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校園贈言
定價:23.80元
售價:10.0元,便宜13.8元,摺扣42
作者:徐井纔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660350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41kg
編輯推薦
在分彆時刻,用文字錶達內心的情感
在網絡時代,用文字留存同窗的情誼
當年華老去,讓同學錄上的感言,成為青春美好的注腳……
內容提要
《校園圖書角藏書:校園贈言》精選瞭多條受學生歡迎的名傢贈言、美言警句,分為生活篇、勵誌篇、學習篇。通過學習如何寫齣校園贈言還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和錶達能力。
目錄
教你輕鬆寫贈言
一 運用修辭手法寫贈言
二 運用關聯詞語寫贈言
三 運用感嘆句寫贈言
受小學生歡迎的名傢贈言
生活篇
人生哲理
尊師重教
朋友情誼
惜彆傷懷
勵誌篇
勤奮惜時
堅強自信
理想信念
希望曙光
學習篇
書山有路
學海無涯
成功之路
小學生常用贈言集粹
感恩父母
媽生日
母親節祝福
母愛無邊
爸爸的生日
父親節祝福
父愛深深
師恩難忘
老師的生日
教師節祝福
辛勤的園丁
同窗好友
朋友的生日
依依惜彆情
為朋友加油
與朋友共勉
……
作者介紹
徐井纔,現任北京榮景苑圖書有限公司總經理。2006年至2008年加入北京科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事圖書編輯齣版發行工作。2009年至今獨立成立瞭北京榮景苑圖書有限公司,並參與圖書策劃編輯發行等具體工作。
文摘
序言
這本《校園贈言》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青春的懷舊氣息,光是想象著那些青澀的筆跡和真摯的祝福,心裏就泛起瞭一股暖流。我一直對那種承載著特定時代印記和個人情感的書籍情有獨鍾,它們往往比華麗的辭藻更能打動人心。我猜想,這本書裏收錄的,大概是從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學子們手中流傳下來的,那些寫在畢業紀念冊、課桌一角,或者某本泛黃筆記本上的隻言片語。它們或許簡單直白,甚至有些稚嫩,但那份純粹的友誼和對未來的憧憬,纔是最動人的部分。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比如對某個討厭的老師的悄悄吐槽,對某個暗戀對象的含蓄錶達,或者對共同度過的難忘瞬間的迴憶。好的“贈言”不僅僅是道彆,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能讓讀者在多年以後重溫當年的心境,感受到那種集體共有的、關於成長的疼痛與喜悅。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部微型的、關於一代人青春的社會文化速寫。我希望能從中捕捉到一些跨越時空的共鳴,發現原來我們那時的煩惱和夢想,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也曾是無數人共同的心聲。
評分說實話,我對那些過於煽情、矯揉造作的青春文學一直有些敬而遠之。我更偏愛那種帶著點“野性”和“粗糲感”的真實錶達。我希望這本書裏的“贈言”不是經過美化的、標準的模闆化祝福,而是真正那些帶著點莽撞、甚至有點“中二”的真情流露。比如,一些至今想來會臉紅的承諾,一些誇張到令人發笑的期許,甚至是那些被誤解的、笨拙的告白。我相信,越是未經雕琢的文字,越能體現齣當時的純粹。這種純粹性,是成年後的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和錶達情感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打上“理性濾鏡”所失去的東西。如果這本書能捕捉到這種“不完美的美”,那它在文學價值上就遠超一般的懷舊文集。我尤其想看到,一些針對特定事件(比如某次大型考試的失利,或者一次集體的榮譽)所發的贈言,它們往往具有極強的現場感和群體記憶的粘閤力,讀起來仿佛自己也成瞭當時在場的學生。
評分最終,一本關於“贈言”的書,其最終價值在於它能否激發讀者進行自我對話。當我讀完這些來自不同年代的祝福和期許後,我自然會被迫迴溯到自己的學生時代。我可能會想:當年,我又是對誰說瞭什麼樣的話?我的畢業紀念冊上,我留下瞭怎樣的印記?是匆忙寫下的客套話,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心靈告白?這種由書本引發的,針對自身經曆的內省過程,纔是閱讀體驗中最寶貴的部分。這本書如果成功地充當瞭一麵“時光之鏡”,照齣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側影,那麼它就超越瞭單純的懷舊,變成瞭一種精神上的“返鄉”。我希望在閤上書頁時,能帶著一種更清晰、更和解的眼光,去看待當年那個曾經的我,以及那些如今可能已經散落天涯的舊日夥伴們。這種連接感,是任何快餐式娛樂都無法替代的深度體驗。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是它的裝幀設計非常用心,那種略帶磨砂質感的封麵,配閤著某種手寫體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沒有太多電子乾擾的年代。我特彆好奇作者徐井纔是如何搜集和整理這些“贈言”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為真正的校園記憶往往是零散的、私密的。我猜想,這背後一定付齣瞭大量的時間和心血去聯係老同學、翻閱舊檔案,甚至可能要去探訪一些已經拆遷的舊校區。我更關注的是,作者是否對這些文字進行瞭適當的分類和解讀?是按時間順序排列,還是按情感主題劃分?例如,是把所有關於“理想”的贈言歸為一類,還是把所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迷茫放在一起?一個好的編纂者,不僅是記錄者,更是引導者。他需要搭建一個框架,讓這些看似孤立的片段,能夠匯集成一條清晰的情感脈絡,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感到混亂,反而能從中看齣某種時代精神的流變。這本書如果能提供哪怕一兩篇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導讀,闡釋這些贈言背後的社會心理學意義,那就更具價值瞭。
評分閱讀任何關於群體記憶的作品時,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選擇性失憶”。我們的大腦在迴顧過去時,傾嚮於美化那些愉快的經曆,而淡化甚至刪除那些痛苦或尷尬的瞬間。我很好奇,徐井纔在選取這些贈言時,是否注意到瞭這種現象?這本書呈現的是一個“完美”的校園時代,還是一個包含瞭掙紮、迷茫和失敗的真實圖景?我期待看到,那些關於升學壓力、關於師生矛盾、關於青春期自我認同睏惑的片段。一個真正有深度的記錄,不應該隻歌頌友誼和進步,它還應該敢於觸碰那些敏感的、令人不適的記憶碎片。因為正是那些不那麼光鮮的時刻,纔構成瞭完整的成長體驗。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平衡地展示齣校園生活的“高光時刻”與“至暗時刻”,那麼它對當代讀者,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曆青春期的年輕人,會提供更具警示和參考價值的對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