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瓷器
定价:25.00元
售价:13.0元,便宜12.0元,折扣52
作者:李楠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045
字数:
页码:18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瓷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也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瓷器的故乡,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古代瓷器》将按照时代顺序介绍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并突出介绍各个时代具代表性的瓷器品类和器物。
目录
序章 从陶器到瓷器
节 陶器起源与制作
陶器的起源
原始陶器的制作技术
第二节 陶器在中国
我国主要原始文明的陶器
白陶和原始瓷器的出现
瓷器发明以后中国陶器发展略述
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瓷器
节 商周至战国瓷器的发展
商代至战国原始青瓷的发展演变
原始青瓷的主要烧制窑厂
第二节 两汉瓷器
两汉时期原始青瓷的继续发展
东汉真正瓷器的诞生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瓷器
三国瓷器
两晋瓷器
南北朝瓷器
第二章 隋唐五代宋辽金夏瓷器
节 隋唐五代瓷器
隋代瓷器
唐代瓷器
五代时期的瓷器
第二节 两宋瓷器
两宋五大官窑
两宋八大民窑
第三节 辽金西夏瓷器
辽代瓷器
金代瓷器
西夏瓷器
第三章 辉煌的元明清三代瓷器
节 元明清的制瓷业
元明清三代的景德镇制瓷业
元明清时期其他窑厂的发展
第二节 元明清瓷器的外销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外销
中国制瓷技术的对外影响
第三节 元明清瓷器精品赏鉴
元代瓷器精品赏鉴
明代瓷器精品赏鉴
清代瓷器精品赏鉴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瓷器》:
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齐家文化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三期文化的陶器由胎质到器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略有不同。早期陶器以红褐陶为主,器形较小,常见的有侈口罐、单耳罐、高领双耳罐、双耳罐形甑。中期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灰陶罕见,器形主要有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镂孔豆和单把鬲等。晚期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灰陶少量出士,陶器除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外,出现尊、壶、高领折肩罐、双耳彩陶罐、彩陶豆等。
齐家文化陶器除素面器外,主耍有篮纹、绳纹装饰及极少量的彩陶。篮纹、绳纹一般饰于夹砂罐、双耳罐、单把鬲上,起加固和装饰作用。被发现的彩陶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已明显呈衰落之势。多施于泥质红陶上,陶质较粗,多属罐类,有的表面还涂有白色陶衣。彩绘以居多,也有少量红彩和紫彩。彩绘纹饰简单,常见的有菱形纹、网纹、三角纹、波折纹、蝶形纹等。纹饰繁简互见,变化较多,图案组织很有规律,简单明朗,题材也有独到之处。
……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令人眼前一亮,硬壳封面搭配烫金的“中国古代瓷器”几个大字,散发着一股沉静而典雅的气息,触感也很细腻,拿在手中就有一种厚重感,这无疑为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尤其欣赏封面上的那幅精美的瓷器图案,虽未细看具体年代,但那流动的釉色和细腻的笔触,已经足够吸引人的目光,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书页,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哑光材质,既不会反光影响阅读,又显得非常有质感,这点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书中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行距恰当,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图片部分的印刷质量更是让人惊喜,色彩还原度极高,器物本身的纹饰、釉色、甚至细微的裂纹都得到了逼真的呈现,仿佛触手可及。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书籍,但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设计师和编辑在细节上的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考证之严谨,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书中对于每一件瓷器的介绍,都附有详细的出处、年代、材质、工艺等信息,并且配有高质量的图片,极具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某些争议性问题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述了多方观点,让读者能够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是一种非常开放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早期瓷器的研究,比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陶质附件,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这为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好看”的书,更是一本“有用”的书,无论是对于瓷器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深刻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在展示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更是在描绘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思想。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器以载道”的阐释是如此的贴切。从早期的陶器,到后来的瓷器,每一次材质和工艺的革新,都伴随着审美的变迁和社会文化的演进。我尤其沉醉于那些带有文人气息的瓷器,比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那种内敛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仿佛寄托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书中对不同地域瓷器特色的对比也十分有趣,比如越窑的秘色瓷,以及南北方窑口的差异,都展现了中国广袤土地上文化的多样性。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智者,引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艺术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根脉,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温度。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一股对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那些精美的瓷器,宛如穿越时光的使者,向我娓娓道来悠久的历史。书中对于不同朝代瓷器风格的演变,从唐三彩的瑰丽奔放,到宋代五大名窑的内敛含蓄,再到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精雕细琢,都有着详尽的描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釉色的解读,像是宋代汝窑的天青釉,那种雨过天青般的淡雅,以及景德镇的青花瓷,那钴蓝的色彩在白釉上的晕染,诉说着工匠们对色彩的极致追求。不仅仅是外观,书中还深入探讨了瓷器的制作工艺,从泥土的淘洗,到烧制的温度控制,再到釉料的配方,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瓷器纹饰的讲解印象深刻,那些龙凤、山水、花鸟,甚至是传说中的神兽,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仿佛能读懂古人心中的世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古代瓷器绝不仅仅是“好用”的器皿,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书中那些关于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的介绍,让我惊叹于皇家御用瓷器的精美绝伦,那些繁复华丽的纹饰,大胆而又精致的色彩搭配,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权力。但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也提到了民间窑口的崛起,那些虽然不及官窑般精美,却同样充满生活气息和艺术创造力的器物,它们承载着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全貌,从皇宫到市井,从政治到生活,瓷器就像一条无声的线索,串联起了历史的长河。它激发了我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这个拥有璀璨文明的民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