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瓷器
定價:25.00元
售價:13.0元,便宜12.0元,摺扣52
作者:李楠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045
字數:
頁碼:1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瓷器的發明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標誌,也是人類發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國是當之無愧的瓷器的故鄉,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為人類文明的曆史寫下瞭光輝的一頁。《中國古代瓷器》將按照時代順序介紹中國古代瓷器的發展曆程,並突齣介紹各個時代具代錶性的瓷器品類和器物。
目錄
序章 從陶器到瓷器
節 陶器起源與製作
陶器的起源
原始陶器的製作技術
第二節 陶器在中國
我國主要原始文明的陶器
白陶和原始瓷器的齣現
瓷器發明以後中國陶器發展略述
章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瓷器
節 商周至戰國瓷器的發展
商代至戰國原始青瓷的發展演變
原始青瓷的主要燒製窯廠
第二節 兩漢瓷器
兩漢時期原始青瓷的繼續發展
東漢真正瓷器的誕生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瓷器
三國瓷器
兩晉瓷器
南北朝瓷器
第二章 隋唐五代宋遼金夏瓷器
節 隋唐五代瓷器
隋代瓷器
唐代瓷器
五代時期的瓷器
第二節 兩宋瓷器
兩宋五大官窯
兩宋八大民窯
第三節 遼金西夏瓷器
遼代瓷器
金代瓷器
西夏瓷器
第三章 輝煌的元明清三代瓷器
節 元明清的製瓷業
元明清三代的景德鎮製瓷業
元明清時期其他窯廠的發展
第二節 元明清瓷器的外銷與影響
元明清時期中國瓷器的外銷
中國製瓷技術的對外影響
第三節 元明清瓷器精品賞鑒
元代瓷器精品賞鑒
明代瓷器精品賞鑒
清代瓷器精品賞鑒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國古代瓷器》:
根據各地區(不同的文化特徵,齊傢文化大體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三期文化的陶器由胎質到器形隨著時間的推移也略有不同。早期陶器以紅褐陶為主,器形較小,常見的有侈口罐、單耳罐、高領雙耳罐、雙耳罐形甑。中期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灰陶罕見,器形主要有雙大耳罐、高領雙耳罐、鏤孔豆和單把鬲等。晚期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灰陶少量齣士,陶器除雙大耳罐、高領雙耳罐外,齣現尊、壺、高領摺肩罐、雙耳彩陶罐、彩陶豆等。
齊傢文化陶器除素麵器外,主耍有籃紋、繩紋裝飾及極少量的彩陶。籃紋、繩紋一般飾於夾砂罐、雙耳罐、單把鬲上,起加固和裝飾作用。被發現的彩陶數量和種類都很少,已明顯呈衰落之勢。多施於泥質紅陶上,陶質較粗,多屬罐類,有的錶麵還塗有白色陶衣。彩繪以居多,也有少量紅彩和紫彩。彩繪紋飾簡單,常見的有菱形紋、網紋、三角紋、波摺紋、蝶形紋等。紋飾繁簡互見,變化較多,圖案組織很有規律,簡單明朗,題材也有獨到之處。
……
序言
當我翻開這本書,一股對中國古代燦爛文明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那些精美的瓷器,宛如穿越時光的使者,嚮我娓娓道來悠久的曆史。書中對於不同朝代瓷器風格的演變,從唐三彩的瑰麗奔放,到宋代五大名窯的內斂含蓄,再到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精雕細琢,都有著詳盡的描述。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釉色的解讀,像是宋代汝窯的天青釉,那種雨過天青般的淡雅,以及景德鎮的青花瓷,那鈷藍的色彩在白釉上的暈染,訴說著工匠們對色彩的極緻追求。不僅僅是外觀,書中還深入探討瞭瓷器的製作工藝,從泥土的淘洗,到燒製的溫度控製,再到釉料的配方,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瞭古代匠人的智慧與心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瓷器紋飾的講解印象深刻,那些龍鳳、山水、花鳥,甚至是傳說中的神獸,都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更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徵意義,仿佛能讀懂古人心中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令人眼前一亮,硬殼封麵搭配燙金的“中國古代瓷器”幾個大字,散發著一股沉靜而典雅的氣息,觸感也很細膩,拿在手中就有一種厚重感,這無疑為閱讀體驗奠定瞭良好的基礎。我尤其欣賞封麵上的那幅精美的瓷器圖案,雖未細看具體年代,但那流動的釉色和細膩的筆觸,已經足夠吸引人的目光,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探尋其背後的故事。內頁的紙張選擇瞭啞光材質,既不會反光影響閱讀,又顯得非常有質感,這點細節的處理非常到位。書中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字體大小適中,行距恰當,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圖片部分的印刷質量更是讓人驚喜,色彩還原度極高,器物本身的紋飾、釉色、甚至細微的裂紋都得到瞭逼真的呈現,仿佛觸手可及。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關於中國古代瓷器的書籍,但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瞭設計師和編輯在細節上的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件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在展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更是在描繪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哲學思想。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器以載道”的闡釋是如此的貼切。從早期的陶器,到後來的瓷器,每一次材質和工藝的革新,都伴隨著審美的變遷和社會文化的演進。我尤其沉醉於那些帶有文人氣息的瓷器,比如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那種內斂而又充滿生命力的綠色,仿佛寄托瞭古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淡泊寜靜生活的嚮往。書中對不同地域瓷器特色的對比也十分有趣,比如越窯的秘色瓷,以及南北方窯口的差異,都展現瞭中國廣袤土地上文化的多樣性。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智者,引領我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藝術的世界,讓我重新審視我們民族的文化根脈,感受到那份穿越韆年的溫度。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意識到,中國古代瓷器絕不僅僅是“好用”的器皿,它們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徵。書中那些關於明清時期官窯瓷器的介紹,讓我驚嘆於皇傢禦用瓷器的精美絕倫,那些繁復華麗的紋飾,大膽而又精緻的色彩搭配,無不彰顯著皇傢的尊貴與權力。但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也提到瞭民間窯口的崛起,那些雖然不及官窯般精美,卻同樣充滿生活氣息和藝術創造力的器物,它們承載著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記錄著時代的變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社會的全貌,從皇宮到市井,從政治到生活,瓷器就像一條無聲的綫索,串聯起瞭曆史的長河。它激發瞭我對傳統工藝的保護和傳承的思考,也讓我更加熱愛我們這個擁有璀璨文明的民族。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考證之嚴謹,確實令人嘆為觀止。書中對於每一件瓷器的介紹,都附有詳細的齣處、年代、材質、工藝等信息,並且配有高質量的圖片,極具參考價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某些爭議性問題的探討,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引述瞭多方觀點,讓讀者能夠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是一種非常開放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我注意到書中對於一些早期瓷器的研究,比如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及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的陶質附件,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分析,這為理解中國瓷器發展的脈絡提供瞭重要的綫索。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好看”的書,更是一本“有用”的書,無論是對於瓷器愛好者、曆史研究者,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深刻的啓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