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
定价:80.00元
作者:魏励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326498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初版曾荣获4届(2010年度)华东地区古籍图书奖二等奖。此次修订重版,能更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系统收录汉字古字形,展示形体演变源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录了4438个汉字的古字形。所选字形可靠性较高,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石刻等选自可信度高的拓本;籀文、古文、小篆基本依据北宋校本《说文》汲古阁藏版;隶书以秦代、汉代为主,个别缺失者酌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字形。同时,每个汉字按时代顺序罗列古字形,形象直观地展示汉字的形体演变源流,便于读者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
二、解读汉字造字方法,探索汉字本来意义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往往通过字形可以推知汉字的意义。《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对汉字的构造方法、简化方法进行分析解读,从源头探究汉字zui早表示的意义,揭示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意义,使读者能够“见字知义”。
三、辨析汉字不同用法,展示古今义项脉络
在简单解释汉字本义的同时,本书还对汉字的不同用法进行辨析,分析了简化字与繁体字、正体字与异体字、大陆规范字形与旧字形、台湾字形的差异等,梳理出汉字意义的演变脉络,帮助读者了解本义与引申义、假借义之间的关系。
四、普及汉字文化知识,推进汉字学术研究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较为系统地展示了汉字的形体,对汉字构造及形体的解读,揭示出汉字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汉字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本书的出版吸收了新的学术成果,是对汉字形体及意义演变的一次系统梳理,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汉字研究工作的推进。
五、帮助学生正确快速掌握汉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形象生动地揭示汉字的形体与构造规律,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各界读者,能让读者在学习汉字时不但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是学生学习汉字或教师进行汉字教学的有益参考。此外,本书可以为美术设计者和广告设计者提供素材,丰富设计内涵。
内容提要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讲解汉字来源与构字方法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初版以来,作者在此基础上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订重编,优选更换了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补充了许多新内容,编成《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出版。
《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头4438个,以通行规范字为字头,加注拼音、笔画、部首等信息,附列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传统旧字形、我国台湾地区“正体字字形”等。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书按时代次序形象直观地列出甲骨文、金文、诅楚文、简帛文、古陶文、古玺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隶书等多种字形。释义精当而又有侧重,除了从汉字的本义、引申义角度对汉字进行解释外,还对其来源及造字方法、简化方法、正体字与异体字的关系、新旧字形及海峡两岸的字形差异等做了分析,帮助读者详细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
为了增加读者的汉字、汉语文化知识,给阅读本书提供方便,《常用汉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后还附有《新旧字形对照表》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目录
前言 1
凡例 3
字头笔画索引 7
字头音节索引 28
正文 1-589附录
新旧字形对照表 590
汉字生僻部件读音表 591
语言文字名词术语简释 592
古文字出处年代表 598
补白插图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铭文 171
新泰田齐陶文 234
鄂君启舟节 293
齐国货币 307
北大秦简 400
秦封泥 440
作者介绍
魏励,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文字学会理事。著作主要有:
1.《常用汉字源流字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2.《甲金篆隶字典》(作者)商务印书馆2013年
3.《中华大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年
4.《海峡两岸汉字对照表》 商务印书馆2015年
5.《汉字规范字典》(主编) 商务印书馆2016年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正在深入研究古代文献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发现很多时候,字形和词义的细微变迁,才是理解作者原意的核心所在。尤其是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太常用的古语词汇,其本义往往隐藏在字形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清晰梳理这种演变脉络的工具书,不仅是给出当前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能展示“它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这种追本溯源的探究过程,对于深化学术理解至关重要。我特别看重那种能够结合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乃至楷书的演变路径进行系统梳理的著作,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只有理解了字形背后的文化和逻辑,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让阅读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一种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阅读的愉悦。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触感温润,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笔画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和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每一部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人在查阅信息时,能够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效率大大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出版社在书籍的实体呈现上确实下足了功夫,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作为点缀,还是在案头随时取用,它都能散发出一种低调而专业的魅力,让人对后续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这部作品价值的有力佐证。
评分作为一个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者,我时常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向非母语学习者解释某些汉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使用语境的差异。对于初学者来说,机械地记忆字形和笔顺是第一步,但真正的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例如,“仁”、“义”、“礼”、“智”、“信”这些核心概念的字形演变,往往蕴含着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我需要一本能够用清晰、简明、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历史信息提炼出来,使其易于被非专业背景的外国人理解和吸收。理想中的工具书,应该像一位耐心的私人导师,能够随时为我提供最权威、最准确的“文化解码器”,帮助我的学生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抵汉字的灵魂深处,从而真正爱上并掌握这门古老而迷人的语言。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总是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详尽考证和多角度对比分析的学术著作。对于工具书而言,权威性和严谨性是衡量其价值的基石。我尤其关注编纂者在选取字例、界定字义流变过程中的论证过程是否扎实可靠,引用的出土文献或传世经典是否具有代表性。一套好的字典,不应该仅仅是收录和罗列,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学术立场和清晰的辨析逻辑。例如,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字形来源或字义分歧,我期望能够看到作者基于现有学术成果所做的审慎判断或提出新的见解。这种深挖细抠的治学态度,是任何浮光掠影式的普及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为深度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靠的参考坐标,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评分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工具书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爱不释手”的却不多。我常常在想,一部好的字典,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其信息量的多少上,更在于它如何构建起一个知识体系,让学习者在查阅的瞬间,能够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我理想中的工具书,是那种结构设计高度人性化,检索系统极其高效的。比如,如果能有一个方便快捷的部首索引之外的辅助检索方式,或者在关键节点提供跨章节的关联指引,那就更完美了。它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我临时查询的即时需求,又能引导我进行系统性学习的“知识地图”。这种设计上的巧思,往往决定了一本工具书最终能否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真正信赖的伙伴,而不是束之高阁的摆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