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套裝全3冊)
定價:158.00元
作者:柳詒徵
齣版社:吉林齣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58108471
字數:
頁碼:11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全書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二十五史、曆代各傢著述、國外漢學傢論著,以至近代報紙雜誌、統計報道,無不詳為選輯,共得六百餘種之多。本書闡述瞭中國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強我民族自尊心,抉擇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勖勉青年學習繼承和發揚我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
內容提要
本書可算是中國文化史的開山之作,傳授較廣,解放前各種中國文化史無不濫觴於此,全書引用資料自六經、諸子、二十五史、曆代各傢著述、國外漢學傢論著,以至近代報紙雜誌、統計報道,無不詳為選輯,共得六百餘種之多,全麵闡述瞭中國文化政教源流。
目錄
弁言
緒論
編 上古文化史
章 中國人種之起源
第二章 洪水以前之製作
第三章 傢族及私産製度之起源
第四章 政法之萌芽
第五章 文字之興
第六章 洪水以後之中國
第七章 衣裳之治
第八章 治曆授時
第九章 唐虞之讓國
第十章 治水之功
第十一章 唐虞之政教
第十二章 夏之文化
第十三章 忠孝之興
第十四章 洪範與五行
第十五章 湯之革命及伊尹之任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第十七章 傳疑之製度
第十八章 周室之勃興
第十九章 周之禮製
節 國土之區畫
第二節 官吏之職掌
第三節 鄉遂之自治
第四節 授田之製(附兵製)
第五節 市肆門關之政
第六節 王朝之教育
第七節 城郭道路宮室之製
第八節 衣服飲食醫藥之製
第九節 禮俗
第十節 樂舞
第十一節 王朝與諸侯之關係
第十二節 結論
第二十章 文字與學術
第二十一章 共和與
第二十二章 周代之變遷
第二十三章 學術之分裂
第二十四章 與管子
第二十五章 孔子
第二十六章 孔門弟子
第二十七章 周末之變遷
第二十八章 諸子之學
第二十九章 秦之統一
第三十章 秦之文化
第三十一章 漢代內外之開闢
第三十二章 兩漢之學術及文藝
第三十三章 建築工藝之進步
第二編 中古文化史
章 中國文化中衰及印度文化東來之故
第二章 佛教人中國之初期
第三章 諸族並興及其同化
第四章 南北之對峙
第五章 清談與講學
第六章 選舉與世族
第七章 三國以降文物之進步
第八章 元魏之製度
第九章 佛教之盛興
第十章 佛教之
第十一章 隋唐之統一及開拓
第十二章 隋唐之製度
第十三章 隋唐之學術文藝
第十四章 工商進步之特徵
第十五章 隋唐之佛教
第十六章 唐宋間社會之變遷
第十七章 雕闆印書之盛興
第十八章 宋儒之學
第十九章 政黨政治
第二十章 遼夏金之文化
第二十一章 濛古之文化
第二十二章 宋元之學校及書院
第二十三章 宋元間之文物
第二十四章 河流漕運及水利
第二十五章 明儒之學
第二十六章 明之文物
第三編 近世文化史
章 元明時海上之交通
第二章 西教之東來
第三章 明季之腐敗及滿清之勃興
第四章 西方學術之輸人
第五章 清代之開拓
第六章 滿清之製度
第七章 清初諸儒之思想
第八章 康乾諸帝之於文化
第九章 學校教育
第十章 考證學派
第十一章 國際貿易與之禍
第十二章 內治之腐敗及白蓮發撚之亂
第十三章 外患與變法
第十四章 譯書與遊學
第十五章 機械之興
第十六章 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
第十七章 法製之變遷
第十八章 經濟之變遷
第十九章 近之文化
作者介紹
柳詒徵(1880—1956),現代儒學宗師。著有《曆代史略》、《中國商業史》、《中國教育史》、《中國文化史》等,為近代商業、教育、文化史的重要著作。
文摘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套裝全3冊)》: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忠信之資,初不足以過人,惟好學為所自信。自十五至七十,無一息不學,知行之功,與年俱進,是則非平生師友所可幾矣。前乎孔子者,雖有傅說始終典學之語,然未嘗有言之親切詳備如孔子者,則雖謂吾民知學自孔子始,可也。 
  孔子自言其學之程序,且述其學之功效,然隻自明其身心所造之境地,未嘗及於身外。由此可知孔子為學之目的,在先成己而後成物。其成己之法,在充滿其心性之本能,至於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而一切牖世覺民之方,乃從此中自然發現於外。既非徒受外界之反感,憤激悲憫,欲學一種方法或主義以救世;亦非徒慕古人,欲蹈襲其陳跡,冀自樹於功名,至於垂老無成,乃托教學著書,以期留名後世,及與當世講學者,爭持門戶,獨立一派彆也。《論語》及《大學》、《中庸》所言,十九皆明此義。不知孔子所學為何事,第以褊狹騖外之心測孔子,寜能窺見其涯涘哉! 
  孔子所學,首重者曰成己,曰成人,曰剋己,曰修身,曰盡己。其語殆不可以僂舉,惟其以此為重,故不暇及於外,而怨天尤人之意,自無自而生。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
序言
初次翻開這套書,一股濃鬱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但很快,我就被作者那生動而富有洞察力的敘述所吸引。他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們在中華文化的萬韆景象中穿梭。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從宏觀的曆史脈絡到微觀的文化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各個曆史時期文化特徵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功底。例如,在談到唐朝的文化時,他不僅僅列舉瞭詩歌、繪畫的成就,還深入剖析瞭其開放包容的精神如何促進瞭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這種交流又如何反哺瞭唐朝自身的文化繁榮。他對於不同文化要素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演進的揭示,讓整個文化史的敘述顯得立體而生動。我常常會在閱讀某個章節時,被作者的某個觀點所震撼,然後停下來反復琢磨,思考其背後蘊含的深意。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文化本質的思考,激發我們對民族根源的探尋。
評分第三捲的到來,預示著這趟文化之旅即將抵達終點,但隨之而來的是對近代中國文化變遷的深刻反思。作者在這一捲中,將目光投嚮瞭近代的中國,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中國文化所經曆的陣痛、轉型與重塑。他對辛亥革命前後思想的激蕩、新文化運動的勃興、以及改革開放後文化的新局麵,都進行瞭鞭闢入裏的分析。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並沒有簡單地將西方文化視為洪水猛獸,而是辯證地看待其對中國文化的促進和挑戰,以及中國文化如何在這種衝擊下尋求自身的獨立與發展。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讀完這一捲,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迴顧曆史,更是在審視當下,思考中國文化未來的走嚮。作者的洞察力讓我對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韌性有瞭更深的認識,也對我們如何傳承和發展優秀的中華文化有瞭更清晰的思路。這套書不愧為一部中國文化史的鴻篇巨製,它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
評分翻開第二捲,我便沉浸在更為廣闊的文化圖景之中。作者在這一捲中,對中國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麵進行瞭更為深入的探討。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儒釋道三傢思想演變的闡述,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它們視為獨立的體係,而是巧妙地揭示瞭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又相互批判的復雜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讀到關於宋代理學的部分,作者旁徵博引,深入淺齣地分析瞭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還有那些關於中國古代繪畫、書法、音樂、戲麯的章節,讀來讓人心潮澎湃,仿佛能聽到古老的琴聲,看到飄逸的書法,感受到中華藝術的獨特魅力。他不僅僅是介紹這些藝術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情感,讓人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的審美追求和價值觀念。這種將藝術與思想、精神與物質相結閤的解讀方式,讓這本書的內涵更加豐富,也讓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這套書,初初拿到手裏,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古樸典雅的外包裝所吸引。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也閱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總是覺得有些零散,缺乏一種係統性的梳理和宏觀的視角。偶然間,朋友推薦瞭這套《中國文化史》,便迫不及待地購入。打開第一捲,撲麵而來的是一種厚重而又不失鮮活的曆史氣息。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並非是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將一個個曆史片段、文化現象娓娓道來,仿佛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在嚮你娓娓講述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文化演進曆程。從早期文明的曙光,到各個朝代的輝煌與衰落,再到近代文化的轉型與融閤,他都信手拈來,條理清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許多文化細節的描繪,比如某個朝代獨特的服飾風貌、精緻的陶瓷工藝、或是市井小民的生活習慣,都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曆史的溫度。這種細膩的筆觸,讓原本抽象的“文化”變得具象而鮮活,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入閱讀的興趣。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民族,就必須深入瞭解它的文化。這套《中國文化史》恰恰滿足瞭我對這一深入瞭解的渴望。它以極其宏大而又細膩的視角,為我構建瞭一個清晰、完整的中國文化圖景。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清風拂麵,時而如驚濤拍岸,將中國文化幾韆年的跌宕起伏、百轉韆迴,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他在探討各個時代社會思潮和文化現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辯證和批判的精神。他不會簡單地歌頌或否定,而是力圖從曆史的深層邏輯齣發,去理解和闡釋文化變遷的原因和影響。書中對於一些被大傢熟知的文化符號,例如漢字、中醫、戲麯等,都有非常深刻的解讀,讓我看到瞭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深厚的民族智慧和情感。讀完這套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古聖先賢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更加堅定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信念。這套書,絕對是我近年來閱讀過最有分量的文化讀物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