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与发现系列:失落的文明 杨江华

科学探索与发现系列:失落的文明 杨江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江华 著
图书标签:
  • 失落文明
  • 考古
  • 历史
  • 探险
  • 科学
  • 文化
  • 神秘
  • 古代文明
  • 杨江华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5018
商品编码:2974872580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探索与发现系列:失落的文明

定价:19.90元

作者:杨江华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640850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大量信息、图片,从科学万象到世间生命,带给小读者们的是从轻松愉悦和神秘猜想,开动他们的脑筋。让小读者们了解到知识的力量,让他们喜欢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是一本可以带给孩子们知识的图书。

内容提要


人类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辛勤劳作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回忆。岁月无情,许多文明像生命一样慢慢的成长,成熟,后老去,悄然退出历史的舞台。

目录


巴斯克人是欧洲古老的民族吗/001
农业文明是什么时候产生的/003
两河流域文明/005
阿兹特克文明/009
迈锡尼文明/013
迈诺安文明/016
三星堆文明/019
庞贝城消失之谜/024
被火山埋葬的赫库兰尼姆城/028
荒丘之下的埃布拉/033
黄沙之下的摩亨佐·达罗城/037
世界上古老的城市:耶利哥/041
大津巴布韦之谜/047
石头之城:佩特拉/051
重现于世的吴哥古城/054
浸濡在金字塔历史中的开罗/059
莫奇印第安人之谜/061
恐怖的巴黎地下迷宫/063
纳斯卡线条/065探寻“空中花园”/069
消失的沙漠天堂/071
云雾中的城市马丘比丘/076
不灭的灯塔/082
卡帕多西亚地下城/086
大西洋海底的水下建筑/088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090
印度为何尚存“犹太镇”/096
阿兹特克人的“死亡之庙”/098
日本巨型钱币图案之谜/103
神奇的远古人工雕刻石/104
马耳他岛的巨石建筑/105
卡纳克的巨石阵/108
玛雅纪年石柱/110
玛雅雕刻之谜/113
玛雅金字塔的数字巧合/115
尤卡坦洞/117
土耳其“水晶之宫”/119
印度佛教“希腊化”了吗/121
贾鲁人为何遗存食人习俗/123
数字是中国人的发明吗/125
“女书”比甲骨文还古老吗/129
“盐”文化/132
古代的群婚制/135
古罗马的洗澡文化/136
古希腊的荷马之谜/139

作者介绍


杨江华丛书主编:杨江华,1963年出生,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史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在高校从事中史、中国革命史和国史教学与科研工作,2002年后主要从事策划出版图书。

文摘


序言



科学探索与发现系列:宏观宇宙的低语 一个关于我们脚下星辰的史诗级旅程 作者: (此处留空,以增加神秘感和读者代入感) 出版社: 启明文库 --- 本书简介: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过是浩瀚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然而,正是这粒尘埃——地球,承载着生命的奇迹与演化的无限可能。本书《宏观宇宙的低语》,并非聚焦于遥远星系的爆炸与黑洞的吞噬,而是将我们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一个更为宏大、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地球自身的起源、太阳系的构造,以及宇宙尺度下物质与能量的终极法则。 这是一部融合了前沿天体物理学、行星地质学、深空探测技术和数学模型的综合性科普巨著。它试图回答的,是那些萦绕在人类文明之初的根本性问题: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所处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宇宙的“宏观”规律,是如何在我们身边以最精妙的方式展现的? 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分为四个宏大的篇章,层层递进,引导读者完成一次穿越时空的认知跃迁。 第一篇:原初的熔炉——太阳系的诞生与演化 本篇深入探讨了太阳系形成初期那段狂暴而有序的百万年历史。我们将从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开始,详细解析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如何点燃,并将太阳系的初始物质塑造成形。 聚焦内容: 1. 星云假说的新证据: 不仅仅是标准的尼斯模型,我们将引入最新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如陨石中钙铝质内包体,CAIs)如何校准太阳系年龄的“零点”,以及对早期太阳风对原行星盘影响的模拟。 2. 行星的“野蛮生长”: 解释行星吸积过程中的“岩石雪线”理论。水冰和挥发性物质如何决定了类地行星与气态巨行星的根本差异。我们将详细分析火星与地球质量差异背后的随机性与必然性。 3. 早期撞击事件与月球的起源: 重新审视“大碰撞假说”,引入新的角动量守恒模型,探讨忒伊亚(Theia)撞击的角度和能量,如何为地球带来了稳定的自转轴和潮汐力,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环境稳定性。 4. 外太阳系的“未竟之物”: 深入解析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结构,它们如何作为太阳系早期动力学调整的“活化石”。通过分析彗星的轨道摄动,还原行星迁移的证据链。 第二篇:地球的沉默语言——地质学与行星动力学 如果说第一篇是宇宙的宏大叙事,那么第二篇则将视角聚焦于我们脚下这颗蓝色星球的内部。本书强调,理解地球的深层动力学,是理解任何宜居行星的基石。 聚焦内容: 1. 地幔对流的“引擎”: 详尽介绍地幔物质循环的流变学模型,包括俯冲带如何回收古老的地壳物质,驱动板块构造的能量来源。重点分析“地幔柱”理论的争议与新发现,以及它们如何塑造超级大陆(如盘古大陆)的聚合与分裂。 2. 地核的秘密: 深入探讨液态外核的流体动力学,即“地球发电机效应”。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地磁极漂移的数据,反推出地核的粘滞系数和对流模式。同时,解释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偏转作用,以及它在保护大气层中的关键作用。 3. 超级火山与气候的剧变: 分析西伯利亚暗色岩(Siberian Traps)等大规模火山事件(LIPs)与生物大灭绝之间的关联。引入最新的地球化学模型,量化火山喷发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如何引发全球气候的快速转变。 4. 大气层的演化史: 从早期还原性大气到氧气大爆发(Great Oxidation Event),追踪光合作用如何彻底重塑行星表面环境。重点解析臭氧层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如何开启了陆地生命的时代。 第三篇:光速的边界——相对论与引力场的观测 本篇将带领读者进入理论物理学的宏观领域,探讨决定宇宙结构的两种基本力量:引力和时空本身。本书以清晰的数学逻辑和直观的物理图像,解释爱因斯坦的理论如何在行星尺度和星系尺度上发挥作用。 聚焦内容: 1. 广义相对论的日常体现: 解释引力时间膨胀效应如何影响高精度GPS定位系统的校准。通过对水星近日点的精确观测,回顾广义相对论早期最关键的实验验证。 2. 时空弯曲的几何学: 引入黎曼几何的简化概念,解释黑洞视界和奇点如何从爱因斯坦场方程中自然导出。着重分析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捕捉M87星系中心的图像,如何直接证实了预测的“阴影”。 3. 引力波:宇宙的涟漪: 详细回顾LIGO/Virgo探测器探测到的双中子星并合事件(GW170817)。本书将此事件作为多信使天文学的里程碑,解析伽马射线暴、千新星(Kilonova)与引力波信号是如何共同揭示重元素(如金和铂)的起源过程。 4. 暗物质的引力透镜效应: 介绍通过观测遥远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强透镜与弱透镜),如何绘制出宇宙中不可见物质的分布图。对比不同的暗物质候选模型(如WIMPs与轴子),并总结当前对暗物质本质的限制。 第四篇:宇宙学的尺度——膨胀、结构与未来 最后的篇章将视野推至宇宙学的极限。我们将探讨宇宙的起源、它的加速膨胀,以及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结构是如何从微小的量子涨落中演化而来的。 聚焦内容: 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 将CMB视为宇宙“婴儿期”的照片。详细解读普朗克卫星数据的关键参数(如$Omega_m, Omega_Lambda$),解释这些参数如何精确地约束了宇宙的年龄、曲率和物质/能量密度。 2. 暗能量的困境: 聚焦于观测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并深入探讨暗能量模型(如宇宙学常数$Lambda$)与修正引力理论之间的竞争。本书不回避关于“真空能量密度”的理论与观测之间巨大差异(120个数量级)的“宇宙学常数问题”。 3. 大尺度结构形成: 解释冷暗物质(CDM)主导下的结构形成模拟。从最初的密度扰动,到形成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宇宙网”结构,阐明引力如何将早期均匀的物质分布“编织”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宏伟画面。 4. 宇宙的终局猜想: 探讨基于当前宇宙学参数的几种可能的宇宙命运:热寂(Heat Death)、大撕裂(Big Rip)或大反弹(Big Crunch)。评估每种情景的物理基础和观测支持程度。 结语: 《宏观宇宙的低语》旨在打破学科壁垒,用最严谨的科学语言和最富有想象力的叙述,揭示我们所处时空结构的壮丽与复杂。它不仅是一部知识的汇编,更是一场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持续探索。阅读本书,你将重新审视头顶的星空,理解每一个原子都带着宇宙早期洪荒之力的印记。我们对宏观宇宙的每一次深入理解,都是对“我们是谁”这一终极问题的深刻回应。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些充满神秘感的插图和地图。那些模糊的、古老的符号,那些在现代地图上已找不到痕迹的地理位置,都像是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传说中的文明,究竟隐藏在哪个角落?是神秘的丛林深处,是荒凉的沙漠戈壁,还是被淹没在大海之下?书中对于这些文明的地理环境、气候变迁的描绘,是否能够解释他们得以繁荣又最终衰落的原因?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考古遗址,例如那些被“盗墓贼”忽视的、或是因技术限制尚未被完全发掘的神秘地点。不仅仅是文字的叙述,如果能配上精美的照片、手绘图,甚至是3D复原图,那就更加完美了。想象一下,看到那些令人惊叹的金字塔、宏伟的宫殿、精美的壁画,仿佛就能穿越回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他们的辉煌。这本书,就像一张藏宝图,引领我走向那些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宝藏,去发掘那些被遗忘的智慧和文明的辉煌。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古老文明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留下了未被解读的谜团,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失落的文明》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勾起我探索的欲望。想象一下,那些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却只留下断壁残垣的城市,那些曾经拥有高度智慧、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留下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力量最终将他们吞噬?这本书似乎在承诺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能够亲身去感受那些失落文明的呼吸,去触碰那些被遗忘的印记。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实的考古发现,能够描绘出这些文明曾经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科技水平,甚至他们的艺术和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叙事,我更希望能够看到那些鲜活的个体故事,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又如何面对他们文明的终结。这本书,不只是一次对过去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对人类自身起源和命运的深层思考,是一场智力上的冒险,也是一场情感上的触动,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脆弱与伟大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字和符号颇感兴趣的读者,我特别希望《失落的文明》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失落文明的语言和文字。那些刻在石碑上的神秘符号,那些流传下来的模糊文献,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信息?这些文字是否能够被现代学者解读?如果解读出来了,又揭示了怎样的历史真相?我渴望了解那些古老的字母、象形文字、甚至是更抽象的符号系统,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承载着怎样的世界观?书中是否会有对这些文字的详细解析,以及它们在考古发现中的重要作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理解这些古老文明的密码,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知识体系,甚至是他们的宇宙观。每一次对古老文字的破译,都是一次对历史的全新认知,都可能颠覆我们原有的理解。这本书,对我而言,就是一次寻找失落智慧的旅程。

评分

对于《失落的文明》,我更关注的是那些关于“失落”的解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曾经繁荣的文明最终走向消亡?是天灾,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还是人祸,如战争、内部冲突、生态破坏?又或者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社会结构的崩塌、文化的断层、亦或是某些未知的宇宙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猜测和神话的层面。我期待书中能够结合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甚至是天文学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这些文明衰落的原因,并可能推测出他们留下的警示。一个文明的兴衰,往往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更是在为我们当下的社会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反思自身的文明发展模式,避免重蹈覆辙。这种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走向至关重要。

评分

我一直认为,每一个失落的文明,都可能隐藏着我们现代人尚未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那些关于建筑、农业、医学、甚至天文历法的古老智慧,是否真的已经完全消失?《失落的文明》这本书,有没有可能揭示一些令人惊叹的发现?例如,那些巨石阵的建造原理,那些古老水利工程的精妙设计,那些传说中的草药配方,亦或是关于星辰运行的精准观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方面,并尝试去解释这些古老文明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的。这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赞叹,更是对人类潜能的无限遐想。这本书,是否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科技发展路径的思考?是否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为我们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提供新的思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场思维的革命,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