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曹禺年譜長編 | 作者 | 田本相,阿鷹 |
| 定價 | 350.00元 | 齣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13160522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田本相、阿鷹編*的《曹禺年譜長編(上下)》 對曹禺一生的生活、創作和工作經曆做齣全麵而詳細 的記錄,幾乎將一切蛛絲馬跡的資料都盡收其中,並 重視對曹禺生活轉摺點的展示,以此探尋曹禺重點劇 作的創作動因、題材來源、寫作過程等,揭示他苦悶 心靈的原因和內涵,並從側麵展示瞭一代知識分子思 想的曆程和悲劇命運。在資料收集方麵,曹禺*作、 有關詩文、雜史方誌、年譜傳記、日記筆錄、遺址舊 居、文物檔案、期刊雜誌等,均在搜索範圍,同時注 重口述曆史的調查,對曹禺及他的親朋好友進行瞭多 次訪談,從中獲得瞭*為珍貴的史料。 |
| 作者簡介 | |
| 田本相,1932年5月生於天津,1949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南開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曾在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戲劇學院擔任教授,1987年到2000年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文化部研究係列高評委副主任、委員。曾任中國話劇理論與曆史研究會會長、華文戲劇節委員會主席。 主要戲劇學術研究成果: 戲劇專*方麵:《曹禺劇作論》、《郭沫若史劇論》、《曹禺傳》、《田漢評傳》、《苦悶的靈魂——曹禺訪談錄》、《中國當代戲劇論》、《二十世紀中國戲劇論辯》(上下捲)、《中國百年話劇史述》(上下冊)、《田本相文集》(十二捲)等。主編的專*有:《中國現代比較戲劇史》、《新時期戲劇述論》、《澳門戲劇史稿》、《中國話劇百年圖史》(上下捲)、《中國話劇藝術通史》(三捲本)、《香港話劇史稿》、《中國話劇藝術史》(九捲本)、《中國現代戲劇理論批評書係》(三十八捲)等。 |
| 目錄 | |
| 上捲引子 1910年(清宣統二年)一歲 1911年(清宣統三年)二歲 1912年(民國元年)三歲 1913年(民國二年)四歲 1914年(民國三年)五歲 1915年(民國四年)六歲 1916年(民國五年)七歲 1917年(民國六年)八歲 1918年(民國七年)九歲 1919年(民國八年)十歲 1920年(民國九年)十一歲 1921年(民國十年)十二歲 1922年(民國十一年)十三歲 1923年(民國十二年)十四歲 1924年(民國十三年)十五歲 1925年(民國十四年)十六歲 1926年(民國十五年)十七歲 l927年(民國十六年)十八歲 1928年(民國十七年)十九歲 1929年(民國十八年)二十歲 1930年(民國十九年)二十一歲 1931年(民國二十年)二十二歲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二十三歲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二十四歲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二十五歲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二十六歲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二十七歲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二十八歲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二十九歲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三十歲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三十一歲 1941年(民國三十年)三十二歲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三十三歲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三十四歲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三十五歲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三十六歲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三十七歲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三十八歲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三十九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十歲 1950年 四十一歲 1951年 四十二歲 1952年 四十三歲 1953年 四十四歲 1954年 四十五歲 1955年 四十六歲 1956年 四十七歲 1957年 四十八歲 1958年 四十九歲 1959年 五十歲 1960年 五十一歲 1961年 五十二歲 1962年 五十三歲 1963年 五十四歲 1964年 五十五歲下捲 1965年 五十六歲 1966年 五十七歲 1967年 五十八歲 1968年 五十九歲 1969年 六十歲 1970年 六十一歲 1971年 六十二歲 1972年 六十三歲 1973年 六十四歲 1974年 六十五歲 1975年 六十六歲 1976年 六十七歲 1977年 六十八歲 1978年 六十九歲 1979年 七十歲 1980年 七十一歲 1981年 七十二歲 1982年 七十三歲 1983年 七十四歲 1984年 七十五歲 1985年 七十六歲 1986年 七十七歲 1987年 七十八歲 1988年 七十九歲 1989年 八十歲 1990年 八十一歲 1991年 八十二歲 1992年 八十三歲 1993年 八十四歲 1994年 八十五歲 1995年 八十六歲 1996年 八十七歲 附錄 曹禺同誌生平 引用資料 人名索引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特彆欣賞這部作品在處理那些模糊地帶或爭議性話題時所展現齣的平衡性。曆史記錄往往受限於當時的視角,很多事情的真相可能永遠無法被百分之百還原。但這本書的作者們似乎深諳此道,他們沒有急於給齣一個絕對的“是”或“非”,而是將所有可獲取的證據和不同派彆的觀點都清晰地羅列齣來,讓讀者自行判斷。這種“存疑”的態度,恰恰體現瞭高標準的學術倫理——承認研究的局限性,並邀請讀者共同參與到對曆史的建構過程中來。我喜歡這種不預設立場的敘述方式,它避免瞭主觀色彩對曆史真相的過度扭麯,使得整部作品在宏大的敘事下,依然保持著一種可信賴的客觀性和透明度,這對於嚴肅的閱讀者來說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色調與字體排版,透著一股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廉價的、一摸就皺的紙張,而是帶著微微啞光的質感,拿在手上很有分量,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讓人對內文的編纂質量有瞭更高的期待。更彆提它那種嚴謹的開本,很適閤長時間的閱讀和翻閱,不會因為篇幅過長而讓人感到負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實體書的這種精心製作,本身就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也體現瞭齣版方在選材和製作上的用心良苦。每次從書架上取下它,都能感受到那份對學術研究的敬畏之心。這種外在的呈現,無疑為閱讀體驗奠定瞭極佳的基調,讓人在尚未深入內容之前,就已經對這部作品産生瞭初步的親近感和尊重感。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和參考資料部分,簡直是為學術研究者準備的寶藏。我隨機抽取瞭幾個年代進行檢索,發現凡是提及的關鍵人物、引用過的文獻、甚至是一些不那麼顯眼的背景事件,都能在書末找到詳盡的標注和齣處說明。這種對“源頭”的尊重和追溯,極大地提升瞭這部作品的可用性和權威性。對於需要進行二次研究或者撰寫相關論文的人來說,這本厚厚的參考係統無疑省去瞭大量繁瑣的查證工作。它不僅僅是提供結論,更是提供瞭一條清晰可循的研究路徑,像是一張詳盡的地圖,指引著讀者通往更深層次的知識殿堂。這種對文獻的梳理和整閤能力,是衡量一部嚴肅學術著作價值的重要標尺,而這本書無疑在這方麵錶現得極為齣色。
評分從閱讀的節奏感上來說,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頗為獨特,它不像小說那樣追求跌宕起伏的情節推進,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剋製的筆調,記錄著曆史的演變。然而,正是這種剋製,反而讓那些關鍵性的轉摺點更具衝擊力。當一些重大的曆史事件以平鋪直敘的方式被呈現齣來時,那種曆史的重量感會自然而然地壓過來,讓人産生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在閱讀完某一部分後停下來,去思考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涵,而不是囫圇吞棗地趕進度。這種需要“慢下來”的閱讀體驗,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它不是提供即時的娛樂,而是要求讀者投入時間進行真正的思考和迴味,是一種對心智的磨礪。
評分我花費瞭不少時間來梳理和消化這本書的某些側麵信息,它似乎極其注重時間綫的梳理,那種近乎考古學傢般的細緻,令人印象深刻。每一次重要事件的記錄,都像是被放在顯微鏡下反復觀察,相關的背景資料和次要人物的動態都被納入考量,構建瞭一個極其復雜且精密的敘事網絡。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團隊顯然花費瞭巨大的精力去核對和交叉驗證那些零散的史料,很多我原以為是定論的觀點,在這本書裏都找到瞭更細緻的佐證或者被提齣瞭新的審視角度。這種嚴謹的學風,使得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傳記或年譜,更像是一部微觀的曆史研究報告,它要求讀者也保持高度的專注力,纔能跟上那種層層遞進的論證脈絡。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瞭解特定曆史階段的人來說,這種深度的挖掘是極其寶貴的資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