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应用实践
定价:49.90元
售价:34.9元,便宜15.0元,折扣69
作者:储钟圻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1114234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上海世博会通信”等项目为基础,是作者团队多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经验总结。本书内容包括:上海世博会通信、现代卫星通信、水声数字通信、通信信息隐匿技术与抗干扰等。本书除必要的数字推导外,特别注重物理概念和实际应用,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本书作者都是业内专家,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方向。
本书可供从事信息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真的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很多技术书籍的图表都是黑白、拥挤不堪的,让人看了头疼,但这本书在关键流程图和时序图的设计上,色彩的运用和逻辑的层级划分都非常清晰,即便是一些复杂的协议握手过程,也能通过一目了然的流程图快速掌握核心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无线信道编码与解码时所采用的“双向对比”方法。一方面,它会介绍前沿的LDPC编码理论的优势;另一方面,它会立刻对比实际部署中由于硬件资源限制,可能不得不回退到更简单的卷积码等折衷方案的工程考量。这种在“理想模型”和“现实约束”之间的不断拉扯和权衡,才是工程实践的精髓所在。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它鼓励工程师要具备全局观,不能只盯着某一个模块的代码或者某一个参数的优化,而要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用最经济、最可靠的方式实现预期的性能指标。阅读过程中,我甚至会忍不住停下来,对照着我工作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思考书中的解决方案是否适用,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过程,是其他读物难以提供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比较“硬核”的,但这种硬核是建立在对读者负责的基础上的。它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罗列大量尚未成熟的技术概念,而是聚焦于那些已经大规模部署并产生实际效益的通信解决方案。其中关于网络安全在物联网边缘侧的部署策略,让我深受启发。作者没有停留在加密算法的讨论,而是深入分析了固件更新的安全校验机制,以及如何利用硬件信任根(RoT)来确保设备在部署后的生命周期安全。这对于当前很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时遇到的安全合规痛点,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框架。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几乎没有冗余的描述,每一个段落都承载着具体的技术信息。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你“如何做”,更在于教你“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讨论SDN/NFV在核心网虚拟化中的应用时,它不仅介绍了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还详细阐述了这种分离对网络弹性、故障隔离和资源调度的深远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书,但你投入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回报。
评分我翻阅了许多关于通信技术的书籍,但很少有像这本书一样,能够将前沿的理论研究和切实可行的工程落地指南结合得如此紧密。它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顶尖工程师的“项目复盘报告”。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边缘计算(MEC)在视频流处理中的优化策略。作者没有泛泛而谈边缘计算的好处,而是具体分析了在边缘节点上,如何通过缓存策略和本地化的负载均衡算法,将端到端延迟降低到毫秒级,并详细给出了不同缓存命中率下的QoS保障曲线。这种数据驱动的论证方式,使得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此外,作者对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在网络运维自动化方面的论述也十分到位,他清晰地指出了传统运维模式的痛点,并展示了如何通过集中化的控制平面,实现分钟级的网络拓扑变更和故障恢复,这对于提升运维效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坐在一个行业专家的身边,听他娓娓道来他多年来在项目中踩过的“坑”和摸索出的“捷径”,非常实在,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务实”精神,简直是工程界的良心之作。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没有一上来就让人望而生畏,而是采用了一种“由表及里”的叙事方式。它首先描绘了一幅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全景图,让你对这个领域产生兴趣和方向感,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协议栈和硬件选型。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对“信道估计与均衡”这一传统难点问题的处理。很多教科书只会给出复杂的数学推导,让人看了直犯嘀咕,但这本书里,作者用了一系列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多径效应比作回声,把均衡比作消除杂音的过滤器,一下子就将抽象的信号处理过程具象化了。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技术选型,给出了非常直观的对比表格和优劣分析,比如在无人机集群通信中,为什么倾向于使用跳频扩频而不是传统的OFDM,其背后的抗干扰和低延迟考量分析得丝丝入扣。说实话,我发现自己以前看的一些过于偏学术的书籍,虽然理论深度够,但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带徒弟,让你知道“这样做是错的,因为会导致成本增加或可靠性下降”。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抱了一块砖头。封面设计得挺朴实,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样,一看就知道是那种脚踏实地的技术书。我本来对通信这个领域了解得不多,总觉得是电信工程师的专利,但翻开目录,一下子就被那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吸引住了。比如什么“智慧城市中的低功耗广域网部署”、“5G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实践案例”这些标题,让我觉得这东西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近。作者在介绍基本原理的时候,没有长篇大论地堆砌公式,而是非常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倒像是带着我们去工地考察一样,先把场景摆出来,再慢慢拆解背后的技术。比如讲到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他会详细分析为什么选择某种调制方式,功耗和覆盖范围的权衡是如何做的,这些在其他教材里可能就是一笔带过的内容,但在这里被掰开了揉碎了讲。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网络切片的章节,以前觉得这个概念很虚,但书里通过一个医疗急救场景的模拟,让我立刻明白了它的核心价值——关键业务必须有隔离的保障。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最新的研究前沿,而在于把已有的成熟技术如何落地、如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讲得透彻,对于想从理论跨越到工程实践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