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系列99丛书 电子大脑:计算机和机器人99
定价:23.80元
作者:刘兴良,王荣凤,季俊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少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806199862
字数:155000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人们已完全离不开的一种设备和工具,它能扩展人的大脑功能,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制造出无数的奇迹,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乐、惊奇和憧憬。机器人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神奇的自动化智能化机器,是可以延伸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一种设备和工具,它已成为人类的铁伙伴,给人们带来了帮助、效益、振奋和希望。人类创造并发展了计算机和机器人,它们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的解放,促进了社会和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相信,明天,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地位更加重要,在社会中的作用更大,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绚丽。明天将会是神话一般的世界,但那不是靠“上帝”和他人的恩赐,是需要我们去追求和创造,把梦想变成现实。我们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和先人的启发,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更美妙的世界。这不仅需要我们要有科学知识,更需要有爱科学的心境,有追求、探索、奋斗和献身的精神。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但要超过他们,肯定会超过他们。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少年。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珀蒂诺的郊区有一名少年,叫沃兹尼亚克。通过学校老师的联系,他可以到一家公作计算机。他“玩”得很紧张,又很开心,于是他下决心,自己早晚要设计一台计算机,要有自己的计算机。他真的画了草图,并和一位朋友自己动手制造了起来。结果,在他们做好后,报社前来采访时,接通电源,计算机却冒了烟。电源短路了,他们失败了,不过他并不灰心。
后来沃兹尼亚克又认识了一位名叫乔布斯的青年,他们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是计算机迷,但他们没有多少钱去买计算机,想自己制造计算机,就参加了“自己制造计算机俱乐部”。这一俱乐部当时有500多名成员,软件奇才比尔·盖茨也是其中一员。
由于集成电路的发明,计算机得以朝着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个人计算机的需要。沃兹尼亚克把自己设计的个人计算机又加以改进,用20美元买了一块6502型微处理器芯片,他先花了几个星期用BASIC语言编出了程序,接着又设计了一块电路板,把接口和芯片都装在上面。接口是把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的电路。在这里,接口就是把6502芯片与一个键盘和一个屏幕显示器连接起来的电路。就这样,沃兹尼亚克就造成了一台结构很简单的,但功能却是完整的计算机。这就是后来曾在全世界风靡一时的苹果机的初始样机。
这种计算机的特点是不仅性能好,更主要的是简单便宜,便于搬动。它适合个人使用或者处理业务,后来其功能很快扩大,并且进入了家庭。
沃兹尼亚克设计的计算机虽然很好,但当时较大的计算机公不愿生产这样简单的计算机。他的好朋友乔布斯看出了这种计算机具有巨大潜力和效益,认为不必去找大公,干脆自己生产,他说服了沃兹尼亚克,联合筹办了自己的公,自己去制造发展这种机器。乔布斯卖掉了自己的汽车,沃兹尼亚克卖掉了自己的袖珍计算器,两人共筹集了1300美元。他们没有厂房,就在乔布斯的车库里干了起来。后来又通过一位“风险资本家”与英特尔公前任市场经理马库拉拉上了关系,筹集了更多资金,于是建设了厂房,进行生产,采用了一个使人感到亲切、又可爱又好记的名字——“苹果”计算机。
1977年他们生产的苹果一Ⅱ型计算机一上市,就受到顾客的欢迎。因为这是早的以整机形式供应的个人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使用BAS-IC语言,初学计算机的人容易掌握。整台苹果计算机只有一般英文打字机那么大,它能够显示彩色图像,机壳装潢也很漂亮,外观招人喜欢,所以销售量很大,投入市场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50美元。
苹果机获得了成功,苹果计算机公也飞速发展了起来。5年时间,该公职工发展到4000人,成为美国500家主要公之一,此时的乔布斯年方28岁,已成为当时美国前400名富翁中年轻的一位。他和沃兹尼亚克发展的苹果个人计算机,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因为苹果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金属质感的深蓝色背景,配上一个抽象但充满科技感的电子大脑图案,旁边还有几个小巧的机器人剪影,光是看着就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细致的线条和光影处理,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当然,封面只是个开端,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它内在的内容。我原本以为“计算机和机器人”这个主题会很枯燥,充斥着各种晦涩的技术术语,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有趣,就像在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从计算机的起源,那些最早的计算机器,到如今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和强大的服务器,每一步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科技的魅力。我尤其对早期计算机的那些“大家伙”印象深刻,它们庞大、笨重,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巨大能量。而机器人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如今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从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家庭服务机器人,再到那些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探测器,它们的发展速度简直令人咋舌。这本书让我对“电子大脑”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和电路,而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是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评分哇,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关于“思考的机器”的史诗!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人,我读过不少关于计算机和机器人的书籍,但《电子大脑:计算机和机器人99》依然给了我很多惊喜。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不仅仅从技术层面去解读,更从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智能”的本质。他追溯了人类对思考和模拟智能的渴望,从古代的机械装置,到图灵测试的提出,再到如今神经网络的崛起,整个过程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我特别欣赏他对计算机发展中那些关键转折点的分析,比如冯·诺依曼架构的出现,以及摩尔定律的“预言”效应。这些看似简单的理论,却深刻地影响了计算机的演进方向。而对于机器人,他并没有将它们仅仅描绘成冰冷的机器,而是探讨了它们如何模仿人类的行为模式,如何与环境互动,甚至如何“学习”和“感知”。其中关于机器人伦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促使我思考,当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我们应该如何与之共存?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即使是对这个领域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计算机和机器人是特别高深的技术,离我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完全改变了看法。作者用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技术概念讲得特别容易理解。就像在听一个老朋友讲故事一样,一点都不枯燥。我尤其喜欢他讲到计算机从最早只能做加减乘除,到现在能处理图像、声音,甚至创作音乐的过程。真的太不可思议了!而且,书中对机器人的介绍也特别有趣,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而是讲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学会走路、抓东西,甚至和人交流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服务型机器人的例子,比如那些能照顾老人、陪伴孩子的机器人,感觉它们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这本书让我觉得,科技并没有那么神秘,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正在以一种我们能理解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小专家”,能和别人聊聊这些话题了!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真的太适合那些对未来科技充满好奇心的人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着太高的期望,只是觉得“计算机和机器人”是个热门话题,随便看看。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才意识到我低估了它的深度和广度。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索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和数据,而是巧妙地将技术原理、历史事件和社会影响融为一体,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无比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人工智能部分的处理,从最初的理论设想,到如今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再到那些让人们既兴奋又担忧的“超级智能”,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清晰易懂,而且引人深思。他不仅仅介绍了技术本身,更探讨了这些技术对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会结构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读完关于机器人自主学习和决策的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既感到兴奋,也有一丝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变革时代,而计算机和机器人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能激发你思考的佳作。作者在《电子大脑:计算机和机器人99》中,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介绍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未来。他关于“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变革的探讨,让我反复咀嚼,思考良久。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当机器的智能超越人类时,我们该如何定位自身?机器是否会拥有意识?这些问题,都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也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审视。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类与机器协作模式的描绘,他并非宿命论地预言机器将取代人类,而是强调了人机协同的巨大潜力,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伦理规范,实现更和谐的共生关系。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在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应用,都让我看到了科技的积极一面,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智慧、科技边界和未来走向的深度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