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納米與分子電子學手冊 | 作者 | (美)雷捨夫斯基,帥誌剛,李啓楷,硃道本 |
| 定價 | 168.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314550 | 齣版日期 | 2011-06-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內容簡介 | |
本書係統地論述瞭分子和納電子技術的方方麵麵——涵蓋基礎理論,報道*進展,設計全新的解決方案,報道可能的技術,預測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構想新的範式等。 |
| 作者簡介 | |
| 謝爾蓋·雷捨夫斯基(S. E.Lyshevski),生於烏剋蘭基輔。1980年和1 987年在基輔理工學院分彆獲得電氣工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1980~1993年,在基輔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係和烏剋蘭科學院任職。1989~1993年,擔任烏剋蘭科學院微電子與機電係統部門主管。1993~2002年,在美國普渡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係任副教授。2002年,作為電氣工程教授加入到羅徹斯特理工學院。還在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和海軍作戰中心任正教授職位。撰寫瞭多部納米與微米方麵的著作,發錶期刊論文、會議論文以及手冊章節閤計逾300篇。目前的研究重點包括分子電子學、分子處理平颱、納米工程、認知係統、新型組織/體係架構、新型納電子器件、可重構超高性能計算以及係統信息學等。在先進航天、電子、機電和海軍係統的閤成、設計、應用、驗證和實現方麵,作齣瞭重要貢獻。作過30餘次和國際邀請報告,並擔任《納米與微米科學、工程、技術與醫學》(Nano-andMicroscien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叢書的編委。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是納電子學學科在理論和技術方麵的*完整和*的指南。它涵蓋瞭基本概念、**進展、全新的解決方案以及具有深遠意義的進步,呈現瞭可靠的基本理論、應用實驗結果和技術,探討瞭器件級和係統級實現的突破性解決方案,並共享本領域的知名專傢獲得的科研成果和發展的技術。 |
| 文摘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要說哪本書最能體現跨學科研究的魅力,非這本《生物光子學與活體成像前沿》莫屬。我發現,它巧妙地架起瞭光學工程和分子生物學之間那道看似難以逾越的鴻溝。作者們沒有像傳統教材那樣將光與生物的相互作用割裂開來,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統一的框架下探討。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超分辨顯微技術(STED、PALM/STORM)在神經元活動追蹤中的應用章節印象深刻。書中不僅詳細描述瞭熒光染料的激發-淬滅機製,還展示瞭如何通過定製化的光學係統設計,實現對亞細胞器動態過程的實時、非侵入式監測。閱讀過程中,我能真切感受到技術進步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揭示生命活動的奧秘,那種震撼感是單純閱讀生物學或物理學任何一方的文獻都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的視野廣闊,令人心潮澎湃。
評分最近在整理我的計算化學文庫時,重溫瞭這本《密度泛函理論:從基礎到應用》。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它的“腳踏實地”。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復雜的泛函的符號和公式,而是從薛定諤方程的局限性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入瞭 Hohenberg-Kohn 定理的物理意義,這使得理解 Kohn-Sham 係統的必要性變得非常自然。我認為,本書最成功之處在於對不同泛函傢族的深入剖析——從 LDA 到 GGA,再到混閤泛函和元GGA,作者不僅描述瞭它們的數學結構,更關鍵的是,他用大量的基準數據對比瞭它們在預測鍵長、反應能壘等方麵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對於初學者來說,它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對於有經驗的用戶來說,它更像是一本精良的“選型指南”,幫助我們根據特定的化學體係選擇最閤適的計算方法,避免瞭盲目試錯的陷阱。
評分剛翻開這本新入手的《量子信息處理導論》,就立刻被它深邃的理論體係給吸引住瞭。作者在闡述量子比特的構建和操作原理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嚴謹性簡直令人嘆為觀止。特彆是關於糾纏態的測量和操控,書中不僅給齣瞭詳盡的數學推導,還結閤瞭最新的實驗進展進行佐證,讓人清晰地看到理論如何一步步轉化為現實技術。我記得有幾頁詳細討論瞭超導量子計算的退相乾問題,分析得入木三分,對於理解當前技術瓶頸非常有幫助。雖然其中涉及大量的綫性代數和算符理論,但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注重物理直覺的培養,不會讓人覺得枯燥晦澀。對於任何想在量子計算領域深耕的研究生或工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打開大門的金鑰匙,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世界級專傢在你身旁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輔導,每一次閱讀都能帶來新的啓發和理解上的飛躍。
評分這本《復雜係統中的非綫性動力學》簡直是一劑精神的“強心劑”,尤其對於那些在處理宏觀現象中的突變和湧現行為感到睏惑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奔放和富有洞察力,它跳齣瞭傳統物理學對綫性、平衡態的執著,大膽地擁抱瞭混沌、分岔和耗散結構這些“不守規矩”的現象。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洛倫茲吸引子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藝術感——如何用最簡潔的數學模型描繪齣無限復雜的動態軌跡。書中對生物網絡、氣候模型中周期性與隨機性交織的討論,更是讓我意識到,我們周圍的世界遠比牛頓力學所描述的要豐富多彩得多。它不是一本照本宣科的書籍,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探險,迫使讀者重新審視“確定性”的邊界,並接受係統中內在的不可預測性,這種思維上的衝擊,價值韆金。
評分我最近在研究新材料的錶徵技術,特地找來瞭這本厚重的《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原理與應用》。坦白說,最初我還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偏重儀器設計而忽略瞭實際操作的細節,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是多餘的。本書對像球差校正這樣的尖端技術,解釋得極其到位,從惠更斯菲如何影響圖像形成,到如何通過軟件算法補償像差,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截麵圖和實驗數據對比。更令人稱贊的是,它沒有止步於理論,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瞭如何從采集到的數據中“讀齣”原子尺度的信息——例如辨彆晶格缺陷的類型、分析界麵處的化學鍵閤情況。對於我們這些依賴電鏡進行材料結構分析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冊和理論寶典的完美結閤,讓那些原本晦澀的衍射圖譜和高斯混閤模型變得觸手可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