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寂静的春天 | 作者 | 蕾切尔·卡逊 |
| 定价 | 36.80元 | 出版社 | 煤炭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060442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影响的着作之一!该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 人文情怀,被称为其引发的轰动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要大。 “人类正在毁灭于自己热爱的事物”,卡逊这样警示着狂热的人们。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
| 作者简介 | |
| 蕾切尔·卡逊,卡逊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1936年,卡逊以水生生物学家之身份成为渔业管理局第二位受聘的女性。1941年,卡逊出版着作《海风下》,描述海洋生物。1951年出版《我们周围的海洋》,连续86周荣登《纽约时报》)杂志畅销书籍榜,获得自然图书奖。1955年完成第三部作品《海洋的边缘》,又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被改编成记录片电影,获得奥斯卡奖。1962年,《寂静的春天》正式出版后,成为美国和全世界畅销的书。本书的危机思考,引起美国的重视,从而在1972年全面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其后世界各国纷纷效法,目前几乎全世界已经没有DDT的生产工厂了。《寂静的春天》被看作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 |
| 目录 | |
| 明日之言_ 01 忍耐是一种义务_ 04 死神之药_ 13 地表之水与地下之海_ 32 土壤世界_ 56 地球的绿斗篷_ 50 盲目的破坏_ 66 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歌唱_ 77 死亡之河_ 98 天降之灾_ 115 梦想_ 130 我们的代价_ 141 透过那扇小窗_ 152 四分之一的概率_ 167 大自然的抗争_ 192 崩溃之声_ 210 另一条路_ 223 |
| 编辑推荐 | |
| 这本书的思考,关系着人类的未来! 这些危机,是我们造的,也将危害我们每一个人。 现在,是时候思考我们把什么样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了。 |
| 文摘 | |
| 感谢的话 在1958年1月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者奥尔加·欧文斯·哈金斯在信中说,她正在经历一段痛苦的历程,在她身边那个小小的生活环境中,生命正在凋零。于是,我的注意力猛然转向了那个我已关注多年的问题。我忽然发现,我必须要写这样一本书。 从那之后,有很多人都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然而我却没有办法将他们的名字呈现于此。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就职于美国部门、他国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等等,其中不乏诸多专业人士。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私地与我分享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此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我尤其要感谢的是那些愿意花时间读完本书手稿,并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或善意批评的人们。必须要确保本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倘若没有以下专业人士的倾囊相助,本书恐将难以完成。他们分别是梅约医院的L·G·巴萨洛缪博士,德克萨斯大学的约翰·J·比塞尔,西安大略大学的A·W·A·布朗,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的莫顿·S·比斯金德博士,荷兰植物保护局的C·J·布列吉,罗布和柏希维尔德野生生物基金会 的卡拉伦斯·科塔姆,克利夫兰医院的小乔治·可瑞尔博士,康涅狄格州诺福克的弗兰克·艾戈勒,梅约医院的马尔科姆·M·哈格雷夫斯,荒野学会的奥劳斯·穆力,加拿大农业部的A·D·皮克特,伊利诺伊州自然离世考察委员会的托马斯·G司格特,塔夫特公共卫生工程中心的克拉伦斯·塔兹韦尔,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乔·J·沃拉思。 对于所有以大量事实为基础的作品而言,作者在撰写时必然会向图书馆管理人员求助,并有赖于他们的专业技能。我也一样,因此我特别要感谢内政部图书馆的爱达·K·约翰斯顿,还有国家健康研究所图书馆的希尔马·鲁滨逊。保罗·布鲁克斯是这本书的编辑,这么多年以来,他一直坚定地鼓励着我。为了配合我的撰写进度,他屡次推迟出版计划,却连一句埋怨也没有。感谢他为我做的这一切,感谢他深厚的编辑能力,永远感谢。 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是项庞大的工程,此间多亏有多罗西·阿尔及、珍妮·戴维斯和贝特·哈尼·达夫的全力相助。还有爱达·斯普洛,如果不是她帮我打理家务,我或许很难完成这本书,毕竟我的处境有时候会很艰难。后,我要感谢众多不曾相识的人们,正因有了他们,这本书才有了价值。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反击着那些毒害世界轻率之举,要知道,世界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时至今日,他们仍在与各方面进行着斗争,并且终将获胜。我们终会找回理性和常识,与这个世界和谐共生。 …… |
| 序言 | |
读完一本书,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感受,虽然我无法直接说出书名,但它所描绘的那个世界,那个曾经鲜活而充满生机的景象,如今却变得如此脆弱,让我为之扼腕。这本书以一种极为细腻和写实的笔触,勾勒出一种令人担忧的景象,它不是那种虚幻的科幻小说,而是基于现实的推演,这种真实感,反而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忧虑。我常常会想象,如果有一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声音、景象、气味都消失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在这场不知不觉的变革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是积极的参与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我们追求的进步,是否是以一种不计后果的方式进行的?它让我明白,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可能就再也无法挽回,而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更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审视我们脚下的土地,以及头顶的天空。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让我沉思良久的书,虽然我不能具体提及书名,但它所探讨的那个宏大而又贴近我们生活的议题,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以一种非常立体和深入的方式,展现了某个现象是如何悄然发生,又如何一步步影响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许多事情的认知,可能都过于片面和表面化。就好比我们看到一片土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植物,我们只看到表面的生机勃勃,却忽略了支撑这一切背后更复杂、更微妙的生态系统。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个系统的运作机制,让我看到那些隐藏的联系,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可能在整个链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让我不再轻易地对某个事物下定论,而是开始习惯于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最让我震撼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也正是这种无力感,激发了我更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哪怕是最微小的个体,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而这本书,就是一次深刻的警醒。
评分最近,我接触了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书,虽然我无法透露具体书名,但它所呈现的某个令人警醒的局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这本书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制造悬念,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逐渐失衡的世界。它就像一场无声的电影,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力量。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对于“正常”的定义,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现象,在书中的描绘下,却显得如此不寻常,甚至令人不安。它让我开始质疑,我们是否已经习惯了某种程度的“异常”,并将其视为常态。这本书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恐惧,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这个复杂互动中所处的位置。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这种反应,有时候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我们去面对那些我们可能选择忽视的问题,并思考我们该如何应对。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书,虽然我无法在此透露书名和具体内容,但它所触及的那个主题,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一直以为,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过是人类在其中生活、索取、改造。然而,这本书却悄无声息地撕开了一层表象,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背后更深层次的联系,以及我们无意间可能造成的巨大伤害。它不像那些呼天抢地的环保口号,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甚至有些残酷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可能发生的未来。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个悬崖边,看到了远方模糊的景象,你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会到来,但那种可能性本身,就足以让你感到脊背发凉。我开始思考,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进步,是不是在以一种我们未曾察觉的方式,蚕食着赖以生存的根基。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你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面对那些令人不安的真相。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与自然之间脆弱而又深刻的羁绊,也让我们开始反思,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究竟站在何方。
评分我最近读到了一本让我思路大开的书,尽管出于某种原因我不能明确指出它的名字,但它所阐述的某个核心观点,彻底改变了我看待某些事物的方式。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提供廉价的希望,而是以一种冷静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一个我们可能长期以来都未曾真正理解的现象。它让我意识到,在表面平静之下,往往隐藏着复杂而深刻的动力。就好比我们看到一汪平静的湖水,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宁静,却忽略了湖底暗流涌动,或是孕育着生生不息的生命。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哲人,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我一步步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它让我学会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而是开始探究更深层的机制,以及它们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这种认知上的提升,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更审慎的期待。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理解”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