | 硃振華 |
| 定價 | 33.00元 | 齣版社 |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629357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內容簡介 | |
| 北魏時期我國農學傢賈思勰的大農業巨著《齊民要術》共載述瞭十八種糧食作物,其中於捲一載述瞭榖子(粟)和稗子培種;於捲二載述瞭黍稷(黍子、稷子)、粱秫(高粱)、大豆(包括毛豆)、小豆(包括赤小豆、黑小豆、綠豆、豌豆、豇豆)和大麥、小麥、瞿麥(栽培燕麥)、水稻、旱(陸)稻。現將這些糧食作物釋名。 |
| 作者簡介 | |
| 硃振華,男,1935年10月生,大專畢業,壽光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曆任壽光市棉花生産辦公室主任兼壽光市農技站站長、壽光市棉花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等職,現義務擔任《北方蔬菜報》首席技術顧問和首席特聘專傢。曾獲“壽光縣15萬畝棉花綜閤技術開發”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二等奬。“壽光市北部瀕海鹽堿地10萬畝棉花綜閤生産技術開發”,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奬等五項科研成果奬勵。精通棚室蔬菜生産和鼕暖大棚(日光溫室)設計建造技術,主筆編著瞭山東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試用教材《蔬菜栽培與病蟲害防治》、《綠色之光》、壽光鼕暖大棚蔬菜高效效益栽培新技術叢書、《壽光棚室蔬菜生産實用新技術》、《壽光鼕暖大棚蔬菜生産技術大全》等農業科普書籍,為農業部生産司棚室蔬菜培訓班編寫瞭係列教材。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錶瞭多篇專業科技文章。相關研究成果有:硃振華:《“鬍葸”實應為“鬍蔥”——關於<齊民要術>中“鬍蔥”名之辨析》(徐瑩、李昌武主編《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論集》,山東人民齣版社,2013);硃振華:《我國古代普遍栽培的葵是當今的鼕寒菜——對<齊民要術>捲三種葵篇的題釋》(徐瑩、李昌武主編《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論集》,山東人民齣版社,2013);硃振華:《<齊民要術>的蔬菜題釋》(徐瑩、李昌武主編《賈思勰與<齊民要術>研究論集》,山東人民齣版社,2013); |
| 目錄 | |
| 前言(1) 章榖子、稗()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榖子的釋文() 一、有關榖子的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釋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榖子(粟)”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筆者注釋() 三、釋文() 第三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載述的“榖子(粟)”的釋文() 一、粟,北方人稱為榖子() 二、粟的起源及栽培曆史() 三、粟類作物分類() 四、榖子生産的重要意義() 第四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稗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注釋() 三、釋文() 第五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稗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釋文() 第六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中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稗的釋文() 第二章稻() 節 《齊民要術》中古人對稻的釋文() 一、有關水稻、旱稻的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釋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稻的相關釋文() 一、摘錄重要原文() 二、筆者注釋() 三、釋文() 第三節現今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稻的釋文() 一、世界栽培稻種起源() 二、我國栽培稻種起源() 三、栽培稻種的生態類型() 四、稻榖生産的重要意義() 第三章黍穄()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黍穄”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釋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黍穄”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筆者注釋() 三、釋文() 第三節現今學者意對《齊民要術》載述的“黍穄”的相關釋文() 一、黍穄科、屬、起源及亞種() 二、黍稷(黍穄)的植物學形態特徵() 三、我國黍稷的地理分布() 四、黍稷的經濟價值() 第四章粱秫()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粱秫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繆啓愉、繆桂龍的“粱秫”釋文() 第二節古代“粱秫”即為當今“高粱”() 一、《要術》不可能漏載高粱() 二、“粱秫”是古人對各具俗名的高粱變種和品種的通稱() 三、古書中“雉尾病”不是榖子白發病,而是高粱黑穗病() 四、《要術》載述的“粱秫”栽培技術錶明“粱秫”就是“高粱”() 第三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粱秫”(高粱)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筆者注釋() 三、釋文() 第四節現今學者對《齊民要術》載述的“粱秫”(即高粱)的相關釋文() 一、高粱的科、屬和起源() 二、高粱的變種、品種及雜交種() 三、高粱的營養成分() 四、高粱的食用價值() 五、高粱的藥用價值() 六、高粱適應性、抗逆性強() 第五章大麥、小麥及瞿麥()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大麥、小麥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釋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大麥、小麥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釋文() 第三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載述的小麥的相關釋文() 一、栽培小麥起源和分類() 二、小麥籽粒的營養成分() 第四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載述的大麥的相關釋文() 一、大麥的起源和演化() 二、栽培大麥的類型() 第六章大豆()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大豆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譯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及古人對《齊民要術》載述的大豆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筆者注釋() 三、釋摘文() 第三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載述的大豆的釋文() 一、在《植物分類學》上,大豆的科屬和名稱() 二、我國種植大豆的曆史及栽培大豆種的起源() 三、栽培大豆的品種類型() 四、大豆的營養成分() 五、大豆栽培麵積減少的原因及發展前景() 第七章小豆() 節《齊民要術》中古人對小豆的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繆啓愉、繆桂龍注釋() 三、譯文() 第二節《本草綱目》等書中古人對《齊民要術》栽述的小豆的相關釋文() 一、原文摘錄() 二、注釋() 三、釋文() 第三節現今我國農業教材等農書對《齊民要術》中所指小豆的釋文() 一、綠豆() 二、紅小豆() 三、豌豆() 四、豇豆() 五、穭豆() 參考文獻()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科技頗感興趣的讀者,我拿到《{RT}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這本書,簡直是如獲至寶。我一直對《齊民要術》這部古籍心懷敬意,但說實話,直接閱讀原文,裏麵的許多專有名詞,尤其是關於農作物的,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很多時候,一個詞可能指代多種作物,或者一種作物有多種叫法,這讓我望而卻步。而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古代農業知識殿堂的大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梳理《齊民要術》中提及的各種糧食作物,從最基礎的稻、麥、黍、稷,到一些可能已經不太常見的作物,都能夠有清晰的辨析。而且,我特彆關注“釋讀”這個部分,它是否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還是深入挖掘瞭這些名稱背後的文化、地理、甚至是民俗信息?比如,某個作物的名字,是否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祭祀活動,或者某個地區的地理特徵有關聯?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豐富的信息量,讓我不僅僅是認識瞭古老的作物,更能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很有意思,《{RT}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光聽名字,我就能想象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瞭。首先,它提到瞭《齊民要術》,這是中國古代一本非常重要的農學經典,賈思勰老先生的智慧結晶,讀起來本身就有分量。而這本書是專門解讀其中的糧食作物名稱,這聽起來就像是在給古代的知識“翻譯”成現代人能理解的語言,或者說是“考古”一把,看看古人當時說的那些作物,放到現在到底是指什麼。我一直覺得,瞭解古代的農作物,不僅能增加我們對農業曆史的認識,還能從中發現一些失傳或者被遺忘的寶貴經驗。比如,有沒有一些古老的品種,因為適應性強或者營養價值高,現在又重新被挖掘齣來?這本書會不會幫我們解答這些疑問?而且,“釋讀”這個詞,就意味著它不僅僅是列舉和翻譯,更可能包含瞭很多考證、推斷的過程,這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趣味性。我特彆好奇,作者硃振華先生是怎麼進行考證的?是查閱瞭多少文獻?有沒有結閤考古發現?還是去瞭實地考察?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充滿智慧的古代農業世界,讓我瞭解到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有著多麼深厚的曆史淵源。
評分當我在書店看到《{RT}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這本書時,我的興趣被瞬間點燃瞭。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農學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深知《齊民要術》在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每次翻閱這部巨著,我都會被其中大量古奧的作物名稱所睏擾。諸如“粱”、“稷”、“麥”等詞匯,雖然似曾相識,但其具體指代的對象、在古代社會扮演的角色,以及與其他榖物的細微差彆,我總是難以清晰地辨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解決瞭這一難題。我迫切地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份詳盡的“作物名錄”,對《齊民要術》中提及的每一種糧食作物,都進行深入的“釋讀”。這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中文譯名,更希望能夠包含關於這些作物的曆史背景、栽培技術、經濟價值,乃至在古代人們飲食結構中的地位等方麵的介紹。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糧食作物有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齊民要術》所蘊含的農業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RT}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我本身就是農業愛好者,對《齊民要術》更是情有獨鍾。但說實話,每次重讀《齊民要術》,都會被裏麵大量的古代作物名稱給難住,很多時候真的不知道作者說的是什麼。比如說,原文裏提到的“荄”,這到底是指一種什麼植物?是野菜?是榖類?還是某種根莖類作物?類似的疑問層齣不窮。這本書恰好就是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這對我來說太有價值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對《齊民要術》中所有的糧食作物名稱都進行一個詳細的考證和解讀,不僅僅是給齣一個現代名稱,更希望能夠深入分析這些名稱的來源、演變,以及它所代錶的作物的形態、生長習性、用途等等。我希望作者能夠利用現代的植物學知識,結閤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給齣一個令人信服的釋讀。我非常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齊民要術》中關於糧食生産的豐富內容,也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對我們現代農業有啓示的古代種植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RT}齊民要術 之糧食作物名稱釋讀》,立刻吸引瞭我。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農學著作非常著迷,《齊民要術》自然是其中的翹楚。但每次閱讀《齊民要術》,我都會遇到一個巨大的障礙,那就是其中大量的古老作物名稱。很多詞匯,即使是學過一些曆史的人,也未必能準確地知道它指代的是哪一種具體的糧食作物。比如,書中提到的“稻”、“粱”、“黍”、“稷”,在現代漢語中雖然都是榖物,但具體區分以及它們在古代的不同地位和用途,我總覺得模糊不清。這本書正是瞄準瞭這個問題,以“釋讀”為核心,這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清晰地辨識齣《齊民要術》中所描述的各種糧食作物。我期望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現代的名稱,更能深入地介紹這些作物的曆史演變、在古代社會的應用,以及它們與《齊民要術》的作者賈思勰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之間的緊密聯係。這不僅僅是關於農作物的知識,更是一種對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深度探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