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什么是科学(荣获“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
定价:49.80元
售价:33.4元,便宜16.4元,折扣67
作者:吴国盛,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181102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等于科学技术吗? 无论何种文明都能养育出科学吗?*关键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是偶然的错失,还是一种命定?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没有把“自由”作为理想人性进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难对科学情有独钟、孜孜以求。我们的祖先没有充分重视科学,无关智力水平,无关文字形态,无关统治者的好恶,而关乎人性理想的设置。 北大备受欢迎的科学史课主讲教授、《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重磅新作,为你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内容提要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目录
序 一
序 二
自序
章 现代中国人的“科学”概念及其由来
两种基本用法
科学:夷之长技
科学:来自日本的西方词汇
科学:替代性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二章 西方科学溯源:希腊理性科学
Science 的辞源及其演变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自由的学术:希腊科学的非实用性与演绎特征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自然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小结
第三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一: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经院哲学:中世纪的科学形态
唯名论革命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第四章 现代科学溯源之二:数理实验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求力意志: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世界图景化:自然数学化与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类科学传统:博物学
什么是博物学
西方近代博物学的兴衰
博物学的当代意义
重建科学谱系
第六章 传统中国的科学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结 语
作者介绍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所著《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场关于科学的“思想漫游”。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位博学的朋友,娓娓道来,带你走进科学的殿堂。我喜欢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科学的敬畏与热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它让我思考,科学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是那些精巧的理论,还是严谨的实验?抑或是科学家们身上那种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书中对于科学史的梳理,对于科学发展中那些关键节点的解读,都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演进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曲折与突破。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开始主动去思考、去发问,去探寻科学背后的逻辑和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标题深深吸引了——“什么是科学”。我一直觉得科学很神秘,好像离我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这个标题给我的感觉是,它要用一种很亲切、很接地气的方式来跟我聊聊科学。我最期待的就是这本书能帮我拨开那些关于科学的迷雾,让我理解科学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这么重要,以及它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有趣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比如,它会不会讲讲科学家们是如何思考的?科学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能激发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觉得学习科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的负担。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给我一种“原来科学是这样的!”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科学并非只有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刻意去讲解具体的科学分支,而是着重于科学的“元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如何发展,科学的边界在哪里。这种视角非常独特,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去审视科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科学的“证伪”原则的阐述,这颠覆了我之前对科学“绝对真理”的认知,让我明白了科学的谦逊和不断自我修正的精神。它就像一个不断进化、永不满足的生命体,总是在质疑、在探索。书里也提到了科学的社会属性,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这些都让我对科学的认识更加立体和深刻。我开始意识到,科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更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种基石,一种力量。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叙事上的独具匠心。它没有采用那种按部就班的讲解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巧妙地将复杂的科学议题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本书,就像在参加一场充满智慧火花的辩论赛,又像是在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科学的丛林里探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探讨,每一个角度都给了我全新的启发。它打破了我之前对于科学的固有印象,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它教会我,科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知识,更是一种主观的探索和创造。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对非科学专业的读者来说,理解科学的核心要义,也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对于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是一次关于“求知”本身的深刻体验。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邀请我一起去寻找答案。它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那种持续不断的“为什么”,那种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书中对于科学方法论的剖析,对于科学认知局限性的坦诚,都让我深感佩服。它让我明白,科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能带来多少改变,更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认识世界。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对待世界应有的态度。我不再惧怕那些复杂的科学术语,而是开始享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逻辑。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带来不同体悟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