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三
定价:25.00元
作者:(美)洛恩加德 ,(澳)徐家树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8000798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936年,随着《生活》杂志的创刊,新闻摄影作为美国人叙述故事的一种革新方式,开始以迅猛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这里是那些创造图片故事和图像文体的先锋们不容置疑的声音。系列访谈从新闻摄影之父——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开始,他们的精彩故事提示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光辉胜利,这些因素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摄影传奇,并使《生活》杂志成为美国人的家庭相册。“《生活》杂志对我来说意味着美国国旗,”艾森斯塔特回忆说,“我们感到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我们教育了世界。”
艾森斯塔特和同事们,像卡尔·迈登斯,和其他44个接受访谈的《生活》杂志摄影师事实上在实践新闻摄影,但又使之成为了一门艺术。
在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们吐露了自己的抱负、焦虑以及对约翰·洛恩加德——《生活》杂志的当代专栏作家的祝贺。这些关于摄影师的冒险和不幸——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至70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和刻画了新闻摄影的黄金时代。“我们所拥有的共性之一,”洛恩加德说,“就是我们都热衷于拍摄周边的世界,尤其是人,而且我们每人都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干得好。”这些摄影师的照片,忠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难忘的历史剪影。
本书为你讲述沃尔特·B.莱恩、尼娜·利恩、查尔斯·斯坦海默、柯耐尔·卡帕、安东尼·林克、杰克·伯恩斯、卢米斯·迪安、阿伦·格兰特、耶尔·乔尔、威廉·J.萨米茨、乔·谢尔谢尔、戈登·帕克斯、约翰·多米尼斯等杰出摄影师的故事。
目录
沃尔特·B.莱恩(Walter B.Lane):以拍摄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二战时东南亚盟军高统帅——劳特·路易斯·蒙巴顿而出名。
尼娜·利恩(Nina Leen):《生活》杂志四名女摄影师之一。儿时梦想成为一名动物园的女摄影师,曾经为拍摄美国女电影演员海伦’凯勒而拒拍约翰·肯尼迪总统。
查尔斯·斯坦海默(Charles Steinheimer):1946年以拍摄战犯监狱圣昆廷而出名。他认为摄影只是一种实体,好的照片在于抓住人们的表情和姿态,但大多数的照片也是对个人的侵犯。
柯耐尔·卡帕(Cornell Capa):与罗伯特·卡帕并称《生活》杂志兄弟摄影师。1951年,拍摄的丘吉尔与艾森斯塔特在一起的照片,神态对比夸张、强烈,影响至今。信奉“只为和平不为战争而摄影”的准则,拍摄的战争是中东“六次战争”。
安东尼·林克(Anthony Linck):一位带眼镜的飞机驾驶员,曾驾驶波音707飞机在肯尼迪机场安全着陆。因拍摄二战中被的残废儿童而,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与警察对峙,后安全获释。
杰克·伯恩斯(Jack Birns):一个决定拍与别的摄影师不同照片的人,在中国的两年,拍摄了中国战争后期的事态变化,喜欢中国,但也深感在中国工作的困难。
卢米斯·迪安(Loomis Dean):以拍王室出名。他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认为名人只不过是一朵转瞬即逝的花,拍摄名人但从不与名人交朋友,他认为好的照片就是在拍摄的同时以专业的眼光搜索适于在杂志上发表的拍摄主体和氛围。
阿伦·格兰特(Allan Grant):中学时同学以一台相机强行换取了他自制的模型飞机,他的摄影生涯从此开始。1962年,他给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拍了她在世的后一张照片。
耶尔·乔尔(Yale Joel):拍摄众多国家元首、科学家。他曾经把相机架在核反应堆上,为站在梯子上的核艇鼻祖、美国海军上将阿特马罗,哈曼,里科弗拍了一幅照片。照片在《生活》杂志上刊出后,上将头极大,身子变得很小。但是照片传神地表现了上将的特征,当他再一次见到上将时,上将以老朋友的待遇接见了他。
威廉·J.萨米茨(Willian J.Sumits):没有完成中学学业,却能进入要求有大学学位的《生活》杂志的摄影师,以勤奋、准备充分、灵活机动和细心著称。为了拍摄喜怒无常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每天先向负责丘吉尔安全的警方了解当天丘吉尔的心情,如果巡警说:“今天你好离得远点!”他就知趣而退。或者巡警说:“他今天感觉相当不错,来吧!”他就勇猛直前。为此,他拍摄到许多其他摄影师没有拍到的照片。
乔·谢尔谢尔(Joe Scherschel):对新闻事件不知所措的摄影师,在一次老人被汽车届重撞伤而致喉头大肆滴血的突发交通事故中,呆若木鸡,只是拿着相机。事后他总结道:好的摄影师也应该是一位新闻摄影师,要对事物敏感,并在不断的拍摄行动中锻炼这种敏感。
戈登·帕克斯(Gordon Parks):20世纪50、60年代两次拍摄黑人运动马丁·路德·金,因采访报道美国黑人政党成员“黑豹党人”而招致,举家迁到国外,后毅然只身回到纽约,继续拍摄报道。
约翰·多米尼斯(John Dominis):以拍摄政坛高层领导出名,多次拍摄美国各届总统及其外事会晤。1969年,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会晤的历史瞬间。
作者介绍
(美)约翰·洛恩加德,1961年加入《生活》杂志。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生活》杂志有影响的摄影师。1978年为《生活》杂志作为月刊复刊时起了很大作用。他在《生活》杂志任图片编辑直至1987年,现居纽约。他自己的图片书籍包括:Pictures under DiscUSSlOn,Celebcating th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的第三辑,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阅读,尽管我还没有翻开,但脑海中已经充满了对内容的无限遐想。我对《生活》杂志的摄影作品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更是时代的印记,是无数故事的载体。而这本书,无疑是将这些故事背后的讲述者——那些伟大的摄影师们,请到了我们面前。我非常好奇,这次访谈会聚焦于哪些主题?是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还是那些被时间所遗忘的角落?是那些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还是那些平凡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伟大瞬间?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精美的摄影作品,更能读到摄影师们在拍摄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捕捉到最动人的画面。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摄影的魅力,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渴望能从这些摄影师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
评分啊,终于拿到这本《生活》杂志的摄影师访谈录的第三辑了!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系列,从第一本到第二本,每一本都像打开了一个通往摄影大师内心深处的大门。这次的第三辑,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看封面和目录,就充满了期待。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那些黑白影像背后,摄影师们是如何捕捉瞬间,如何与被摄者建立联系,又是如何用他们的镜头语言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特别想知道这次访谈会有哪些摄影师,他们分别代表了《生活》杂志哪个时代的辉煌?是那些记录了二战硝烟的战地记者,还是那些捕捉了美国社会变迁的纪实摄影师?亦或是那些用艺术眼光审视日常的肖像摄影大师?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不仅看到那些经典的摄影作品,更能深入了解它们诞生的背景、摄影师的创作理念、甚至是他们当时的心境。我想象着,在某个午后,泡上一杯热茶,翻开这本书,仿佛就能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感受他们对摄影的热忱与执着,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视觉艺术的盛宴,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行。
评分这次入手的《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第三辑,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寻觅的宝藏。之前我已经收藏了前两辑,每次翻阅都能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所以当得知第三辑出版的消息时,我毫不犹豫地就下单了。我对《生活》杂志有着深厚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那些摄影师,则是用他们的镜头,为我们留下了最真实、最生动的历史画面。这本书无疑会带领我走进这些摄影师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他们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捕捉那些转瞬即逝却意义非凡的瞬间。我尤其好奇,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镜头语言中,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是如何与被摄者建立信任,让他们在镜头前展现最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勇气和坚持,让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创作出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不仅仅是关于摄影技巧,更是关于摄影师的人生哲学和对世界的理解。我准备好沉浸在这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中了,期待它能带给我更多关于摄影艺术的深刻洞察。
评分我一直认为,《生活》杂志的摄影师访谈录系列,是一套非常独特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关于摄影,更是关于时代、关于人生、关于视觉叙事。所以,当收到这本名为“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之三”的书时,我的内心是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的。我喜欢这个系列带给我的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摄影大师们的创作现场,与他们一起感受光影的魔力,聆听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见解。我希望这一辑能够延续前两辑的优点,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突破。我猜想,这次访谈可能会涉及到更多关于摄影师的个人成长经历,他们是如何走上摄影之路,又是如何在《生活》杂志这个平台上,一步步成长为摄影巨匠的。我也会特别关注那些摄影师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解读,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镜头,反映和记录那个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摄影师们的创作动机,以及他们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而提升我对摄影艺术的欣赏水平。
评分说实话,对于《生活》杂志摄影师访谈录系列的第三本,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复杂又激动。复杂的是,我担心它会难以超越前两本在我心中的高度,毕竟前两本已经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里面那些摄影师的故事和作品,都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激动的是,我知道《生活》杂志的历史底蕴深厚,涌现了无数杰出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摄影史上的瑰宝,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因此,我无比期待这一辑能够带来更多惊喜,能够让我认识更多我之前不太了解的《生活》摄影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理念。我设想,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可能非常多样,或许会有一位摄影师,用他充满人文关怀的镜头,记录下某个特定社群的生活变迁;也或许会有一位摄影师,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捕捉到某个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性光辉;甚至可能还有一位摄影师,以其大胆的实验精神,开创了全新的摄影表现手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导览图,带领我去探索《生活》杂志摄影世界的更多角落,去感受那些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摄影师们的心跳与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