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像通信系统
定价:42.00元
作者:朱桂斌,杜鹢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1181029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介绍,兼顾了相关前沿技术。内容丰富,叙述深入浅出,配有大量图表,并列举了一些实例。适合作为从事会议电视、视频图像通信等领域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或参考资料,也可供从事通信、信息和计算机类以及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教学角度来看,这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非常适合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初级阶段的教材。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平稳和客观,没有太多个人色彩,确保了知识传递的准确性。然而,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阅读体验可能会略显枯燥。书中几乎没有穿插任何真实世界中的“失败案例分析”或者“设计陷阱警示”。我非常怀念那些关于实际部署中遇到的电源效率问题、散热对DSP性能的影响,或是由于时钟同步误差导致的具体系统故障分析。缺乏这些“血淋淋”的经验之谈,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专业领域被削弱了,它更侧重于“应该如何工作”,而不是“在现实中是如何失败的并如何修复”。
评分这本关于“图像通信系统”的书籍,坦白说,我期待了很久。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旨在成为一本全面覆盖该领域的权威参考。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在某些核心概念的深度上略显不足。例如,在讲解了基本的调制解调技术之后,对于现代高速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复杂编码方案,如Turbo码或LDPC码的数学推导和实际应用案例的阐述显得有些仓促。我更希望看到作者能用更直观的方式,结合最新的硬件实现挑战,来剖析这些理论。书中对信道模型化的描述也停留在比较基础的衰落模型,对于诸如多径效应在毫米波频段下的具体影响,缺乏深入的探讨。
评分这本书在网络层面的探讨,相较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详尽描述,显得有些薄弱。图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除了考虑误码率和吞吐量之外,网络的拥塞控制、服务质量(QoS)保障,以及面向内容的自适应传输机制,同样至关重要。书中对这些高层协议的介绍,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实际网络协议栈中如何与底层物理层反馈机制交互的具体例子。例如,当网络检测到拥塞时,如何动态调整图像编码比特率以保证关键视觉信息的优先传输,这种跨层的优化策略,全书几乎没有涉及,这对于构建一个健壮的、面向应用的图像通信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遗漏。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未来图像传输技术的前沿洞察,比如基于AI的端到端通信架构或者量子通信在视觉数据传输中的潜力。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明显更偏向于经典的、成熟的通信理论框架。虽然对传统的时分多址(TDMA)和频分多址(FDMA)做了扎实的介绍,但对于5G/6G时代越来越重要的OFDM/OFDMA的资源调度优化、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在图像数据传输中的波束赋形策略,讨论得过于简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掌握了“过去”的知识,但对于如何应对“现在”和“未来”的挑战,这本书提供的指导非常有限,更像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而非技术发展趋势的指南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确实是它的亮点之一。那些复杂的信号流图和系统框图,绘制得清晰明了,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那些抽象的信号处理流程。尤其是在介绍图像压缩标准,比如JPEG 2000的原理时,配图的精细度让人印象深刻,每一步变换和量化过程都仿佛在眼前展开。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视觉效果出色,但书中对算法的数学证明部分却显得有些“手软”。对于一个想要从工程实现角度深入研究通信系统的读者来说,缺少严谨的定理推导和复杂度分析,总让人感觉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在看世界,细节被模糊了。期待后续版本能增加更多章节专门用于理论的夯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