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
定价:68.00元
作者:高巍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02406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巍著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从文化角度切入,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分析,探求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根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十三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就每一个节日的由来、历史典故、文化寓意、节日仪式、食俗等进行细致介绍,全面展现了每一个节日所具有的风俗现象。在对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探源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传统节日活动实践的经验,呈现了许多自己亲自主持和参与的节日活动,并对中西节日文化和实践形式进行对比,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节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后,书稿中还收列了作者关于传统节日的感悟式畅想。
目录
作者介绍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的研究。著有《北京民俗史话》《北京民俗文化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话北京城》《四合院》(本书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燕京八景》《幡鼓齐动十三档》《京城旧影》等多部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传统节日仅仅看作是过去的历史遗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并着重探讨了其在当下的实践意义。作者在梳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同时,非常强调“应用”这一环节,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具书。例如,在分析春节的文化内涵时,书中不仅讲述了春节的起源、发展,还深入探讨了春节所承载的“家庭”、“团圆”、“祈福”等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现代城市社区中重建春节的“年味儿”,如何通过主题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年轻人重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文化创新”的理解,她不是一味地呼吁回归传统,而是倡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她提出的关于如何将传统节日的元素融入现代设计、艺术创作、乃至商业推广中的具体案例,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能够让中国传统节日重新焕发活力的路径。它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可以与时俱进,并为现代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性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以为文化研究类的书籍会比较晦涩难懂,充斥着大量的理论术语,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在进行深入的文化溯源和理论分析的同时,巧妙地将这些复杂的概念以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探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时,书中不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还结合了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去解读“慎终追远”这一核心精神的演变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民俗”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阐释,她并没有简单地将节日习俗视为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迁和重塑。而更具价值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为什么”的解答,而是积极探索“如何做”。她关于传统节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破圈”的讨论,提出的那些接地气的实践方案,比如如何将端午节的龙舟文化与体育竞技、健康生活理念相结合,如何在七夕节融入现代爱情观和情感表达,这些都充满了前瞻性和操作性。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藏,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洞察,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没有那么高,只是因为对中国传统节日抱有一丝兴趣,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入手。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述节日习俗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的生动写照。书中对每个节日的解读,都如同剥洋葱一般,层层深入,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习俗之下的深刻文化意涵。比如,对于元宵节,我一直以为就是吃元宵、赏花灯,但书中却挖掘出了它与“月”的宇宙象征意义,与“团圆”、“圆满”的社会期盼的关联,甚至还探讨了其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的“释放”和“狂欢”的角色。这种多维度、深层次的解读,让我对这些平日里习以为常的节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畏和理解。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这些节日的文化属性时,并没有忽视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她提出的关于如何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的观点,非常有启发性。她强调要抓住节日的“核心精神”,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而不是僵化地复制过去。比如,她提到的关于春节期间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年俗文化,或者如何在重阳节倡导“敬老孝亲”的新风尚,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并非不可调和,反而可以融合共生,创造出新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真的让人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与大众的趣味融为一体。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常常觉得对其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一种深刻的洞察。而这本书,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将每个节日的来龙去脉、文化精髓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比如,在谈到端午节时,书中不仅仅讲述了屈原的故事,还深入探讨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赛龙舟活动背后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的价值。这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让我对端午节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实践应用”的关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文化基因注入现代生活的肌体。她提出的关于如何利用七夕节来倡导健康的恋爱观,如何通过重阳节来推动代际沟通,这些都充满了智慧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怀。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它让我更加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让这些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闪耀的可能性。
评分|_{| 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充满好奇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籍来深入了解那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节日。之前看过不少关于节日的介绍,大多停留在习俗的罗列,而这本书,它挖掘的不仅仅是“吃什么”、“做什么”,而是深入到每个节日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以及社会功能。比如,我一直觉得春节就是一家团聚、吃年夜饭,但书中对“年”的起源,对“团圆”背后所象征的家族凝聚力、对“祭祀”所体现的敬畏祖先的精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对这个看似熟悉的节日有了全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历史的回溯,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这些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找回节日的仪式感?如何利用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去构建更和谐的社区关系?这些问题都得到了非常发人深省的解答。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秋节文化应用的部分,作者提出了许多创意性的活动建议,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让人觉得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行动的指南。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语言也很有感染力,虽然探讨的是文化研究,但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启迪,让人读罢掩卷,心中充满对传统文化的新敬意和新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