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全彩图解电气控制电路100例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黄北刚 |
| 定价: | 69.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ISBN: | 978712130574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主要讲述常用的电动机送电、停电的作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讲述每一个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阅读本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识图的过程。识图是电工进行接线、处理故障的基本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识读电动机控制电路图的能力,为以后看懂复杂多层次的控制电路打下良好的基础,看懂电路图,再结合自身的实践技能,就可以轻松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供初级电工及电工技术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工技术岗位技能培训教材。 |
| 目录 | |
| 第1 章 简要介绍电路中的交流接触器 / 1 1.1 接触器在电路中零压保护 / 3 1.2 接触器的基本结构部件名称 / 3 1.2.1 CJ20-63(额定工作电流63A)以上的交流接触器 / 5 1.2.2 LCl 系列交流接触器 / 5 1.2.3 CJ24 系列交流接触器 / 5 1.3 接触器线圈触点在电路图中的标识 / 6 1.4 接触器的表面文字的含义 / 8 第2 章 电动机常用控制电路 / 11 例1 闸开关直接启停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 12 例2 拉线开关作有过载保护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13 例3 拉线开关作有状态信号灯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15 例4 一次保护单TA 单电流表拉线开关作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18 例5 二次保护拉线开关作双电流表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19 例6 一次保护有电源信号灯、过载报警、拉线开关作的电动机48V控制电路 / 20 例7 无过载保护点动运转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21 例8 无过载保护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23 例9 无过载保护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6V 控制电路 / 25 例10 过载保护有电源信号灯、点动运转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27 例11 按钮作没有状态信号的无过载保护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30 例12 有过载保护按钮启停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32 例13 过载保护按钮启停有电源电压表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34 例14 按钮启停的有状态信号灯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38 例15 过载保护有状态信号灯、按钮启停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40 例16 一次保护有状态信号灯、按钮启停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42 例17 一次保护无状态信号灯有电压表、按钮启停的电动机380V控制电路 / 44 例18 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1) / 46 例19 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1) / 49 例20 故障报警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控制电路 / 51 例21 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2) / 53 例22 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2) / 55 例23 加有电源信号灯、 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58 例24 有状态信号灯、既能长期连续运行又能点动运转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61 例25 有状态信号灯、按钮启停的电动机36V 控制电路 / 63 例26 单电流表有电源信号灯、一启两停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65 例27 单电流表有电源信号灯、一启两停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68 例28 二次保护、一启两停、双电流表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70 例29 一次保护、一启两停、有单电流表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72 例30 两处启停、有状态信号灯、无电流表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74 例31 一次保护、一启三停、有状态信号灯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77 例32 两启三停、有工作状态信号灯、单电流表的电动机380V控制电路 / 79 例33 两启三停、有状态信号灯、延时终止过载信号的电动机380V/220V 控制电路 / 81 例34 一次保护、没有状态信号灯、一启两停的电动机127V 控制电路 / 83 例35 拉线开关作、无状态信号灯、过载报警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84 例36 可达到即时停机的延时自启动的电动机220V 控制电路 / 87 例37 一次保护、按整定时间停止工作的电动机380V 控制电路 / 89 例38 |
| 编辑 | |
| 电子工程、电气工程作业的实践性强,对从业人员动手能力的要求也高。而技术人员的动手能力与其所掌握的电路知识紧密相关。在从事电气、电子技术工作前,适当的学习是需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相对于因无知所付出的代价,教育学习的成本实在是微不足道。 |
(第一段评价:技术深度与实用性)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大量的彩色图解让那些原本枯燥的电气控制原理瞬间变得生动易懂。我记得我以前看其他教材时,常常需要对照着文字和黑白线条图反复琢磨,半天也理不清一个继电器的动作逻辑。但这本《全彩图解电气控制电路100例》完全不一样,每一个电路的每一个元件,从接触器到热继电器,都用最直观的颜色区分开了,配上清晰的文字说明和实际接线图的对照,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我作为一个刚接触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过去对PLC的输入输出模块还不太敢上手,但通过书中对几种典型电机正反转控制和Y-Δ降压启动电路的详细解析,我竟然能自信地在实验台上搭建起来了。书里很多实例都是从最基础的单向控制开始,逐步递进到复杂的多地控电梯控制逻辑,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让知识点的吸收变得非常自然流畅,而不是突兀的灌输。特别是它在讲解故障排查时,不仅仅是给出结果,而是分析了可能导致故障的几个关键节点,这对于我日常维修工作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这本书绝对是工具书库里的“瑞士军刀”。
评分(第四段评价:针对不同水平读者的兼容性) 这本书的覆盖面非常广,这一点非常难得。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电工技术的新手来说,前几十页关于交流接触器、热保护、断路器的基本介绍和符号识别,已经足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全彩的图示能有效降低初期的恐惧感。但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像我这样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翻阅到后面关于复杂逻辑组合电路和PLC基础指令应用兼容的案例时,依然能找到新的启发。例如,书中对一些老式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现代化”改造思路,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替代方案,这对于维护老旧设备的车间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为了追求技术的前沿性而抛弃基础的严谨性,也没有因为基础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现代控制技术的涉猎。它就像一个多层次的蛋糕,底层是扎实的砖石结构,上层则点缀着现代化的装饰,任何水平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口甜头。
评分(第二段评价:针对性强与实战价值) 说实话,市面上的电气控制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都过于偏重理论推导,或者干脆就是一本冷冰冰的元器件手册的堆砌。而这本“100例”的精髓就在于它的“例”字上。它真正抓住了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最常遇到的痛点,比如如何设计一个带有时序延时的自动往返控制回路,或者如何用最少的继电器实现复杂的逻辑连锁。我特别欣赏它对每一个“例”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电路原理图、继电器符号图和实际的导线连接示意图。这省去了我大量自己绘制草图和核对连接点的麻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变频器基础控制的那几个案例,作者没有陷入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直接展示了如何通过基本的控制端子(如RUN、STOP、FWD、REV)实现对变频器的外部控制,这对于快速部署现场设备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非常贴近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不像有些书里会放一些脱离实际的“炫技”电路,让人看了之后感觉“学到了,但没用上”。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给满分。
评分(第五段评价:排版、装帧与长期价值) 从装帧质量上来说,这本书的纸张厚度和印刷精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特别是全彩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油墨接触频繁的电路图部分,也没有出现模糊或掉色的情况,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对照的工具书而言至关重要。我把它放在工作台面上,时不时地会拿出核对一个接线端口或者复习一个启动逻辑,其耐用性是可见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长尾价值”。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是相对稳定的,不像软件和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那么快。书中讲解的那些基于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基本逻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所有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份可以长期保存和参考的技术手册。相较于一些只关注特定品牌或特定型号的书籍,这种以通用原理和典型应用为核心的编写方式,确保了它的价值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迅速贬值。这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资。
评分(第三段评价:学习体验与作者的匠心)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很多声称“图解”的书,其实图只是插图,文字才是主体。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教学方法论上花了大功夫。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教科书那种大段的说明文字,而是采用了大量的小标题、关键点提示和“注意”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非常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学习习惯。每次翻开新的一章,我都能感受到作者试图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最小可理解单元的努力。比如在讲解时间继电器的不同动作特性时,作者用不同的颜色和动态模拟的箭头,生动地展示了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的区别,这比我以前在学校里背诵定义深刻得多。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的最后一章还附带了一个小型项目的完整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到最终接线确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匠心,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成就感,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