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定价:75.00元
作者:吴志强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0303294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长江和鄱阳湖是我国重要的四大家鱼产区,研究现阶段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的资源现状及仔稚鱼洄游规律研究”等工作的积累和综合,全书包括6章,分别是:鄱阳湖水系及其渔业资源、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调查、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的形态度量特征、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四大家鱼仔幼鱼耳石特征与生长特性研究、四大家鱼幼鱼洄游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鄱阳湖水系四大家鱼资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可供水产养殖和科学研究单位人员以及大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志强,男,1965年1月出生。江西省南昌市人,汉族,中员,教授,2009年8月任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获聘副研究员。2001年获聘教授,为南昌大学动物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32名。
现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鱼类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近10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发表外刊物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学、水产养殖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
文摘
序言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鄱阳湖水系的文章,虽然书名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讲那里鱼类资源和环境之间联系的,但读完后,感觉对鄱阳湖这个地方的生态系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一直对湿地生态很感兴趣,尤其像鄱阳湖这样大面积的淡水湿地,是无数生灵的家园,而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作为水系的代表性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水环境的健康程度。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些鱼类的数量、分布、繁殖规律,并将其与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营养盐含量等一系列环境因子联系起来,让我了解到,原来鱼类的生长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环境因素。比如,某个时期四大家鱼的产量下降,不仅仅是过度捕捞的问题,更可能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影响水质,阻碍鱼类繁殖和生长有关。这种从微观的物种到宏观的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性分析,非常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水系连通性对鱼类资源影响的部分,鄱阳湖与长江的自然连接,对四大家鱼的洄游和繁衍至关重要,一旦水系连通性减弱,对鱼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保护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鱼,更是要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特别是那些能够指示水环境健康的“旗舰物种”。
评分我前段时间读了一本关于鄱阳湖水生生态的书,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其文化和历史意义,但书中对湖泊生态系统的描绘也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关于“四大家鱼”的论述,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我的印象中,这些鱼一直是江河湖泊中重要的经济物种,但这本书则将它们的生存状况与鄱阳湖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它不仅描述了这些鱼类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域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更深入地分析了水温、水位、水流速度、底质以及水体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溶解氧、氨氮、磷酸盐等)对它们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所产生的影响。书中对不同环境压力下鱼类种群适应性变化的探讨,让我对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韧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对四大家鱼资源量影响的分析感到惊奇,原来这些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强度变化,也会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湖泊的生态平衡。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禀赋,需要从它最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开始,而像四大家鱼这样的代表性物种,则是窥探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绝佳窗口。
评分我最近偶然读到一本关于鄱阳湖水生态的书,虽然对书名印象不深,但内容却给我留下了极大的震撼。它主要研究的是鄱阳湖水系中的四大家鱼,以及它们与所处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一直对中国的地理和生态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生态系统的演变和物种的生存状况,对我们理解湿地生态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书中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分析了这几种鱼类的数量、分布、繁殖习性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将其置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地理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水体污染对四大家鱼影响的章节,书中详细列举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如何改变了湖泊的水质,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过量的营养盐,这些都直接威胁到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种群数量的锐减。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航运发展等人类活动对鱼类栖息地和繁殖地的影响,让我深思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科学数据,更是以一种警示性的方式,提醒我们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珍视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
评分最近,我接触到一本引人入胜的关于鄱阳湖水系生态的书籍,它深入剖析了四大家鱼的资源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叙事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湿地生态的窗户。书中对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种代表性鱼类的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揭示了它们在鄱阳湖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将这些鱼类的命运与鄱阳湖复杂的水文特征、水质状况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书中详细探讨了水位波动、湖泊容积变化、以及水体透明度、pH值等指标对鱼类繁殖成功率和幼鱼存活率的影响。我也了解到,这些鱼类的食性特点,如草鱼对水生植物的依赖,鲢鳙对浮游生物的滤食,都与水体营养化程度和藻类生物量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都是如此精妙且脆弱,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鄱阳湖水域生态的书籍,虽然我不是这方面专业的读者,但其内容之翔实、分析之透彻,还是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主角似乎是围绕着鄱阳湖水系中的几类重要经济鱼类展开的,并着重探讨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我一直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这本书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鱼类资源作为水系健康晴雨表的关键作用。书中对这几种鱼类的种群动态、生长发育、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将其置于鄱阳湖特定的水文、水质、地形地貌等环境中进行考察。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影响的章节,例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围垦养殖的扩张、以及工业和农业排污等,都可能对四大家鱼的生存环境造成长远的影响。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现了环境变化如何一步步改变着鱼类的生存状态,从而影响到渔业的产量和质量。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保护水生生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我们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去审视,并采取综合性的生态治理措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