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信号与系统 | 作者 | 董作霖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4011406 | 出版日期 | 2010-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为高职高专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全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等,附录中包括Matlab软件的使用介绍和傅立叶变换以及实训等内容。在使用本教材时,对于各章内容的取舍,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电子信息、通信类专业学生。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引言 1.2 信号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1.4 几种常见信号 1.5 系统的描述 1.6 系统的性质 1.7 LTI系统分析 小结 习题 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算子表示 2.2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2.3 单位冲激函数 2.4 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2.5 卷积积分 2.6 系统的时域分析法举例 小结 习题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组合 3.2 周期信号的分解——傅立叶级数 3.3 非周期信号的分解——傅立叶变换 3.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3.5 傅立叶变换的应用 小结 习题 第4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1 引言 4.2 拉普拉斯变换 4.3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4.4 拉普拉斯逆变换 4.5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4.6 s域的网络模型法或运算电路法 4.7 连续信号的信号流图 4.8 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小结 习题 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5.1 引言 5.2 卷积和 5.3 离散系统算子方程 5.4 差分方程的经典解 5.5 离散系统零输入响应 5.6 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 小结 习题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6.1 引言 6.2 Z变换 6.3 Z逆变换 6.4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小结 习题 附录1 Mauab软件简介 附录2 实训项目 附录3 常用信号的傅立叶变换表 附录4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接触《经典力学导论》这本书,就像是完成了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古典,它从伽利略的思考开始,一步步构建起牛顿的经典框架,然后才逐渐引向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的形式。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约束问题时的细致入微,比如在讲解虚功原理时,那些对于“位移”和“力”的矢量分解与投影,讲解得极其清晰,避免了传统教材中那种“你懂的”的跳跃。虽然篇幅厚重,但它的版式设计却很友好,注释部分详尽地解释了各个物理概念背后的哲学含义,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物理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理性如何构建世界模型的历史文献。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之间的转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在不同坐标系下的表达差异,作者通过巧妙的坐标变换,将原本抽象的向量运算变得可以“触摸”。读完后,感觉自己对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有了一种近乎哲学的敬畏感。
评分天哪,最近读的这本《数字图像处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视觉世界的新大门!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细腻,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公式,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算法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比如,在讲到傅里叶变换在图像去噪中的应用时,他没有直接抛出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积分公式,而是先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想象一下,一张被雨点打湿的照片,然后一步步引导我们理解为什么高频信息对应着图像的细节和噪声,低频信息才是整体的轮廓。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这个之前对数学有点畏惧的读者都能轻松跟上节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背景介绍,比如CCD传感器的发展,这些小故事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感觉自己不光是在学技术,更是在回顾一段技术演进的史诗。书中的图例和代码示例也极其丰富,每一个算法都有对应的可视化效果,这点对于理解空间域和频率域的转换至关重要。读完这本,我对图像的“内在结构”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甚至看周围的风景都会不自觉地去分析它的纹理和边缘信息,着实是一次知识上的升华。
评分我最近手头上的这本《高级数据库系统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热衷于“刨根问底”的程序员量身定做的。它没有过多纠缠于SQL的基本语法,而是直奔主题,把焦点放在了数据存储的底层机制上。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事务隔离级别和锁机制的深入探讨。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讲解了Read Skew、Write Skew这类并发异常的具体发生条件,并且用清晰的序列图展示了不同隔离级别(如可重复读、串行化)如何解决或引入这些问题。我以前总觉得只要写 `BEGIN TRANSACTION` 就万事大吉,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在海量并发场景下,不理解锁粒度、死锁的预防与检测机制,无异于在高速公路上盲目驾驶。书中的B+树索引的变种优化、WAL(Write-Ahead Logging)机制的容错性设计,都被拆解得条理分明,甚至连磁盘I/O的延迟对查询性能的影响都被量化分析了。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它提供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指导下一代系统架构的设计,是我职业生涯中极具分量的一本技术参考书。
评分我最近翻阅的这本《运筹学导论》实在是一本“硬核”但又极具启发性的著作。这本书的深度毋庸置疑,它毫不避讳地深入到了线性规划、网络流理论以及动态规划的数学基础。初读时,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逻辑迷宫中,每一个定理的证明都像是一条精心设计的路径,需要全神贯注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作者在阐述大M法或割平面法这类复杂算法时,那种严谨到不留一丝冗余的文字组织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功底。然而,正是这种严谨性,让我在解决实际的资源分配问题时,找到了无可辩驳的理论支撑。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往往是工业界或管理学上的真实困境,比如如何最小化运输成本、如何优化生产排期,作者将理论工具精准地“对症下药”,展示了抽象数学如何转化为强大的决策力量。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上手”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套思维训练体系,它教会你的不是具体的解法,而是如何用一种最优化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上的各种资源配置难题,对培养结构化思考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这本关于《世界经济史:从重商主义到全球化》的书,其宏大的视角和精妙的叙事节奏,完全超出了我作为普通读者对经济类书籍的预期。作者的笔触极其流畅,仿佛在讲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没有陷入枯燥的数字罗列,而是将经济现象与重大的政治事件、技术革命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在分析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时,他巧妙地将其与现代金融泡沫进行类比,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历史的穿透力。更精彩的是,作者对“为什么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一核心问题的探讨,他没有给出单一答案,而是从圈地运动、殖民扩张、稳定的金融体系以及煤炭资源的地理优势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立体剖析,这种多因素耦合的分析框架,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历史观。读完此书,我不仅对GDP的增长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对当前国际贸易格局背后的历史动因有了醍醐灌顶般的认识,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时间的制高点上俯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