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玩转桌面3D打印机

手把手教你玩转桌面3D打印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晓冬,李锋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3D打印
  • 桌面3D打印
  • DIY
  • 教程
  • 入门
  • 数码制造
  • 创客
  • 兴趣爱好
  • 技术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1448
商品编码:29807012653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3D打印技术基础,Pro/E三维建模,桌面3D打印机介绍及Cura软件操作,快速打印技术应用,桌面3D打印机设备维护、常见故障和打印质量问题五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3D打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学xi3D打印技术者梳理了思路。  本书可作为各高职院校、高集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及参加各类3D大赛人员的培训教材。

关联推荐
3D打印技术是1种非传统加工工艺,也称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型等,是近30年来全球先进制造*域新兴起的1项集光、机、电、计算机、数控及新材料于1体的先进制造技术。本书通过理论讲解,结合实例说明,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操作桌面3D打印机,如何设置参数,如何解决打印中遇到的问题。实用性很强。&xbsp;
目录
*1章3D打印技术基础1 1.13D技术概述1 1.23D打印技术原理2 1.2.1三维建模设计3 1.2.2切片处理3 1.2.3完成打印4 1.3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

*1章3D打印技术基础1

1.13D技术概述1

1.23D打印技术原理2

1.2.1三维建模设计3

1.2.2切片处理3

1.2.3完成打印4

1.3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

1.3.13D打印技术的发展4

1.3.23D打印技术的应用8

*2章Pro/E*GI*EER三维建模14

2.1Pro/E*GI*EER Wildfire5.0的简介14

2.1.1Pro/E*GI*EER Wildfire5.0的特性14

2.1.2Pro/E*GI*EER Wildfire5.0的特点15

2.2Pro/E*GI*EER Wildfire 5.0的用户界面17

2.2.1Pro/E*GI*EER Wildfire 5.0 操作界面简介17

2.2.2菜单栏18

2.2.3工具栏19

2.2.4导航栏21

2.2.5浏览器22

2.2.6信息*示栏22

2.2.7设计区23

2.2.8选择过滤器23

2.3图形文件的基本操作23

2.3.1新建文件23

2.3.2保存文件24

2.3.3关闭文件26

2.3.4打kai文件27

2.4鼠标的操作28

2.5系统的基本设置29

2.5.1设置工作目录29

2.5.2设置工作环境29

2.6草图设计及基准特征的建立31

2.6.1基本几何图元的绘制及编辑31

2.6.2绘制基本几何图元34

2.6.3编辑图形36

2.6.4编辑尺寸37

2.6.5添加约束38

2.6.6绘制4个圆39

2.6.7使用工具按钮设置图形要素的显示形式40

2.6.8存储图形40

2.6.9关闭*qiax工作窗口41

2.7实例1:高集几何图元的绘制及编辑41

2.7.1绘制椭圆形圆角41

2.7.2绘制坐标系42

2.7.3绘制样条线43

2.8实例2:草图的几何约束及尺寸标注43

2.8.1绘制草图43

2.8.2使用几何约束编辑图形44

2.8.3绘制圆45

2.8.4镜像图形45

2.8.5标注并编辑尺寸46

2.8.6存储图形48

2.9实例3:卫浴手柄造型设计48

2.9.1新建1个零件文件48

2.9.2创建圆筒主体曲面49

2.9.3创建手柄曲面49

2.9.4合并圆筒与手柄曲面54

2.9.5填充圆筒与手柄端面55

2.9.6实体化曲面57

2.9.7创建圆筒内孔58

2.9.8创建手柄通槽59

2.9.9倒圆角60

第3章桌面3D打印机介绍及Cura软件操作62

3.1桌面3D打印机介绍62

3.1.13D打印机的分类62

3.1.2桌面3D打印机的结构65

3.1.3耗材的安装69

3.2Cura软件操作73

3.2.1Cura软件的安装73

3.2.2Cura软件参数的设置73

3.2.3模型导入和Cura软件对模型切片79

3.3桌面3D打印机平台调节90

3.3.1粗调打印平台91

3.3.2精调打印平台92

第4章快速打印技术应用95

4.1铸造类零件打印95

4.1.1托架打印96

4.1.2管件阀体打印113

4.1.3节温器打印128

4.2镂空模型打印142

4.2.1多面形镂空件打印142

4.2.2复杂镂空件打印159

4.3玩具模型打印175

4.3.1弓箭打印175

4.3.2玩具蝎子打印192

第5章桌面3D打印机设备维护、常见故障和打印质量问题 206

5.1桌面3D打印机设备维护206

5.23D打印机常见故障209

5.33D打印质量问题214

参考文献217

显示全部信息

极速飞跃:掌握下一代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 本书聚焦于工业级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的最新发展与前沿应用,为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企业决策者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指导。 我们将完全跳脱出消费级或桌面级设备的范畴,直接深入到那些正在重塑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工业以及高端模具制造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体系中。 本书的叙事逻辑从宏观的工业4.0背景出发,逐步聚焦于如何利用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和供应链的根本性变革。我们不探讨入门级的软件操作或基础的耗材选择,而是着眼于如何驾驭复杂的工作流程和前沿的工艺参数,以达成工业级的精度、可靠性和材料性能。 --- 第一部分:工业级增材制造的战略定位与工艺矩阵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建立一个清晰的工业级增材制造的战略地图,理解其在现代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不可替代性。 1.1 增材制造的战略升级:从原型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 生产模式的颠覆: 详细分析从“批量生产”向“按需制造”和“分布式制造”转变的经济模型。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车间集成(Digital Twin)来管理复杂的生产批次和定制化需求。 关键驱动力: 剖析驱动工业级AM普及的核心因素,包括供应链韧性、缩短上市时间(Time-to-Market)以及实现几何复杂性而带来的功能集成优势。 1.2 高性能工艺深度解析:不止于熔融沉积 本书将详细拆解目前工业界主流的几种高性能制造技术,并侧重于其背后的物理机制和工程挑战。 选择性激光熔化 (SLM) 与电子束熔化 (EBM): 深入研究金属粉末床熔融技术的工艺窗口控制、残余应力管理、热影响区(HAZ)的分析以及不同光斑/电子束模式对微观结构的影响。对比探讨SLM在铸造替代中的优势与EBM在高反应性材料(如钛合金)处理上的独特地位。 定向能量沉积 (DED) 技术群: 侧重于DED(包括激光、电弧、等离子体)在大型零件修复、多材料梯度制造(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FGM)以及原位传感器集成方面的应用案例和建模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高速成型: 探讨基于连续光固化(如CLIP技术)在生产速度和材料韧性上的突破,以及高性能热塑性塑料(如PEEK, PEKK)在粉末床聚合法中的精确温度控制策略。 1.3 材料科学的边界拓展:工程级性能的实现 我们探讨的材料不再是简单的PLA或ABS,而是那些具备极端性能的工程合金与复合材料。 超高熵合金与复杂金属体系: 分析如何通过优化激光功率密度和扫描速度来稳定新型多组分合金的相结构,避免偏析和脆性相的形成。 功能性复合材料的构建: 深入研究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PEEK)的铺设策略,确保纤维在三维空间中的连续性和与基体的充分浸润,以达到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设计目标。 材料认证与可追溯性: 讨论航空和医疗领域对增材制造零件的严格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密度、孔隙率、晶粒尺寸的无损检测(NDT)方法。 --- 第二部分:面向制造的设计(DfAM)与优化流程 本部分是实现工业级增材制造价值的核心环节,它要求设计思维从传统的“减材”或“注塑”逻辑中彻底解放出来。 2.1 拓扑优化与点阵结构设计:效能的最大化 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负载驱动设计: 详细介绍如何使用先进的FEA软件(如Abaqus, Ansys)来定义边界条件和设计空间,并迭代生成轻量化、高刚度的拓扑优化结果。 点阵结构的参数化控制: 掌握如何设计和控制不同尺度的点阵(Lattice)结构(如Body-centered Cubic, Octet Truss),以实现材料沿特定轴向的刚度调控,并深入研究这些结构如何影响热管理和能量吸收性能。 2.2 制造约束与后处理的集成设计 支撑结构的策略性部署: 不再是简单的“防止悬垂”,而是研究如何利用支撑结构来管理热应力、控制冷却速率,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充当“散热器”或“热量分配器”。讨论自动化支撑生成算法的最新进展。 复杂内部特征的实现: 探讨如何设计用于内部冷却通道、流体混合器或热交换器的复杂内部几何形状,并评估其对制造成功率的影响。 2.3 数字化工作流与工艺链的无缝对接 数据准备与切片软件的高级功能: 深入讲解如何利用专业的切片软件进行激光扫描路径优化、能量密度梯度设置、以及多激光系统的同步控制,以确保零件每一层的能量输入一致性。 闭环质量控制(Closed-Loop QC): 重点介绍如何集成过程监控系统(如原位光谱分析、高频红外热像仪)来实时捕获熔池行为数据,并将数据反馈给工艺参数调整模块,实现缺陷的自动识别和修正。 --- 第三部分:关键行业的颠覆性应用案例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通过详尽的案例研究,展示工业级AM技术如何在最严苛的行业中落地生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3.1 航空航天与国防:轻量化与复杂集成 关键部件的直接制造: 分析如何使用镍基或钴铬合金通过EBM/SLM制造涡轮叶片、燃烧室组件、火箭喷注器等高应力部件,重点在于疲劳寿命和蠕变性能的提升。 快速工装与夹具的柔性制造: 探讨在总装线上利用高性能聚合物打印实现定制化工装的效率优势,以及如何应对高载荷环境下的材料选择。 3.2 医疗与生物工程:定制化与植入级制造 定制化植入体与器械: 详细研究钛合金髋关节、脊柱融合器械的个性化设计流程,包括如何将CT扫描数据无缝转化为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点阵结构。 生物相容性材料的打印: 讨论用于药物释放或组织工程支架的高级聚合物和陶瓷材料的制造挑战,特别是对表面粗糙度和孔隙结构的精确控制要求。 3.3 汽车工业:模具加速与高性能零部件 热管理系统的革命: 探讨如何利用DED或SLM技术制造具有复杂内部流道的冷却板和热交换器,以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组和动力电子设备的热交换效率。 复杂模具的快速实现: 深入分析如何在注塑模具中集成复杂的冷却水路(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实现更短的循环时间和更高的零件质量一致性。 3.4 前沿展望:跨界融合与智能制造的下一站 本书最后将探讨材料喷射(Material Jetting)与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技术在全彩制造和高通量生产中的潜力,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来加速新工艺窗口的探索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预测模型构建。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技术如何推动“工厂即服务”(Factory-as-a-Service)模式的成熟。 --- 总结: 本书是一份面向工业前沿的实战指南。它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并渴望掌握那些决定下一代产品性能与成本的关键性增材制造技术。阅读完本书,您将能够自信地评估、实施和优化最先进的工业级增材制造解决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模型设计和切片软件的使用方面,也给了我不少启发。我一直以为3D打印只能打印一些简单的模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3D打印的无限可能。它介绍了如何利用一些简单易学的建模软件,从零开始设计自己的创意作品,比如个性化的手机壳、独一无二的装饰品,甚至是实用的工具配件。作者没有推荐那些非常专业的、对新手来说学习曲线陡峭的软件,而是选择了一些相对容易上手的,并详细讲解了基础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详细介绍了切片软件的各项参数设置,比如层高、填充密度、打印速度等等。这些参数对于打印质量至关重要,而书里对每一个参数的意义和对打印结果的影响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我曾经尝试过自己调整参数,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打开打印质量大门的钥匙,充满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评分

我一直对3D打印的未来发展趋势很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也给了我一些超出预期的内容。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当前的桌面3D打印技术,而是对未来的一些前沿应用进行了展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按需制造”和“个性化定制”的部分,这让我看到了3D打印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比如,在医疗领域,3D打印可以为病人量身定制假肢、牙冠,甚至生物组织,这简直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这本书让我相信,这一切并非遥不可及。在教育领域,3D打印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亲手制作模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者在描述这些未来应用时,语言充满激情,但又不会显得过于夸张,而是基于现实的技术发展进行合理的推测,这让我对3D打印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让我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很好,触感舒适,印刷清晰,色彩饱满,即使是图片中的细节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书的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大方,没有过于花哨的装饰,而是将重点放在内容的呈现上。每一章节的标题都非常清晰明了,目录的索引也很方便,让我可以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小贴士”和“经验分享”的栏目,这些内容通常都隐藏在正文的侧边或者下方,但却包含了作者多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非常实用。例如,在提到如何选择合适的打印材料时,书中不仅列举了不同材料的优缺点,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给出了具体的选择建议,这比单纯的技术参数介绍要有用得多。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教程,更像是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在用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引领我一步步走向3D打印的乐趣。

评分

对于我这样技术小白来说,购买3D打印机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后期维护和故障排除。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翻阅了其中关于常见问题解答的部分,发现作者对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从打印头堵塞、平台不平整,到模型层纹明显、支撑结构移除困难,几乎涵盖了新手可能遇到的所有“坑”。而且,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带过,而是详细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和具体操作步骤。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操作的细节,即使是动手能力不强的我,也能看得明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操作时,会强调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比如在清理打印头时,要注意使用的工具材质,以及操作的力度等。这让我觉得作者真的非常用心,不仅仅是教你“做什么”,更是教你“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样才能真正地“玩转”3D打印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直观、友好,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正带着你一步步走进奇妙的3D打印世界。我一直对3D打印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本《手把手教你玩转桌面3D打印机》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介绍设备,而是从3D打印的原理、应用场景娓娓道来,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期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3D打印基础知识时,用到的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挤出打印头比作“会拉丝的笔”,把切片软件比作“给打印机下达详细指令的管家”。这些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这个完全的新手也能迅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书中的插图非常精美,色彩鲜艳,细节丰富,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充满创意的3D打印工作坊。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后续章节,看看它到底是如何“手把手”地把我这个菜鸟变成一个熟练的3D打印玩家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