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西南北彭阳人(卷)
定价:298.00元
作者:政协彭阳县第八届委员会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227064664
字数:450000
页码:4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弘扬“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神
传承“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作风
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优良传统
内容提要
《东西南北彭阳人(卷)》分为领导干部篇、技术人才篇、创业精英篇三个部分,讲述了在外奋斗的彭阳人的故事,记录了彭阳人干事创业的足迹,展现了彭阳人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同时,也激发了在身处异乡的彭阳人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发展的热情和正能量,使“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神富有时代内涵、发扬光大。
目录
作者介绍
彭阳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六盘山东麓,1983年从固原县析置。截至2015年年底,有4镇8乡,156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户籍总人口25.19万人,土地面积2533.49平方千米。
文摘
《东西南北彭阳人(卷)》:
呼延俊杰,男,汉族,1963年12月生,彭阳县古城镇人。1985年2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党,宁夏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固原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1985.02-1988.09彭阳县人事劳动科干部
1988.09-1990.07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劳动学院劳动经济专业学习
1990.07-1991.07彭阳县人事劳动科劳资股股长
1991.07-1994.07彭阳县委组织部组织员
1994.07-1997.07彭阳县劳动就业局局长
1997.07-1999.07固原行署人事劳动处办公室主任
1999.07-2002.12固原行署劳动就业局局长
2002.12-2004.04隆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其间:1997.08-2002.12宁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2004.04-2007.09隆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2007.09-2008.04固原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8.04-2010.05固原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其间:2006.09-2009.07宁夏区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10.05-2012.12固原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固原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固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2.12-2013.02固原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固原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固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3.02-2014.02固原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在中央部委挂职任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政企事业部副总经理
2014.02-固原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固原市委委员、代表
在彭阳县和固原行署劳动就业局期间,筹备召开了次彭阳县劳务输出工作大会,促进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争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固原列为“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试点市”,为拓展劳务市场和做强劳务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隆德县委组织部,公开选拔乡镇武装部长、城区中学校长和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使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县主抓的“农村危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为全区全面推开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美丽村庄建设工作探索出了成功经验。
在固原经济开发区提出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和建设“宁南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为各县区工业园区享受开发区同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创造条件。
在固原市交通运输局,争取交通运输部把固原市列为第三批全国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地区,3年共修建通行政村沥青(水泥)路3000千米,并争取固原至王洼运煤专线落地建设。
担任固原市财政局长期间,使全市财政收入从5.3亿增加到10.3亿,财政支出从78.6亿增加到137亿。成立了固原市中小企业信用有限公司,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解决中小企业、农村产业发展资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政协工作3年来,建议出台了《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办法》和《乡村招商引资实施办法》。提出关于进一步科学定位产业园区功能加快发展产业、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农村一线发展产业机制、规划对固原古城墙修复和建设古巷经营商铺、探索村支书全职化任职试点等多项建议,得到了市委、市的重视和采纳。牵线邀请专家对茹河瀑布风景区做高层次规划,设计建设“九区一园”,为彭阳旅游业发展做了前瞻工作。曾获团中央、劳动保障部授予的全国“帮助青年创业计划”先进个人称号。
……
序言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所传递出的一种深沉的乡愁,并非廉价的怀旧煽情,而是一种带着批判性反思的深沉关怀。作者没有将“家乡”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乌托邦,相反,他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地域文化中那些固执、保守甚至略显封闭的一面。这种双重视角,使得作品的立体感油然而生。它让人思考,在现代化的洪流面前,如何保留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难以复制的文化基因。阅读完毕后,那种回味的感觉是悠长的,它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故土的关系,思考“根”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一本需要细嚼慢咽、反复回味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读起来如同饮用一口清冽的泉水,甘甜而回味悠长。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尤其擅长使用富有画面感的短句和富有韵律感的排比,使得整本书在结构上显得既松散又紧密。它探讨的议题并非高深莫测的哲学思辨,而是扎根于日常经验的“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我注意到,作者在构建人物群像时,从不吝啬于对人性弱点的真实刻画,那些小小的私心、难言的委屈,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没有刻意的拔高或贬低,让人感觉格外真实可信。它更像是一部口述史的文学化再现,充满了地域性的俚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地域文化的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真诚和坦荡。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真是别具一格,它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用细腻笔触勾勒出的历史风情画卷。作者似乎对那个特定地域的人文脉络有着深入骨髓的理解,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从尘封的档案中被小心翼翼地提取出来,带着岁月的厚重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描绘时代变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宏大的口号或激烈的冲突,更多的是通过琐碎的生活细节、不变的乡音、以及代代相传的民间技艺来展现。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那种带着泥土和阳光混合的独特气味,感受到老人们在茶馆里低声议论的急切与无奈。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胜过那些堆砌着史料的枯燥记录。它不是一部单纯的编年史,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地方志”,充满了对乡土温情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也暗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对于非本地人来说,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它并不迎合大众市场的快节奏叙事,而是偏爱那种缓慢、深入的挖掘。但一旦你沉下心来,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张力,绝对是值得投入时间的。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人”和“事”,更是在解读一种根植于特定地理环境中的“精神气质”。我特别佩服作者在处理那些跨越了几代人的家族故事时的游刃有余,他能精准地把握住不同历史时期下,个体命运与家族命运交织时的那种宿命感。这种叙事策略,使得阅读体验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多维度的,仿佛你在同一时间观察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叠。
评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充满了匠心。它巧妙地将个人记忆的碎片、地方传说中的神话色彩,以及严肃的历史考据熔铸一炉,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基调,尽管它本身并不直接宣称是魔幻文学。每一次的场景转换,都带着一种强烈的地域气息,让人立刻就能在脑海中描绘出那个地方的地理面貌——是依山傍水,还是黄土漫漫。作者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很多关键的转折点和人物的命运结局,都处理得十分克制和留有余地,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再创造的欲望。与其说我在阅读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我是在参与一场关于记忆和身份的集体冥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