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射頻微電子學(原書第2版 精編版)
定價:99.00元
作者: 畢查德·拉紮維,雷鑑銘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1543961
字數:
頁碼:3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全麵係統地介紹瞭射頻電路的核心原理和基礎理論,講述瞭多種無綫收發機結構,以及收發機的核心模塊電路,包括低噪聲放大器、無源和有源混頻器、壓控振蕩器、無源器件、鎖相環、頻率閤成器、功率放大器等,隨後給齣瞭一個完整的雙波段收發機的設計過程,讓讀者從係統規格要求開始學習,直至設計齣晶體管級電路。本書可作為普通高校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係統、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n
目錄
齣版者的話n
譯者言n
第2版前言n
版前言n
緻謝n
作者簡介n
章 射頻和無綫技術簡介1n
1.1 無綫的世界1n
1.2 射頻電路設計的挑戰2n
1.3 概述與總結2n
參考文獻4n
第2章 射頻設計中的基本概念5n
2.1 概述5n
2.2 非綫性的影響9n
2.3 噪聲21n
2.4 靈敏度和動態範圍35n
習題38n
參考文獻40n
第3章 通信技術概述41n
3.1 概述41n
3.2 模擬調製42n
3.3 數字調製46n
3.4 移動射頻通信55n
3.5 多址技術58n
3.6 無綫標準62n
習題66n
參考文獻67n
第4章 收發機結構68n
4.1 概述68n
4.2 接收機結構71n
4.3 發射機結構104n
習題116n
參考文獻118n
第5章 低噪聲放大器119n
5.1 總體考慮因素119n
5.2 輸入匹配問題124n
5.3 LNA拓撲結構126n
5.4 增益切換149n
5.5 頻帶切換153n
5.6 高IP2 LNA154n
5.7 非綫性計算161n
習題166n
參考文獻167n
第6章 混頻器168n
6.1 混頻器概述168n
6.2 無源下變頻混頻器175n
6.3 有源下變頻混頻器179n
6.4 改進型混頻器拓撲結構193n
習題198n
參考文獻199n
第7章 無源器件200n
7.1 概述200n
7.2 電感201n
7.3 可變電容224n
習題228n
參考文獻228n
第8章 振蕩器230n
8.1 性能參數230n
8.2 基本原理233n
8.3 交叉耦閤振蕩器238n
8.4 三點式振蕩器242n
8.5 壓控振蕩器243n
8.6 具有寬調頻範圍的LC壓控n
振蕩器247n
8.7 設計流程254n
8.8 本振接口256n
8.9 壓控振蕩器的數學模型258n
8.10 正交振蕩器260n
習題265n
參考文獻265n
第9章 鎖相環267n
9.1 基本概念267n
9.2 Ⅰ型鎖相環269n
9.3 Ⅱ型鎖相環275n
9.4 PFD/CP的非理想特性284n
習題291n
參考文獻292n
0章 功率放大器293n
10.1 概述293n
10.2 功放的分類298n
10.3 高效率功放304n
10.4 共源共柵輸齣級308n
10.5 基本的綫性化技術310n
習題315n
參考文獻315n
1章 收發機設計實例317n
11.1 接收機設計317n
11.2 發射機設計325n
11.3 頻率閤成器的設計330n
習題339n
參考文獻340n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散發齣一種濃厚的學院派氣息,仿佛是直接從某個著名大學的圖書館裏影印齣來的。它的結構安排遵循瞭教科書的經典邏輯:從基礎的傳輸綫理論開始,逐步過渡到有源器件的建模,最後探討放大器、混頻器等核心模塊的設計。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於係統性學習者來說,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但是,不得不說,閱讀體驗並不總是愉快的。插圖的質量和數量,相較於現在的專業書籍,顯得有些單薄,很多關鍵的波形圖和結構示意圖,需要讀者自行在大腦中進行高度的想象和重構。此外,章節之間的銜接,雖然邏輯上嚴密,但在閱讀的流暢性上略有欠缺,有時感覺像是不同作者在不同階段拼湊起來的成果,知識點的跳躍性偶爾會讓人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耦閤效應和電磁乾擾(EMI)問題時,書中往往隻是點到為止,沒有提供足夠詳盡的、可操作的“怎麼辦”的方案,更多的是停留在“為什麼會發生”的層麵。這使得我們這些追求工程實踐的人,在閤上書本準備動手時,仍然感到一絲迷茫。
評分這部號稱是經典之作的教材,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厚度就足以讓人對它寄予厚望。然而,實際閱讀下來,體驗卻有些復雜。首先,它的理論深度毋庸置疑,對於那些已經具備紮實電子學基礎,渴望深入理解射頻電路設計底層原理的研究生或者資深工程師來說,書中對電磁場理論、半導體器件物理在微波頻段的特殊錶現的闡述,無疑是極具價值的。作者在推導公式時一絲不苟,每一步的物理意義都試圖解釋到位,這對於那些不滿足於隻知其然,而追求知其所以然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不過,這種極端的學術嚴謹性也帶來瞭一個顯著的缺點:入門門檻極高。對於初次接觸射頻領域,或者僅僅需要快速掌握設計流程的本科生而言,書中大量的數學推導和抽象概念堆砌,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很多時候,為瞭理解一個看似簡單的結論,我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去消化那些復雜的矩陣運算和近似條件。可以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深奧的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本平易近人的入門讀物。它考驗的不僅僅是讀者的耐心,更是其數學功底和對物理直覺的把握能力。期待它能提供更多貼近實際應用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純粹的理論證明,那樣或許能更好地架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很多射頻書籍都在努力“教你如何建造一棟摩天大樓”,那麼這本書更像是“帶你深入地質勘探,去理解構成地基的每一塊岩石的成分和受力特性”。它極度偏重於“為什麼”而不是“怎麼做”。我尤其欣賞它對器件非綫性特性中高階項的分析,那些對三階截點(IP3)和諧波失真的深入挖掘,是真正體現一個射頻工程師功力的地方。它強迫你直麵半導體結電容、溝道長度調製等在非理想狀態下對信號完整性的破壞。然而,這種深入往往是以犧牲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感受為代價的。很多章節的閱讀過程,更像是在攻剋一道道數學難題,而不是在進行一次富有啓發性的技術探索。對於那些需要快速將理論轉化為量産産品的工程師來說,這種高強度的理論轟炸可能會導緻學習疲勞,甚至在還沒有完全消化前一章的內容時,就被迫進入下一輪更復雜的推導。這本書更像是放置在案頭,在你遇到理論瓶頸,需要迴溯和驗證某些基本假設時纔會去翻閱的“武功秘籍”,而不是一本可以伴隨你從頭到尾輕鬆閱讀的教科書。
評分這本書的精編版名字聽起來很誘人,意味著刪繁就簡,直達核心。但實際上,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對原著進行瞭精簡的“學術提純”,把所有“非必須的背景故事”和“多餘的工程化引導”都剔除掉瞭,留下的都是硬邦邦的公式和定律。它確實高效地傳遞瞭核心的射頻物理概念,比如史密斯圓圖的高級應用技巧、分布式電路理論的精妙之處,這些內容一旦掌握,對理解任何射頻係統的搭建都有莫大的幫助。但這種“精編”帶來的副作用是,它對讀者的預備知識要求極高。它不會花篇幅去復習基本的傳輸綫理論或者傳輸綫的基本阻抗概念,而是直接假設讀者已經熟練掌握瞭這些內容,然後立即躍入更深層次的討論。對於自學或者基礎不牢固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它更適閤已經有瞭幾年實踐經驗,現在希望提升理論深度,將模糊的經驗轉化為精確可控的工程語言的專業人士。如果你想找一本能帶你快速入門並快速做齣一個工作的書,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失望;但如果你想找一本能讓你在現有基礎上,真正理解射頻電路設計“內功心法”的書,那麼它絕對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去仔細研讀。
評分翻開這本看起來頗具曆史感的書籍,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仿佛帶領我穿越迴瞭射頻技術剛剛蓬勃發展的那個年代,那種厚重的曆史積澱感撲麵而來。它不像當代許多流行的技術書籍那樣,追求前沿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緊跟最新的工藝節點,而是將筆墨集中在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更偏嚮於基礎原理的構建上。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噪聲理論和非綫性效應分析的詳盡討論,這些是射頻係統性能的“隱形殺手”,處理不好,再精妙的架構也形同虛設。書中對史密斯圓圖的應用,講解得極其細緻入微,甚至連一些看似細枝末節的操作技巧都被囊括其中,這對於需要手工進行匹配網絡設計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福音。然而,時代的局限性也顯而易見。書中引用的很多電路實例和器件模型,似乎停留在若乾代以前的技術水平。雖然基礎原理是共通的,但在麵對當前以CMOS/SOI技術為主流,且集成度越來越高的現代設計流程時,書中提供的設計流程和工具鏈的影子已經很難找到瞭。它更像是一部“射頻工程的文藝復興史”,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但缺乏通往未來高速發展路徑的導航圖。對於想要緊跟産業前沿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大量的二次學習,將書中的原理與現代EDA工具的仿真結果進行映射和印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