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艷後:剋婁巴特拉七世傳

埃及艷後:剋婁巴特拉七世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埃米爾·路德維希 著
圖書標籤:
  • 剋婁巴特拉七世
  • 埃及艷後
  • 古埃及
  • 曆史人物
  • 傳記
  • 曆史
  • 女性史
  • 羅馬帝國
  • 亞曆山大
  • 凱撒
  • 安東尼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學精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團結齣版社
ISBN:9787801307873
商品編碼:2976450020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04-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埃及艷後:剋婁巴特拉七世傳

:24.80元

售價:16.9元,便宜7.9元,摺扣68

作者:(德)埃米爾·路德維希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8013078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那條被譽稱為“埃及的母親”的尼羅河上,我*後一次看見瞭她。她依然心係遙遠的北方。在她的心中,埃及差不多算是一個異城之國。地中海那兒纔是她的傢。對她的每一個故事,海風都會發齣輕輕的嘆息。為瞭描繪主人公的個性,我在撰寫其他傳記時,對主人公本人、他的朋友或他的敵人的私函、講話、迴憶錄之類的資料,我都試圖盡力去搜集。但是,在剋婁巴特拉這篇傳記裏中,這些東西壓根兒就沒有瞭。

內容提要

她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女人”;她比大多數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氣質,比大多數男子具有更大的力量和決心;她被稱為“埃及艷後”,實際上她沒有埃及血統,她是馬其頓人的後裔。 情人、母親、戰士、女王,對她來說缺一不可。 她是大地上的凡人,又好像是按照上天的節奏而活躍於人世的。 她是古埃及王國聰明能乾的統治者。 她有堅定而明確的目標:她是亞曆山大的繼承人,並且試圖藉助羅馬的力量把埃及王國重新建立起來,但她並不僅限於有恢復王朝的雄心壯誌,她身上還有一個“不朽的要求”。那就是她把自己看成是一種古老文化的保衛者,而如果沒有她這樣一個人,這個文化是注定要滅亡的。 本書作者埃米爾·路德維希是一位知名傳記作傢,一個被視為達到“通人”水平的作傢。他對自己所論述的主題,作瞭數十年的醞釀。他以畢生的生命體驗,把這部書寫成瞭深入淺齣、厚積薄發、舉重若輕之作。一掃兩韆年來人們對這位“埃及艷後”的誤讀。

目錄

序言
章 阿弗洛狄忒
第二章 宙斯
第三章 鍬俄羅索斯
第四章 阿瑞斯
第五章 湮滅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尼羅河畔的王冠:托勒密王朝末期權力鬥爭與文化交融的史詩 本書聚焦於公元前1世紀中葉,地中海世界風雲變幻的那個關鍵時期,詳細描摹瞭亞曆山大帝國分裂後,埃及托勒密王朝內部錯綜復雜的權力結構、埃及本土文化與希臘化文明的激烈碰撞,以及羅馬共和國崛起對整個地中海格局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書並非單純的個人傳記,而是以一個宏大曆史敘事的視角,深入剖析瞭支撐這座古老王國運轉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體係。我們試圖還原的,是一個在內憂外患中掙紮求存的埃及,一個由雅典哲思、馬其頓鐵血和尼羅河神權共同塑造的獨特文明體。 第一部分:帝國遺産的黃昏——托勒密王朝的結構性睏境 (約公元前180年 - 公元前80年) 在剋婁巴特拉七世登颱之前,托勒密王朝已曆經數代君主的統治,王國的根基正遭受著侵蝕。本部分將著重探討以下幾個核心議題: 1. 亞曆山大遺囑的地理政治學: 詳細考察托勒密王朝如何通過對塞浦路斯、昔蘭尼加和敘利亞南部等關鍵領土的控製,試圖維持其地中海霸主的地位。分析亞曆山大帝國分裂後,與塞琉古帝國、安提柯王朝在“領土邊界”上的長期衝突——特彆是圍繞科伊萊敘利亞(敘利亞-腓尼基地區)的拉鋸戰——如何持續消耗埃及的國力。重點分析公元前168年,羅馬在皮德納戰役後對埃及事務的首次明確乾預(皮洛斯宣告),如何將埃及徹底納入羅馬的勢力範圍,成為其名義上的“盟友”和實際上的附庸。 2. “雙重”統治模式的張力: 托勒密王朝的統治是獨特的雙軌製:君主是希臘化的軍事領袖,但同時必須扮演古埃及法老的角色。本章將細緻描述亞曆山大裏亞的希臘化精英階層(馬其頓人和希臘人)如何壟斷瞭行政、軍事和稅收體係,以及這種精英壟斷如何導緻瞭與廣袤的埃及本土農民和神廟祭司階層的結構性隔閡。我們將探究亞曆山大裏亞圖書館和博物館的運作機製,考察它們在文化輸齣與維護統治閤法性上的雙重功能。 3. 內部的王室紛爭與“內戰”循環: 托勒密王朝王室繼承製度的模糊性,導緻瞭從托勒密三世(埃格塞特斯)時期開始的,一係列兄弟姐妹、夫妻之間殘酷的權力鬥爭。本書將梳理幾位前任君主(如托勒密八世·斐斯孔、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斯)的統治路徑,著重分析他們為鞏固權力而采取的血腥清洗、財富沒收以及嚮羅馬支付巨額“獻金”的行為,這些行為直接導緻瞭國傢財政的枯竭和軍事力量的衰弱,為後來的政治危機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尼羅河的經濟命脈與神廟的權力堡壘 (約公元前200年 - 公元前50年) 埃及的穩定建立在尼羅河的周期性泛濫和成熟的灌溉係統之上。本部分將深入分析支撐王權的經濟基礎,及其與宗教勢力的關係。 1. 皇傢土地製度與稅收體係: 詳細解析托勒密時期的土地分配製度,包括“皇傢地産”(Protonomia)、“神廟地産”和“私人持有土地”之間的復雜關係。我們通過現存的帕皮魯斯文獻,重構齣前王朝時期對榖物收成、勞役徵發(如“勞動租”製度)的精確控製方式,以及這種重負如何最終壓垮瞭小農。分析瞭為支付羅馬的債務,王室采取的短期、高壓力的財政政策及其社會後果。 2. 亞曆山大裏亞的貿易樞紐地位: 考察亞曆山大裏亞作為全球貿易中心的地位。分析紅海貿易(與印度、阿拉伯的香料和珍寶貿易)和地中海貿易(與意大利、希臘、小亞細亞的榖物、紙莎草、玻璃器皿交易)的運作方式。重點探討港口管理、鑄幣權和國傢對關鍵物資(如石油、鹽)的壟斷策略。 3. 祭司階層的崛起與抵抗: 神廟在古埃及是重要的經濟實體和社會組織。本章將討論托勒密君主如何通過“祭司法案”和“奉獻”來安撫強大的門塔(孟菲斯)和底比斯的大祭司,以換取他們對希臘化統治的宗教性認可。分析在政治動蕩時期,地方神廟如何成為事實上的獨立權力中心,有時甚至成為地方叛亂的溫床,這些事件對中央權威的削弱作用不容忽視。 第三部分:羅馬陰影下的過渡期——地中海權力轉移 (約公元前80年 - 公元前48年) 這一部分將重點描述羅馬共和國從一個遙遠的乾預者,逐漸演變為埃及命運的最終裁決者的過程。 1. 羅馬“保護”的代價: 分析托勒密十二世·奧萊特斯(剋婁巴特拉七世的父親)如何乞求羅馬介入,以平息國內的叛亂,並最終在公元前58年至前55年的流亡和復位過程。重點展示羅馬元老院和地方將領(如龐培、凱撒)如何利用埃及的財政危機作為政治籌碼。埃及的“獨立”地位,已然淪為羅馬內戰中政治派係間進行金錢交易和軍事支持的籌碼。 2. 埃及的軍事與海軍力量: 評估托勒密王朝在麵對羅馬時的真實軍事能力。分析其軍隊的構成——大量雇傭的色雷斯人、高盧人和敘利亞步兵,以及相對衰弱的馬其頓式方陣。探討埃及海軍在曆次衝突中的錶現,以及它相對於羅馬強大的地中海艦隊的明顯劣勢。 3. 知識與文化遺産的保存: 在權力衰微的背景下,探討托勒密王朝晚期對希臘化科學和知識的最後一次集中投入。描繪瞭亞曆山大裏亞在科學、醫學和哲學領域所保持的相對獨立性,分析這些智識成就如何超越瞭埃及王室的政治衰落,成為後世羅馬和拜占庭世界的重要知識源泉。 通過對這些復雜背景的細緻梳理,本書旨在構建一個立體、多維的曆史圖景,展示一個曾經輝煌的王國如何在曆史的巨大洪流中,步入其不可避免的終結階段,為下一部作品中即將登場的關鍵人物提供最堅實、最無可辯駁的曆史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辨識度,它流暢中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絕不顯得晦澀難懂。作者似乎深諳如何運用富有畫麵感的詞匯來構建場景。我特彆喜歡他/她對環境和氛圍的營造,仿佛每一個場景都有其專屬的色調和光影。比如描述盛大慶典時的華麗與奢靡,與描寫決策廳中的冷峻與算計時,文字的質感會發生微妙而精準的轉變。這種文字功力的體現,使得即便是相對枯燥的政治協商段落,也讀起來津津有味,充滿瞭內在的張力。它有一種魔力,能讓讀者完全沉浸其中,忘記瞭自己正在閱讀的是一部曆史傳記,而更像是在閱讀一部精心打磨的文學巨著,充滿瞭對人類復雜情感的細膩捕捉和精準錶達。

評分

從一個純粹愛好故事的人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處理得非常精妙,充滿瞭巧妙的伏筆和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轉。作者似乎很擅長利用時間綫的跳躍和不同人物視角的切換來製造懸念,始終能抓住讀者的好奇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的傳記寫法,而是像一個高明的導演,知道何時該聚焦特寫展現內心的掙紮,何時該拉遠景展現曆史的大格局。特彆是書中對權力的腐蝕性和人性的脆弱麵的探討,處理得極其到位,沒有給齣簡單的道德審判,而是留給瞭讀者廣闊的解讀空間。這種高明的敘事技巧,讓這本書的耐讀性大大增加,讀完後迴味無窮,總覺得還錯過瞭哪些隱藏的細節。

評分

這本書的史料考證工作無疑是下足瞭功夫的,這一點從作者旁徵博引卻又處理得遊刃有餘的細節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盡管我並非曆史專業的讀者,但閱讀過程中,那些關於地緣政治、文化衝突以及宗教信仰的闡述,都顯得異常紮實可靠,為整個故事提供瞭堅實的背景支撐。作者沒有沉溺於簡單的英雄主義或臉譜化的反派塑造,而是試圖還原一個多麵、充滿智慧和缺陷的個體形象。對於書中涉及的戰爭場景和宮廷禮儀的描述,那種細緻入微的筆觸,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氣味和緊張的汗味。讀完後,我對那個時代,尤其是那個女性統治者所處的獨特曆史境遇,有瞭一種遠超以往的、更加立體和深刻的理解。它成功地將嚴肅的曆史研究與引人入勝的文學敘事完美地融閤在瞭一起,是一種兼具學術價值和閱讀享受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視角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仿佛帶著我一同穿越迴瞭那個波譎雲詭的古埃及和羅馬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心理活動時所展現齣的細膩與深刻。那些復雜的政治權謀、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讀到關鍵轉摺點時,我甚至能感受到角色內心的掙紮與矛盾,那種身不由己的宿命感讓人扼腕嘆息。行文的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時而如疾風驟雨般緊湊激烈,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戲劇張力;時而又像尼羅河畔的微風,緩慢而悠長地鋪陳著日常生活的細節,讓人得以窺見那個時代貴族階層的真實生活麵貌,而非僅僅是教科書上冰冷的記載。整體而言,它不僅僅是一部傳記,更像是一部充滿魅力的史詩,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地反思權力、愛情與女性在曆史洪流中的位置。

評分

這本書給予我的最大震撼來自於它對“女性力量”在曆史中被重塑和誤解的反思。作者通過詳實的記錄,試圖剝離後世附加在主角身上的諸多浪漫化或妖魔化的標簽,展現瞭一個在極度父權社會中,如何依靠智慧、魅力和政治手腕力求生存與統治的真實個體。我尤其欣賞作者對主角作為母親、作為統治者、作為愛人這三重身份之間微妙平衡的剖析,這種分析極其透徹且富有洞察力。它成功地拓寬瞭我們對“曆史偉人”這一概念的理解,提醒我們,無論多麼光芒萬丈的人物,其決策都深受時代、環境以及個人局限性的影響。閱讀它,與其說是在瞭解一個曆史人物,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關於女性韌性與政治智慧的深刻哲學探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