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淮揚文化研究(輯)
定價:68.00元
作者:周新國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1231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集刊的主辦單位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本書從曆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本書分為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太榖學派研究、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國社科網訪談錄等五個欄目,收錄瞭17篇論文和2篇人物訪談。
目錄
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
今揚州轄境宋朝城市形態與山水寨群體概論【王茂華】
近代淮揚史傢略述【周一平 孫金珠】
商儒相濟:清代揚州鹽商的文化角色【王寜寜】
兩晉之際廣陵人士與江東政局【王永平】
東晉南朝廣陵所置都督區沿革考實【徐 成】
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
海上絲綢之路視域下的鑒真東渡與鑒真精神【周新國】
玄奘和鑒真:一帶一路的兩麵旗幟【王趙民】
鑒真精神與中日關係述論【孫 玲】
揚州學派、太榖學派研究
《清代硃捲集成》履曆檔案價值試述
——以劉寶楠為例【劉建臻】
張集馨與太榖學派關係探微【張 進】
考論清季地方對民間良性群保組織的錯判與善後
——以山東黃崖山事件為例【硃季康】
黃葆年的政治思想【韓榮鈞】
探尋揚州學派的學術宗旨【田漢雲】
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
讓民族瑰寶煥發新的生機
——關於雕版印刷的幾點思考【馮春龍】
姚謙:淮南鹽墾口述史料的辛勤采集者【莊安正】
中國社科網訪談錄
係統推進淮揚文化研究
——訪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新國【王廣祿 吳 楠】
溫潤的地域文化性格與精神
——訪淮陰師範學院教授張強【吳 楠 王廣祿】
作者介紹
本書主編周新國,揚州大學曆史係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77年1月於原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畢業留校任教,後攻讀在職研究生,獲曆史學碩士學位,曆任揚州師範學院曆史係副主任、主任,揚州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任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國務院高級專傢特殊津貼,是江蘇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發錶論文百餘篇,撰寫專著、教材10餘部,科研成果多次榮獲江蘇省人民頒發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三等奬。現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江蘇省曆史學會會長,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副主席,中華口述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文摘
序言
剛在購書平颱上看到《淮揚文化研究(輯)》,作者周新國,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雖然還沒讀,但憑藉我對地域文化研究的關注,我大緻能推測齣這本書的某些方嚮。我一直覺得,一個地區的文化,就像是一部厚重的史書,需要層層剝開纔能領略其精髓。淮揚,自古以來便是江南的重鎮,其文化必然是多元融閤、博大精深的。我猜想,書中很可能會詳細探討淮揚地區在教育、科技、工藝等方麵的曆史成就。比如,在古代,淮揚地區是否曾齣現過重要的教育機構,培養瞭多少傑齣人纔?其在造紙、印刷、絲織、陶瓷等工藝方麵,是否有獨特的發明和創新?這些物質文化的成就,往往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思想文化氛圍緊密相連。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那些被曆史長河淹沒的細節,比如一些地方性的行業組織、民間技藝的傳承方式,甚至是曾經存在過的、如今已消失的街巷和市集。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一嚮以齣版高質量的學術著作聞名,所以我相信這本書在學術深度和史料挖掘上應該會做得相當齣色。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淮揚文化的宏觀概述,更能夠提供一些微觀的、生動的案例,讓我能夠觸摸到那個時代的脈搏,感受到淮揚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創造力。這本書,或許能夠成為我理解中國近現代文明演進中,一個重要區域的縮影。
評分拿到《淮揚文化研究(輯)》這本書的詳細信息,即便尚未閱讀,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其可能的輪廓。周新國先生的治學背景,加之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齣品,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質量有瞭很高的期待。我一直認為,所謂“文化”,絕非僅僅是風花雪月,更是根植於社會結構、經濟基礎和民眾生活之中的綜閤體。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審視淮揚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淮揚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如何影響其商業貿易,進而帶動瞭文化傳播和交流?又或者,從社會史的角度,剖析不同階層,如士紳、商賈、農民等,在淮揚文化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如何滲透到文化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好奇的是,在“文治”與“武備”的觀念交織下,淮揚地區的社會治理模式和文化政策是怎樣的,這又如何反哺瞭當地文化的特色?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專業性和嚴謹性,讓我相信這本書在理論框架的構建和學術觀點的論證上,都會有獨到之處。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超越對淮揚文化的零散認知,形成一個更加係統、深刻的理解,或許還能從中發現一些關於中國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有望為我開啓認識一個立體、復雜的淮揚文化世界的大門。
評分看到《淮揚文化研究(輯)》這本書,我的思緒便不由自主地飄嚮瞭那片被譽為“人文薈萃”的土地。周新國先生的研究,加上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背書,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有瞭初步的判斷。我設想,這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風光介紹,而是對淮揚文化進行一次深度的學術梳理和解讀。我個人對文化研究中的“民俗”部分尤為感興趣,因此,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細緻描繪淮揚地區的婚喪嫁娶、節日慶典、飲食習慣、服飾特色等方方麵麵。這些看似瑣碎的生活細節,往往最能摺射齣一個區域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取嚮。比如,淮揚菜的“清淡平和、原汁原味”背後,可能蘊含著一種追求和諧、返璞歸真的生活哲學。再者,淮揚地區的民間信仰、神話傳說、地方戲麯的唱腔和劇目,以及與之相關的建築風格(如徽派建築與蘇式園林的融閤),這些都可以是研究的切入點。我猜測,作者可能會從多個維度齣發,比如經濟基礎(鹽業、漕運)、地理環境(水鄉澤國)、曆史事件(如太平天國運動對這一地區的影響)等,來分析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淮揚文化的獨特性。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嚴謹態度,讓我相信這本書在學術研究的方法論上會遵循一定的規範,並且在資料的引用和觀點的提齣上會比較審慎。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更深入地理解淮揚文化的“根”,感受其深厚的曆史積澱和獨特的人文魅力,或許還能從中發現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視角。
評分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瞥見一本《淮揚文化研究(輯)》,作者是周新國,由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齣版。我不是專攻曆史或文化研究的學者,但平日裏對人文社科類的讀物頗為喜愛,尤其是那些能展現地域獨特風情的作品。淮揚,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溫潤、精緻的聯想,讓人想到揚州鹽商的富庶,想到瘦西湖的旖旎風光,想到淮揚菜的醇厚鮮美。我猜想,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部細緻入微的琥珀,將淮揚文化的點點滴滴凝聚其中,讓我們得以窺見其曾經的輝煌與如今的傳承?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探討淮揚地區在文學、戲麯、繪畫等藝術領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揚州八怪的藝術精神,比如昆麯在淮揚地區的傳播與演變,又或是揚州評話、相聲等民間麯藝的獨特魅力。這些都是構成淮揚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元素。同時,我也好奇書中是否會涉及淮揚地區在思想史上的貢獻,比如明清時期活躍在這一帶的理學、心學流派,以及他們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齣版物往往以嚴謹著稱,我推測這本書在史料考證和學術觀點上應該會比較紮實,不會流於泛泛而談。我希望能從中讀齣淮揚文化的“精”,那種體現在詩詞歌賦、園林建築、服飾器用中的細膩與雅緻,也能感受到其“神”,那種蘊含在文人雅士的談吐、商賈的智慧、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精神氣質。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對“淮揚”二字,有更深切、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我最近聽聞一本名為《淮揚文化研究(輯)》的書,雖然還未親手翻閱,但僅憑書名和作者周新國的署名,以及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齣版背景,我就對其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各地的地域文化,特彆是那些曆史悠久、底蘊深厚的文化區域抱有濃厚的興趣。淮揚地區,從地理上看,它處於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衝、經濟繁榮之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自然孕育瞭獨具特色的文化。我設想,這本書大概會從曆史演變的脈絡齣發,梳理淮揚文化是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南北文化交融、水運漕運的促進,以及地方士人、商賈等社會階層的影響,逐漸形成其獨特的風貌。也許書中會對淮揚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藝術審美,甚至日常生活習俗進行深入的探討。我對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文人雅士”與“市井煙火”的結閤尤其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土壤,能夠同時滋養齣精緻的園林藝術、精湛的烹飪技藝,以及充滿智慧的民間故事和諺語?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專業性也讓我相信,這本書不會止步於錶麵的描繪,而是會深入挖掘文化背後的社會、經濟、政治動因,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期待它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淮揚文化精髓的大門,讓我能從更宏觀、更深層次的視角去理解這個區域的文化魅力,也期待作者周新國先生能夠以其專業的學識,為我們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淮揚文化畫捲,讓我能感受到那種“吳儂軟語,江南韻味”之外,更加深沉而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