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定价:18.00元
作者:漆海霞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60633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动控制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是与邹恩 、漆海霞、杨秀丽、邢航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配 套的教学辅助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的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本书与《自动控制原理》教材一一对应,共分为 七章,每一章都分学习指导和习题解答两部分内容。
其中学习指导部分给出了对应章节的学习基本要求和 知识要点,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学习要点。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 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考研参考书,还可以作为自 动控制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习题集由华南农业大学重点教改项目“自动化 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Gl2014)、华南 农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精品课程、广东省2014年 民办高校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 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改革”等项 目资助。本书由漆海霞副教授与邹恩教授、杨秀丽讲 师、邢航讲师编著。
目录
章 引论 1.1 学习指导 1.1.1 基本要求 1.1.2 知识要点 1.2 习题解答第二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2.1 学习指导 2.1.1 基本要求 2.1.2 知识要点 2.2 习题解答第三章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法 3.1 学习指导 3.1.1 基本要求 3.1.2 知识要点 3.2 习题解答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 4.1 学习指导 4.1.1 基本要求 4.1.2 知识要点 4.2 习题解答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5.1 学习指导 5.1.1 基本要求 5.1.2 知识要点 5.2 习题解答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 6.1 学习指导 6.1.1 基本要求与重点 6.1.2 知识要点 6.2 习题解答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7.1 学习指导 7.1.1 基本要求 7.1.2 知识要点 7.2 习题解答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要说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还得是它所蕴含的学术严谨性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在处理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时,例如“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定义,作者反复使用了类比和反例来加深读者的印象,确保读者不会掉入概念的陷阱。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理论的阐述始终保持着一种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它清楚地指出当前方法论的局限性,并暗示了未来研究可能突破的方向,而不是把既有理论包装成无懈可击的真理。这种引导读者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远比简单灌输知识更为重要。读完一个章节,我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仿佛被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身边悉心指点,那种被引导着去思考、去探索的感觉,是其他教材难以提供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调,配以简洁的白色和橙色字体,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的感觉。拿到手上时,那种适中的重量感和纸张的质地都让人感到愉悦,很适合长时间阅读和翻阅。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章节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概念的阐述上,使用了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这些视觉辅助材料的质量非常高,线条流畅,标注精确,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理论的门槛。比如,在解析状态空间表示法时,那些精心绘制的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原本抽象的数学模型变得直观易懂。书中的字体选择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关怀,大小适中,字型清晰,即便是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可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从视觉和触觉上,就预示着这是一本用心打磨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完美地平衡了本科生入门和研究生进阶的需求。对于初学者,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传递函数到时域分析,每一步都扎实可靠;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它又拓展了视野。例如,在涉及现代控制理论的部分,作者对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的介绍,不仅限于经典的线性系统,还延伸到了非线性系统的局部稳定性分析,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深度。更妙的是,书中对一些前沿课题的探讨,比如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结构,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到了核心要害,让人能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挑战所在。这种既能打地基又能看到远景的设计,使得这本书具有很高的“生命周期”,即便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依然可以时不时翻阅以加深理解或寻找新的研究切入点。
评分作为一名工程实践者,我最看重的是教材的“可用性”和“实战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大量的理论知识紧密地与工程应用场景联系起来。书中对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鲁棒性分析和抗干扰设计部分,阐述得尤其到位。它不仅仅是罗列了H-无穷控制和滑模控制的数学描述,更结合了实际的工业过程控制案例,如机械臂的精确位置控制和航空姿态的快速稳定,详细分析了在面对模型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时,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劣。这种深入到“如何做”层面的指导,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际代码和系统设计的工程师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书中的理论推导过程中,作者还穿插了许多“工程经验之谈”,这些看似题外话的经验总结,往往是检验理论是否可靠的试金石。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知识的递进性。作者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能巧妙地从读者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层层深入的剖析,引导我们自然而然地掌握更深层次的理论。不同于某些教材那种生硬的公式堆砌,这里的讲解充满了叙事感和启发性。比如,在阐述PID控制器的整定方法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从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比例、积分、微分项各自在消除稳态误差、加速响应速度和抑制超调等方面的作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能立刻明白“为什么”要学这个,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是什么”。此外,每当出现一个关键的定理或推论时,作者都会用一段富有洞察力的文字进行总结和提炼,帮助读者建立起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符号运算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