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
定價:48.00元
作者:周雲龍
齣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2643452
字數:
頁碼:22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西方的“中國崛起論”重構瞭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國際語境。不瞭解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深層含義,就無法真正理解當啊下中國文化軟實力所麵臨的諸多睏境。《寶琛文庫·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在一種文化批判的知識立場上、在一個長時段的曆史縱深中,從曆史根源和古老的話語傳統上對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意義結構及其在不同的曆史脈絡中的衍生方式展開深度解析;並以此作為參照框架,在跨文化的視野中對現當代中國文化實踐中的“本真性”訴求進行癥候性閱讀。《寶琛文庫·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通過對《江南style》MV的實踐邏輯、《金陵十三釵》的性彆意象、章子怡所屬的符號體係、“寫意”戲劇觀、西方的“中國崛起論”等個案的精彩解讀,反思“中國崛起”脈絡中再銘寫本真性的幻象,及其暗隱的倫理睏境與思想陷阱問題。
目錄
緻謝
對話:中國問題·中國形象·跨文化研究(代序)
I 本真性倫理
一 圖像及其標靶:藝術資本,文化權力,與“本真性”的跨文化視覺再現
從“圖像即標靶”到“圖像及其標靶”
全球商品、藝術資本與文化權力
為標靶規定的圖像:《江南style》MV的實踐邏輯
再銘寫“本真性”,或中國現代性自我想象的睏境
結語:牛仔褲的“破洞”之外
二 中西戲劇交流的誤區與睏境:“國劇運動”及其文化民族主義悖論
問題:“中華文化的國傢主義”
“寫實”與“寫意”的文化轉喻
“國劇”作為理論激情
“國劇運動”的衍生性
迴到“往昔”?或發明傳統
形式的難題
三 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場域的“寫意”戲劇觀
“寫意”戲劇的譜係
“寫意”戲劇觀:西方的脈絡
中國戲麯:珠玉抑或泥沙
西方主義
四 《木乃伊3》的中國顯影及其跨國消費
中國顯影
魔域桃源之外
五 構建的消逝。或當代華語電影的“純真年代”
窺視主義與“真實的激情”
錶演主義與錯置的鄉愁:《金陵十三釵》
奧德賽的無望歸程:《色,戒》、《梅蘭芳》與《一代宗師》
結語:鄉關何處?
II 中國論述的跨文化政治
六 錶演“中國”:美國舞颱上的中國戲劇與中國形象
劇場:他鄉中的故鄉
戲麯作為意識形態反叛的美學資源l
主體的眼睛:美國戲劇中的中國形象
七 從書寫符號拯救主體:重審“五四”時期的“戲劇文學”
“文學”的浮現
從舞颱錶演到文字符號:脈絡與意義lll
雙重拯救或雙重暴力
話劇史敘事的政治
八 視覺與認同:《太太萬歲》的時空轉譯及其文化政治
“跨文化性”:前提與問題
時空轉譯與現代性體驗
與主流話語的共享基點
九 趕超“當下”:“十七年”史劇論爭的時代命題及曆史根源
“(反)曆史主義”
“曆史的麵目”?
時空的置換邏輯
十 《色。戒》的戲中戲、中年危機與文化記憶
從小說到電影
舞颱空間與身份(體)錶演
“人生呀,誰不,惜呀惜青春”
北望傢山
III 崛起的氛圍
十一 東方文藝復興思潮中的梅蘭芳訪美演齣
同一演齣,兩般效應
梅蘭芳作為文化鏡像
東方文藝復興思潮中的“梅蘭芳”
十二 西方的“中國崛起論”:話語傳統與錶述脈絡
基本問題與知識立場
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曆史節點與時間架構
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意義結構
參考文獻
後記 今天的我們如何閱讀“謙遜”的歐洲?
作者介紹
周雲龍,文學博上,1979年生,執教於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前緻力於戲劇、跨文化等方麵的研究。發錶戲劇、文學、火眾文化、比較文學等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多篇。主要著述有:《中美文學交流史》(閤著)、《天地大舞颱:周寜戲劇研究文選》(編選)、《大陸的神話:元地理學批判》(閤澤)。
文摘
序言
《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這個名字,就足以激起我深入探究的欲望。我理解的“本真”是一種核心的、不變的內在特質,而“幻象”則可能是一種錶麵的、易變的、甚至帶有欺騙性的東西。那麼,這本書到底是在探討,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如何試圖展現其“本真”,但卻在傳播中,不自覺地産生瞭“幻象”?還是說,這種“崛起的氛圍”本身,就構成瞭一種“本真的幻象”,即我們以為看到瞭真實的中國,但實際上隻是被某種精心編織的錶象所吸引?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剖析“中國論述”的生成機製,不僅是內容本身,更包括其背後的邏輯、策略以及所要達到的目的。在“崛起的氛圍”這個語境下,我尤其關注那些微妙的心理和情感層麵的因素。一個國傢的崛起,往往伴隨著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提升,這種“氛圍”會如何影響我們對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判斷?書中是否會提及,在某些時候,為瞭維持和強化這種“崛起的氛圍”,一些“本真”的麵嚮可能會被刻意強調,而另一些則可能被淡化,從而形成一種“本真的幻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獨特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究竟有多少是“本真”,又有多少是“幻象”。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國際關係和文化研究的讀者,我看到《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的書名時,便立刻被其深刻性所吸引。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費瞭大量心血去梳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如何通過各種敘事來呈現自身形象,並在此過程中,揭示齣“本真”與“幻象”之間的微妙界限。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中國論述”的分析,是否會觸及到不同主體(如官方、媒體、學者、民間)在構建和傳播中國故事時的異同?他們是如何在國際舞颱上爭取話語權的?而“崛起的氛圍”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這種氛圍是自發形成的,還是被刻意營造的?它又如何影響著中國自身以及外部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在實際的論述過程中,是如何産生“本真的幻象”的。例如,在涉及某一重大事件時,中國官方的解釋與國際媒體的報道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被公眾理解和接受。書中是否會探討,在這種“氛圍”下,一些原本就存在的“本真”的麵嚮,是否會被放大,或者被扭麯,最終呈現齣一種“幻象”般的圖景?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引導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現有的論調。
評分拿到《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這本書,我內心既有期待,又帶著一絲審慎。期待的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觀點泛濫的時代,能有一部作品深入剖析“中國論述”這一復雜議題,並將其與“崛起”這一宏大敘事巧妙連接。這本身就極具吸引力。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本真”的,以及這個“本真”與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崛起之間,是否存在一種內在的、不可分割的聯係。是說中國的崛起過程中,某種“本真”的特質被彰顯齣來,還是反過來,崛起的過程本身塑造瞭一種新的“本真”?書中對於“幻象”的探討也讓我頗感好奇。我們通常談論幻象,多是指虛假的、不真實的。那麼,在這裏,“本真的幻象”究竟指嚮什麼?是一種對真實性的誤讀,還是一種被建構齣來的、看似真實但實則帶有某種虛假的錶象?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反思,在中國崛起的光環之下,是否存在一些被忽略的、或者被刻意淡化的麵嚮,而這些麵嚮,恰恰構成瞭我們理解中國當下乃至未來走嚮的關鍵。尤其是在“論述”這個詞上,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對不同聲音、不同敘事方式的梳理和分析,瞭解其中存在的張力與衝突,以及它們如何共同作用,塑造瞭我們對中國崛起的主流認知,又如何在國際社會引發不同的解讀和反應。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和反思的窗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透著一股沉靜而厚重的學術氣息,厚厚的書頁,精美的紙張,一看就知道是齣自用心的作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看看“本真的幻象”究竟是如何被作者抽絲剝繭般地呈現齣來。我關注的焦點在於“中國論述”的生成邏輯。在全球化語境下,一個國傢的形象和話語體係是如何被塑造、傳播和接收的?《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探討中國在國際上自我錶述的策略,以及這些論述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産生的差異化效應,那將極具價值。我希望作者能超越簡單的宏大敘事,去挖掘那些細微之處,比如媒體報道、學術研究、文化産品乃至民間交流中,是如何構建和傳播關於中國的觀點的。特彆是“崛起的氛圍”這一概念,它不僅僅是經濟數據的增長,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自信,一種自信的錶達。這種氛圍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會對中國的內外政策産生怎樣的影響?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事件、某個政策、某項文化輸齣,是如何被解讀和定性的?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鮮活的例證,讓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本真的幻象”這一抽象概念。同時,我也很好奇,書中對於“幻象”的分析,是傾嚮於批判還是辯護?它是在揭示被掩蓋的真相,還是在承認某種程度上的策略性模糊?
評分我之所以對《寶琛文庫 本真的幻象: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這本書抱有濃厚的興趣,是因為我一直關注中國在世界舞颱上的角色變化,以及伴隨這種變化而來的話語權爭奪。作者如何界定“本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核心問題。我理解的“本真”可能更多地指嚮一種內在的、不加修飾的、最真實的自我。那麼,中國的“本真”又是什麼?它是否在崛起過程中有所改變?或者說,崛起本身就是對這種“本真”的一種檢驗和重塑?“幻象”這個詞,在本書中似乎被賦予瞭一種特殊的含義,它不再僅僅是虛假,而是與“本真”糾纏不清。我設想,作者可能在探討這樣一種可能性:即便是最真誠的論述,在傳播過程中,也可能被不同解讀,或者被賦予瞭某種並非本意的色彩,從而形成一種“本真的幻象”。換句話說,真實的東西,也可能因為被觀看、被理解的方式不同,而呈現齣一種“幻象”般的特質。在“中國論述與崛起的氛圍”這一主題下,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那些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關於中國的論調,它們是如何形成的?是否存在一種“集體想象”,使得我們對中國崛起的認知,並非完全基於客觀事實,而是被某種“氛圍”所籠罩?這本書的齣現,或許能幫助我們撥開迷霧,更清晰地認識中國崛起背後的復雜邏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