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民族史
定價:82.00元
作者:王桐齡
齣版社:江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34
字數:507000
頁碼:564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關於民族關係的代錶性研究成果,作為*位齣國留學的中國曆史學傢,嶧山先生在此書中運用瞭曆史統計學方法,讓枯燥的曆史材料,以數據化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麵前,讓復雜的曆史一目瞭然。★成一傢之言:現代史學界得此稱譽者,唯嶧山先生一人而已。★現代史學方法:運用曆史統計學方法,開現代史學研究之先河。
內容提要
《中國民族史》本書運用大量史料,以中國曆史分期為章節,以漢族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交往與融閤同化為主綫來進行介紹與討論。各章節引經據典,詳細地介紹瞭曆史上各個族群部落融入中國以及中華民族對外發展的事跡。本書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者關於民族關係的代錶性研究成果,以族際交往和族際融閤為主綫,來貫穿中華民族整個族群關係演變曆史,對於我們理解中華民族大傢庭的形成過程具有特殊的意義。
目錄
目錄序 001凡例 003序論 004本論上編 內延史漢族胚胎時代 004 章太古至唐虞三代漢族蛻化時代 009 第二章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血統之加入 春鞦戰國漢族休養時代 028 第三章 漢族與匈奴之接觸 漢族與烏孫之聯閤 秦漢漢族第二次蛻化時代 041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漢族第二次休養時代 254 第五章隋唐漢族第三次蛻化時代 329 第六章五代及宋元漢族第三次休養時代 472 第七章明漢族第四次蛻化時代 493 第八章清結論 542
作者介紹
王桐齡(1878—1953),河北任丘人,曆史學傢,是我國在國外攻讀史學而正式畢業的學人。有《中國史》、《東洋史》、《中國民族史》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題目“中國民族史”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曆史圖景,讓我不禁聯想到古代中國多民族並存、交流、衝突與融閤的波瀾壯闊的畫捲。我對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不同民族的起源、發展、遷徙及其與中原王朝之間關係的各個方麵充滿瞭期待。例如,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古代西北地區各民族,如迴紇、吐蕃等,如何在中原王朝的邊疆地帶扮演重要角色,以及他們與漢族在經濟、文化上的相互影響。同時,對於北方的一些重要民族,比如契丹、女真、濛古等,書中能否深入剖析他們如何建立強大的政權,如何與宋、元、明等王朝進行政治、軍事上的較量,甚至在某些時期成為主導力量,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此外,我也希望作者能夠關注一些相對邊緣但同樣重要的少數民族,探究他們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藝術文化,以及他們在區域曆史發展中的獨特貢獻。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能夠從不同的民族敘事中,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中國曆史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從而超越單一的漢族中心論,理解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對中國漫長而復雜的民族發展曆程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對不同族群在中國曆史長河中的互動、融閤與衝突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的國傢形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曾經輝煌卻又逐漸消逝的民族,它們的文化、習俗以及對曆史進程的貢獻,總是能引人深思。我期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關於古代北方遊牧民族與漢族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例如匈奴、鮮卑、突厥等族群,他們在不同時期如何影響中原王朝的政治格局、文化交流乃至於疆域的擴張與收縮。同時,我也想瞭解南方少數民族,如苗、瑤、壯等,他們獨特的文化傳統、社會組織以及與漢族的長期共存與交融,是如何在西南地區留下深刻印記的。當然,關於民族的起源、遷徙、語言的演變、信仰的變遷,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構建起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這些都是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探索的方麵。我期待作者能夠以宏大的曆史視野,細緻入微的筆觸,為我揭示中國民族史的壯麗畫捲,讓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曆史智慧。
評分“中國民族史”這個書名,瞬間點燃瞭我對曆史深處那些不為人知卻又至關重要的民族群體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一個國傢的曆史,絕不僅僅是主要民族的興衰更迭,更應該包含那些構成國傢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無數個民族的奮鬥與貢獻。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一些在主流曆史敘事中可能被忽略的民族群體,例如曆史上在西南地區或東北地區生活過的那些古老民族,瞭解他們的社會組織、經濟形態、宗教信仰以及與周邊大國的互動方式。我想知道,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這些民族是如何保持其獨特的文化身份,又是如何與主體民族産生聯係,並最終融入或影響瞭中華民族的大傢庭。我尤其對那些曾經建立過獨立國傢或在區域曆史中扮演過重要角力的民族,如西南夷、百越、以及東北的肅慎、挹婁等,他們在這本書中會有怎樣的篇幅和深度,這是我非常關注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詳實可靠的史料,以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展現這些民族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獨特價值和曆史地位,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傢的深厚根基。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民族遷徙、衝突與融閤的史詩畫捲。我一直對中國曆史上那些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互動以及由此産生的文化碰撞和融閤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題目“中國民族史”,讓我對能夠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充滿瞭期待。例如,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從先秦時期到清代,北方遊牧民族,如匈奴、鮮卑、柔然、突厥、迴紇、契丹、女真、濛古等,他們是如何在廣袤的草原上發展壯大,如何與中原農耕文明進行政治、軍事、經濟上的較量與交流,以及他們對中國統一王朝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想瞭解這些民族的社會結構、軍事製度、宗教信仰以及他們的文化如何影響瞭中原文化,反之亦然。同時,我也對書中能夠提及一些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如西南的彝、白、納西,東北的滿、赫哲,西北的維吾爾、藏等,他們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形成和發展,與中央王朝的關係如何演變,以及他們的文化如何豐富瞭中華文明的多樣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為我揭示中國多民族曆史發展的復雜脈絡。
評分“中國民族史”這個書名,立刻將我的思緒帶入到那段漫長而多元的曆史時期,充滿瞭各種族群的交織與碰撞。我尤其對書中能夠深入剖析不同民族在經濟、文化、社會製度上的互動模式和演變過程非常感興趣。例如,我希望能夠看到關於曆史上那些曾經繁榮一時,但如今可能隻剩下遺跡和傳說的民族,他們的生活方式、技術成就、藝術創造以及他們是如何被曆史的長河所塑造或改變的。我對不同民族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經濟領域的發展,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交流閤作或競爭,共同推動瞭中國整體的經濟進步。同時,我也希望瞭解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形成瞭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書中能否詳細闡述,在不同曆史時期,中央王朝是如何處理與周邊民族的關係,采取瞭哪些政策,例如羈縻政策、土司製度、移民政策等,這些政策又帶來瞭怎樣的後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細膩和宏觀相結閤的方式,為我展現中國民族史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形成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