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历引三种
定价:70.00元
作者:李亮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357885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専项经费资助项目,二〇一一~二〇二〇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
※鉴于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策划整理中国古代经典科技文献,并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出版,向学界奉献《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
内容提要
整理包括选择存世善本进行高清灰度影印,同时当页排印标点释文,并加校勘及精当注释,方便学术研究及阅读。书前撰学术性导言,书后附索引及研究论著目录。本次整理将以奎章阁本《历引》原本为底本,并参考日本和刻本《历引》以及梵蒂冈图书馆藏清刻本《新法历引》,希望为学界提供*为真实和完整的《崇祯历书?历引》版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李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天文学史。主要著作:吕凌峰、李亮. 《明朝科技》;2010年参与完成《大统历法通轨》、《大明大统历法》等书的录入、点校和部分题解的撰写。
文摘
序言
读到《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历引三种》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古朴的竹简、泛黄的书页,以及其中蕴含的、足以震撼人心的智慧。李亮这位学者,能够以“选刊”的形式,将“历引”的典籍呈现出来,这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和专业功底是毋庸置疑的。我尤其好奇这“三种”典籍究竟代表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哪些方面?是天文历法、还是农学水利?亦或是制造工艺、医药养生?每一种都有可能打开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我一直认为,对一个文明的理解,离不开对其科技成就的深入挖掘。很多时候,我们对古代文明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而科技,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一部分,但恰恰是科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实力。这套选刊,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地带,去亲身感受那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去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的实践精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走出书斋,走进历史,去触摸那些真实的科技脉络,去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震撼。
评分《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历引三种》这个名字,光是听着就充满了历史的韵味和学术的庄重。我一直觉得,研究一个国家的科技史,就像在考古一样,每一次发掘都可能揭示出前所未有的惊喜。《历引》二字,立刻勾起了我的联想,这是否意味着书中收录的典籍,都与时间的计算、自然的规律,甚至是某种形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三种”的数量,又显得精炼而富有深意,仿佛是经过了层层筛选,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李亮先生作为编者,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眼光和学识,将直接决定这套选刊的价值。我个人非常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展现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著作,因为这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并非只有哲学和艺术,在实用性的科学技术方面,也曾有过辉煌的过去。我期待这套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古老的智慧殿堂,去感受古人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我相信,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民族智慧的致敬。
评分“中国科技典籍选刊”这几个字,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学术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尤其当它后面加上“第二辑:历引三种”时,更是激发了我对其中内容的强烈好奇。“历引”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时间的长河感,仿佛是历代科学家智慧的传承和积累,而“三种”更是吊足了胃口,让人忍不住想知道,究竟是哪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典籍,能够被收录进这样一份精选的文集中。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是被严重低估的,很多在西方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发明和理论,都足以令人惊叹。然而,这些珍贵的科技资料,却往往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难以窥见全貌。因此,能够有这样一套系统的选刊,将其中精华提炼出来,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蕴含的创新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李亮先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历史资料的整理,更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传承和发扬。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套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的独特贡献,并从中获得启迪。
评分“历引”这个词,总会让我联想到绵延的史册,那些记载着岁时更替、人事变迁的厚重篇章。当它与“中国科技典籍”结合,便赋予了这套书一种特别的意味: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科技知识的罗列,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文明演进的缩影。李亮先生以“选刊”的方式,将“三种”历引典籍汇集,这本身就极具学术价值。我猜想,这“三种”典籍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它们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但又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我个人对古代的机械制造和天文观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这些领域最能体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如果这套书能够涵盖这些方面,那无疑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希望通过阅读,不仅能了解到具体的科技原理和方法,更能体会到古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民族智慧。
评分这套《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第二辑):历引三种》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严谨性。光是“历引”二字,便能联想到其中必然蕴含着跨越时间的智慧结晶,是对历代科学技术文献的精选与梳理。而“三种”更是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不知这三种典籍究竟是何等重要,又分别在哪些科技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脉络深感兴趣,常常在翻阅历史文献时,为那些精妙的构思和成熟的技术而惊叹,但往往碍于资料的零散和难以获取,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如今,有这样一套专门的选刊,能够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贵科技典籍汇集、整理并呈现给读者,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研究平台。我相信,通过阅读这套书,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受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辉煌成就,并从中汲取灵感,或许还能发现一些被遗忘的宝藏,为当今的科技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中国古代科技知识殿堂的道路,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