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什麼是科學(榮獲“大眾喜歡的50種圖書”)
定價:49.80元
售價:33.4元,便宜16.4元,摺扣67
作者:吳國盛,博集天捲 齣品
齣版社: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21811021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什麼是科學? 科學就等於科學技術嗎? 無論何種文明都能養育齣科學嗎?*關鍵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偶然的錯失,還是一種命定? 什麼是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沒有把“自由”作為理想人性進行不懈追求的民族,很難對科學情有獨鍾、孜孜以求。我們的祖先沒有充分重視科學,無關智力水平,無關文字形態,無關統治者的好惡,而關乎人性理想的設置。 北大備受歡迎的科學史課主講教授、《科學的曆程》作者吳國盛重磅新作,為你解析東西方文化基因的差異,揭曉科學的本質。
內容提要
本書直麵現今國人科學概念的誤區,即要麼把科學等同於技術,等同於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工具,要麼把科學看成一種普遍存在的人類智力成就。作者指齣:科學成為推動曆史發展的強大動力隻是十九世紀以後的現象,科學根源於希臘人對於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文化現象。現代科學起源於希臘科學的復興以及基督教內在的思想運動,對力量的追求、對自然的控製和徵服成為現代科學的主導動機。在數理實驗科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並無科學。在博物學的意義上,中國古代有獨特且強大的科學傳統。
目錄
序 一
序 二
自序
章 現代中國人的“科學”概念及其由來
兩種基本用法
科學:夷之長技
科學:來自日本的西方詞匯
科學:替代性的意識形態
小結
第二章 西方科學溯源:希臘理性科學
Science 的辭源及其演變
“仁愛”與“自由”:東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科學”作為希臘的“人文”
自由的學術:希臘科學的非實用性與演繹特徵
希臘數學作為自由學術的典範
科學與禮學:希臘與中國的天文學
自然的發明與理性科學的誕生
小結
第三章 現代科學溯源之一: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代科學
沒有基督教就沒有現代科學
大學:自由學術的製度保障
經院哲學:中世紀的科學形態
唯名論革命為現代科學開闢道路
第四章 現代科學溯源之二:數理實驗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
求力意誌:從求真的科學到求力的科學
世界圖景化:自然數學化與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第五章 西方另類科學傳統:博物學
什麼是博物學
西方近代博物學的興衰
博物學的當代意義
重建科學譜係
第六章 傳統中國的科學
李約瑟難題
中國古代的博物學
結 語
作者介紹
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空間物理專業。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係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起師從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迴到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所著《科學的曆程》齣版近20年,仍是科普領域的暢銷圖書。此外還著有《技術哲學講演錄》《現代化之憂思》《反思科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標題深深吸引瞭——“什麼是科學”。我一直覺得科學很神秘,好像離我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但這個標題給我的感覺是,它要用一種很親切、很接地氣的方式來跟我聊聊科學。我最期待的就是這本書能幫我撥開那些關於科學的迷霧,讓我理解科學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這麼重要,以及它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我希望作者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有趣的例子,來解釋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比如,它會不會講講科學傢們是如何思考的?科學精神到底意味著什麼?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科學原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能激發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我覺得學習科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的負擔。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給我一種“原來科學是這樣的!”的豁然開朗的感覺。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科學並非隻有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作者在書中並沒有刻意去講解具體的科學分支,而是著重於科學的“元問題”——科學是什麼,科學如何發展,科學的邊界在哪裏。這種視角非常獨特,讓我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麵去審視科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科學的“證僞”原則的闡述,這顛覆瞭我之前對科學“絕對真理”的認知,讓我明白瞭科學的謙遜和不斷自我修正的精神。它就像一個不斷進化、永不滿足的生命體,總是在質疑、在探索。書裏也提到瞭科學的社會屬性,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這些都讓我對科學的認識更加立體和深刻。我開始意識到,科學不僅僅是實驗室裏的研究,更是我們認知世界的一種基石,一種力量。
評分我尤其欣賞這本書在敘事上的獨具匠心。它沒有采用那種按部就班的講解方式,而是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巧妙地將復雜的科學議題展現在讀者麵前。讀這本書,就像在參加一場充滿智慧火花的辯論賽,又像是在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科學的叢林裏探險。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探討,每一個角度都給瞭我全新的啓發。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於科學的固有印象,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它教會我,科學不僅僅是客觀的知識,更是一種主觀的探索和創造。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對非科學專業的讀者來說,理解科學的核心要義,也並非遙不可及。
評分對於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是一次關於“求知”本身的深刻體驗。它沒有給我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邀請我一起去尋找答案。它讓我看到瞭科學背後那種持續不斷的“為什麼”,那種對未知世界永不熄滅的好奇心。書中對於科學方法論的剖析,對於科學認知局限性的坦誠,都讓我深感佩服。它讓我明白,科學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它能帶來多少改變,更在於它教會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認識世界。這本書讓我覺得,科學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對待世界應有的態度。我不再懼怕那些復雜的科學術語,而是開始享受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邏輯。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且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帶來不同體悟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場關於科學的“思想漫遊”。它不是那種硬邦邦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位博學的朋友,娓娓道來,帶你走進科學的殿堂。我喜歡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對科學的敬畏與熱愛,字裏行間流露齣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它讓我思考,科學的魅力究竟在哪裏?是那些精巧的理論,還是嚴謹的實驗?抑或是科學傢們身上那種勇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書中對於科學史的梳理,對於科學發展中那些關鍵節點的解讀,都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演進並非一帆風順,充滿瞭麯摺與突破。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待科學的態度,不再是那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而是開始主動去思考、去發問,去探尋科學背後的邏輯和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