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文化論衡(2016年第2期總第2期)
定價:89.00元
作者:塗可國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201031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文化論衡》是山東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旨在傾力打造中國文化研究高端學術品牌。主要刊載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相關的*研究論文及其他文章,常設欄目有專輯、專題、理論探討、書評、學術動態、專傢訪談等。
目錄
專 稿
“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論伏羲與《易》【謝祥皓】
生活儒學
“生活儒學”之我見【林存光】
黃玉順“生活儒學”的存在觀【孫鐵騎】
論“純陽形而上存在者”的設定
  ——生活儒學三級架構視域下佛教的陰陽問題與境界問題【王 碩】
《易傳》形上學的雙嚮開展——以“變易本體論”為指引【張小星】
批評·迴應·豐富——關於“生活儒學”的論辯【吳越強】
生活儒學視域下的經典詮釋【高春林】
墨傢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發掘墨傢學說精華
  ——論墨子及墨傢學說的曆史地位和影響【硃傳棨】
全球化時代墨傢兼愛思想的多維解讀【閆 平】
文化價值
梁漱溟先生執教北大的原原本本【梁欽元】
如何正確理解和閤理處理身心關係問題
  ——關於“毗婆捨那”修行方法的理論思索【陶 清】
隱士、隱士文化與儒釋道【張 偉】
民族文化與社會發展——從韋伯命題齣發【王善英】
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機製保障體係【汪霏霏】
提高我國文化安全防範與應對能力【徐建勇】
文學文化
金箍棒、金剛杵與橄欖棒【張同勝】
中國“俗文學”漫議【車振華】
《狂人日記》“吃人”主題的闡釋與還原【張 明】
文化與文本:關於京津竹枝詞的敘述方法研究【鄭 艷】
文化視角下的孔孚山水詩【杜玉梅】
學術動態
儒學的意義:原理、曆史與現實【黃玉順】
主要文章英文摘要和關鍵詞
徵稿啓事
作者介紹
塗可國,男,1961年12月生,湖北省麻城市人。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8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係,1997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2001年晉升為研究員。現兼任山東孔子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哲學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閤會理事等。長期從事儒學、哲學和文化研究。在儒學研究方麵,主要圍繞儒學人學、儒傢哲學、社會儒學、儒傢文化等進行探討。主持國傢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多項,獲省社科成果二等奬多項。
文摘
序言
一本優秀的學術期刊,其價值不僅僅在於刊載瞭多少篇“硬核”的學術論文,更在於它所構建的學術對話場域。從《中國文化論衡》的整體風格來看,我感受到瞭這種精心營造的學術氛圍。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個平颱,讓不同學派、不同視角的學者能夠在此碰撞思想,激發新的靈感。
評分在我看來,一本好的文化研究讀物,其重要性體現在能否引發讀者對自身所處文化環境的深度反思。我希望《中國文化論衡》能夠提供這樣的視角,讓我們在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審視其在當代的演變與挑戰。
評分通過短暫的翻閱,我感受到《中國文化論衡》所追求的是一種宏觀的視野和深入的挖掘。它不僅僅滿足於對某個文化現象進行錶麵的描述,而是試圖探究其深層的曆史根源、社會機製以及跨文化的影響。這種研究範式,正是當代中國文化研究領域所迫切需要的。
評分我最近讀到一本名為《中國文化論衡》的期刊(2016年第2期,總第2期),齣版社是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書號是9787520103145。雖然這期期刊的內容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但我對它所展現齣的學術研究深度和廣度已經充滿瞭期待。從它的裝幀和齣版社的背景來看,這無疑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讀物。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一直以來都以其嚴謹的齣版態度和高質量的學術著作而聞名,所以對《中國文化論衡》的學術價值我深信不疑。
評分這期《中國文化論衡》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期刊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散發齣一種沉靜而富有思想的氣質。我尤其欣賞它在紙張的選擇和印刷質量上所體現的專業性,這為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舒適度。雖然我還沒能深入到每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豐富議題和前沿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