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紋飾法則:奠定當代設計思維的37條造型與色彩基本原則
作者:Owen Jones
出版:易博士出版社
语种:繁體中文
页数:376 页
装帧:精装
ISBN:9789864800483
出版日期:2018-05-10
?英國美術工藝運動 先鋒鉅作?
◆ 150 年經典重現——重洗時代美學、震撼設計名家觀念
◆ 19 種世界紋飾風格——橫亙東西方歷史長河的文物大觀
◆ 100 幀彩色圖版——透視令人嘆為觀止的精湛細節
【專業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吳光庭教授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許耿修
【專文導讀】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施靜菲教授
英國紋飾研究學者 查捷克(Iain Zaczek)
【裝幀說明】
霧面書衣圖片為V&A; Museum 授權之莫里斯經典石榴壁紙
硬殼方背精裝封面使用咖啡色布紋紙
英文書名採高質感造型打凹
內頁以雪銅紙印刷,完美呈現高解析精美復刻彩圖
——值得細細品味、永恆典藏
1856年於倫敦初版的《紋飾法則》是史上**本蒐羅東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時代各民族設計方法的紋飾集成。英國美術工藝運動(Arts & Crafts Movement)先鋒、水晶宮設計總監歐文瓊斯為了端正當代設計中脈絡紊亂的浮濫抄襲風氣,於本書開宗明義提出建築暨裝飾藝術的37條造形與色彩基本原則,分別探討造形元素的協調、構圖和適當比例,以及如何從色彩的平衡和對比中找出強化造形的用色方法,倡導從過往作品中研擬恰當的創作之道——開創了現代設計和色彩理論之先河,影響遍及十九世紀以降的設計名家如工藝運動領袖莫里斯(William Morris)、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蘇利文(Louis Sullivan)、柯比意(Le Corbusier)等人,立論一百五十年至今屹立不搖。
書中大量圖文來自瓊斯的異國踏查及其對大量古籍專著的爬梳,他從包羅萬象的歷史文物中粹選出經典之作,編撰成19篇風格獨特的世界紋飾介紹,不僅詳述其整體特色和演繹手法,亦歸納箇中法則並給予優劣評價,藉由文末共100幀匠心獨具的彩色圖版,串起一段清晰具體的裝飾設計史,使讀者更宛如踏上全世界文化遺產的深度之旅。
【收錄篇章】
1. 原始部落紋飾 Ornament of Savage Tribes
2. 埃及紋飾 Egyptian Ornament
3. 亞述與波斯紋飾 Assyrian and Persian Ornament
4. 希臘紋飾 Greek Ornament
5. 龐貝紋飾 Pompeian Ornament
6. 羅馬紋飾 Roman Ornament
7. 拜占庭紋飾 Byzantine Ornament
8. 阿拉伯紋飾 Arabian Ornament
9. 土耳其紋飾 Turkish Ornament
10. 摩爾紋飾 Moresque Ornament
11. 波斯紋飾 Persian Ornament
12. 印度紋飾 Indian Ornament
13. 印度教紋飾 Hindoo Ornament
14. 中國紋飾 Chinese Ornament
15. 凱爾特紋飾 Celtic Ornament
16. 中世紀紋飾 Medi?val Ornament
17. 文藝復興紋飾 Renaissance Ornament
18. 伊莉莎白時期紋飾 Elizabethan Ornament
19. 義大利紋飾 Italian ornament
20. 自然花草 Leaves and flowers from Nature
?
?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接觸這類強調「法則」的書籍,我內心是有些抗拒的,總覺得藝術和設計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直覺和創造力的爆發,過分強調規則不就成了匠氣嗎?然而,這本《紋飾法則》卻巧妙地避開了這種陷阱。它並不是要束縛你的手腳,而是提供了一套高階的「語言詞彙表」。作者群並沒有把這37條原則塑造成不容置疑的教條,反而像是在解密一套被歷史反复驗證的視覺密碼。他們探討的色彩部分尤其令人震撼,不是簡單地羅列色輪上的冷暖關係,而是深入探究了不同色調組合在不同媒介和文化語境下的情感投射。比如,他們如何解析「鄰近色」的穩定感與「對比色」的戲劇性張力,並且展示了如何通過微小的飽和度或明度調整,就能將同一組色彩從「和諧」推向「衝突」,反之亦然。讀完這些章節,我才意識到,我過去對色彩的運用多半是憑感覺,而現在,我擁有了更精確的工具去預測和控制我的視覺效果,這對於需要與客戶溝通設計意圖的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加分項。它將抽象的美學概念,轉化成了可量化、可討論的設計參數。
评分與市面上許多只關注當下流行趨勢的設計書不同,《紋飾法則》真正做到了「溯源」與「展望」的結合。它將那些看似過時的古典裝飾母題,如螺旋、迴紋、連珠紋等,重新置於當代設計的語境下進行審視。重點不是教你如何模仿它們,而是讓你理解這些母題之所以流傳千年,必然蘊含著某種深層次的認知優勢或情感共鳴機制。書中對「韻律與節奏」的分析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將音樂中的節拍概念引入視覺設計,探討如何通過元素(無論是文字、圖標還是留白)的重複、間隔與漸變,來創造出讓觀者感到舒適或興奮的視覺流程。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這本書超越了單純的「設計指導手冊」的範疇,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視覺心理學和文化傳承的綜合讀本。它讓你明白,你今天使用的現代排版網格,其實是數千年來人類組織信息慾望的結晶。
评分这本《紋飾法則:奠定當代設計思維的37條造型與色彩基本原則》的作者群真是眼光獨到,他們似乎能看穿設計的本質,將那些看似隨機的視覺現象,抽絲剝繭地整理成一套套精煉的「法則」。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對稱與非對稱的探討,過去我總覺得這只是美學上的選擇,但書中深入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這兩種結構如何影響觀者的心理感知和信息傳達效率。例如,在強調穩定與權威的場景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軸線對稱來建立信任感;而在追求動態和現代感的作品中,如何利用動態平衡而非絕對對稱來維持視覺張力。書中列舉了大量跨時代的範例,從古希臘的建築紋飾到二十世紀初的包浩斯運動,再到如今的界面設計,每一個案例都不是單純的展示,而是作為驗證某一「法則」的有力證據。這使得閱讀的過程像是在進行一場高強度的設計解構實驗,每讀完一條原則,都彷彿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更深層次理解的大門。這絕不是一本讓你輕鬆翻閱的書,它要求你帶著筆記和懷疑精神去審視你所見過的一切設計,從排版、包裝到空間佈局,每一個細節背後似乎都有跡可循。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心態上的轉變——從「追求驚豔」轉向「追求精確」。過去,我會因為一個設計元素看起來「很酷」而使用它;現在,我會先問自己,這個元素是否符合這37條基本原則中的某幾條,它是否在信息傳達、情感共鳴和視覺穩定性上達到了最佳平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套建立在歷史沉澱和人類認知基礎上的「批判性框架」。它不是教你如何取悅潮流,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套堅不可摧的設計內核。書中對空間留白(負空間)的處理規則,尤其強調了其作為「主動元素」的重要性,而非僅僅是背景的延伸,這極大地改變了我對簡潔設計的理解。這是一部需要反覆研讀、時常翻閱的工具書,它的內容紮實到足以支撐你未來十年的設計實踐,讓你從一個模仿者,真正成長為一個有能力建立自己設計哲學的創作者。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考究,它顯然不是為了迎合快速閱讀的趨勢而設計的。每一條法則都配有詳盡的圖解和對比分析,結構嚴謹得如同學術論文,但文字表達上卻保持了極高的可讀性與啟發性。我特別欣賞它在介紹「肌理與材質的視覺重量」那一節時的論述,這往往是新手設計師最容易忽略的維度。我們通常只關注二維平面上的線條和形狀,卻忘了實體設計中,粗糙的木紋、光滑的玻璃、編織的織物,它們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視覺語義。作者通過對比高光反射率和紋理密度,清晰地展示了這些物理特性如何被視覺化地轉譯為設計中的「分量感」。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這本書的厚度與其內容的密度完全成正比。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設計基礎,渴望從「會做」提升到「做好」層次的設計師來說,這無疑是一本能讓你的作品增添深度的實用指南。它強迫你跳出軟件界面,重新審視設計的物理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