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程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套裝全4冊)9787511327437葉梓問

正版程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套裝全4冊)9787511327437葉梓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梓問 著
圖書標籤:
  • 科普
  • 科學
  • 兒童
  • 少兒
  • 趣味科學
  • 實驗
  • 思維訓練
  • 知識
  • 成長
  • 益智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溫文爾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ISBN:9787511327437
商品編碼:29827688441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3-01-01

具體描述

【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套裝全4冊)

定價:358.00元

作者:葉梓問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1327437

字數:

頁碼:48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0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學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很多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卻長期被忽略,突然知道瞭會讓人瞠目結舌,著實嚇一跳。《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套裝全4冊)》從“可怕”的角度人手,搜羅並編撰生活、自然、地理、曆史等諸多領域那些隱秘、有趣、可能讓讀者為之一驚的科學知識。
  每個話題都緊貼生活和自然,都是容易引發孩子疑問的事物,抓住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從孩子的視角齣發,從他們的疑問說起,先提問再解答,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入深地講述科學,便於讀者的閱讀理解,輕鬆愉悅地學習科學知識。
  大量生動的插圖,營造齣比卡通更精彩的世界,直觀的講解,讓讀者理解文字內容更加得心應手。“科學小貼士”闆塊,或補充說明,或拓展延伸,極大增加瞭知識涵量,讓讀者收獲更多。
  風格大膽前衛,形式新穎獨特,語言通俗易懂,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使書中講述的科學知識變得分外有趣,完全擺脫瞭科普讀物的晦澀枯燥。

目錄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1)》
你的世界有多髒
“死而復生”的蟑螂
屎殼郎滾糞球
蛋糕被螞蟻吃瞭
到處結網的蜘蛛
癩蛤蟆真醜
毛毛蟲,讓人發毛
青菜裏藏著鼻涕蟲
從書裏鑽齣的蟲子
人人喊打的老鼠
垃圾場上蒼蠅飛
癢癢癢,可惡的蚊子
呼啦啦,頭皮屑像雪花飄
吸血狂魔——虱子
黏黏、黃黃的眼屎
挖耳朵,掏耳屎
鼻子下麵掛兩條“龍”
捂緊鼻子!他的嘴好臭
都是蛀牙惹的禍
午夜磨牙聲
啊——嚏,又一個噴嚏
不要對著我咳嗽
呸!一口濃痰
唾沫星子到處濺
酒足飯飽打個嗝
瘋狂的青春痘
手洗乾淨瞭嗎?
……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2)》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3)》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4)》

作者介紹


文摘


  很多人以為一次性筷子比較衛生、安全,因此齣外就餐隻願意使用一次性筷子,殊不知,一些低劣加工的一次性筷子由於殘存有用來“美白”的二氧化硫,其危害遠大於消過毒的非一次性餐具。正規廠傢生産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質地比較好的木材,不用經過特殊加工。但是一些小作坊為瞭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質木材,看上去“膚色”較黑,為給筷子“美白”,一些不法分子會用硫黃熏蒸漂白。經過硫黃氣體漂白,會産生大量二氧化硫成分,而且二氧化硫遇冷會凝固。因此,用這種筷子進餐時,二氧化硫隨著空氣的流動很容易凝固在呼吸道,導緻咳嗽、哮喘等疾病。
  一次性筷子時間長瞭會滋生各種黴菌,如果長期使用黴變的一次性筷子,輕者可能導緻感染性腹瀉、嘔吐等消化係統疾病,嚴重發黴的筷子還會滋生“黃麯黴素”。“黃麯黴素”可能會誘發肝癌。
  不少人在吃麵時喜歡將筷子放在煮麵的湯裏燙一燙,但效果其實很有限,因為筷子隻有在100℃的沸水裏煮5分鍾以上,纔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真正較理想的方式其實是使用高溫消毒櫃。
  在亞洲許多國傢,人們用筷子就餐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飲食上越來越講究,不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就連筷子也要精心挑選。目前市場上筷子花樣繁多,琳琅滿目,各種材質的筷子應有盡有。究竟如何選擇既健康又實用的筷子呢?
  竹筷子是,它錶麵光滑、紋理規整,不容易藏匿細菌,無毒無害,非常環保,而且竹筷子本身有抑製細菌的作用,或者本色的木筷也是不錯的選擇。相反,塗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緻癌性,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塑料筷子質感較脆,受熱後容易變形、融化,産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骨筷子質感好,但容易變色,價格也比較昂貴。銀質、不銹鋼等金屬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傷嘴。
  ……




序言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1)》
你的世界有多髒
“死而復生”的蟑螂
屎殼郎滾糞球
蛋糕被螞蟻吃瞭
到處結網的蜘蛛
癩蛤蟆真醜
毛毛蟲,讓人發毛
青菜裏藏著鼻涕蟲
從書裏鑽齣的蟲子
人人喊打的老鼠
垃圾場上蒼蠅飛
癢癢癢,可惡的蚊子
呼啦啦,頭皮屑像雪花飄
吸血狂魔——虱子
黏黏、黃黃的眼屎
挖耳朵,掏耳屎
鼻子下麵掛兩條“龍”
捂緊鼻子!他的嘴好臭
都是蛀牙惹的禍
午夜磨牙聲
啊——嚏,又一個噴嚏
不要對著我咳嗽
呸!一口濃痰
唾沫星子到處濺
酒足飯飽打個嗝
瘋狂的青春痘
手洗乾淨瞭嗎?
……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2)》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3)》
《你要知道的可怕的科學(4)》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那些被曆史遺忘的科學奇跡與人文思辨》的圖書簡介。 --- 《那些被曆史遺忘的科學奇跡與人文思辨》 一、 導言:穿梭於知識的迷霧與光影之間 人類文明的演進,猶如一條蜿蜒麯摺的長河,其間湧動著無數智慧的浪花。我們習慣於贊頌那些被教科書銘刻的名字,追隨那些光芒萬丈的發現,但在這主流敘事的背後,卻沉睡著同樣璀璨,卻因時代局限、政治風雲或純粹的運氣不佳而被時間塵封的科學思想和哲學探索。 本書並非對既有科學史的簡單復述,而是一次大膽的“考古挖掘”。我們聚焦於那些在特定曆史節點上閃耀,卻未能形成持續影響力的“旁支智慧”。它試圖迴答一個深刻的問題:如果沒有某些關鍵人物的湮沒或某些理論的錯誤轉嚮,我們今日所理解的世界圖景會是何種模樣? 我們邀請讀者暫且放下對“標準答案”的依賴,隨我們一同潛入曆史的深層結構,去審視那些被係統性忽略的科學奇跡,並探討它們與同時期的人文思辨是如何相互交織、相互抗衡的。 二、 第一篇章:失落的自然哲學——前牛頓時代的宇宙觀重構 在宏大的科學革命敘事中,常有一種傾嚮是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早期的知識視為停滯不前的。然而,事實遠比這復雜。本篇將深入探討數個被低估的早期科學流派。 1. 煉金術的幾何學遺産: 大眾對煉金術的印象多停留在點石成金的幻想層麵。然而,在許多隱秘的煉金術士的筆記中,隱藏著對物質形態、元素轉化和復雜係統反應的精妙觀察。我們將重點分析13世紀晚期在拜占庭和中歐地區流傳的“結構對應學說”。該學說試圖用復雜的幾何拓撲結構來解釋元素的潛在排列方式,遠超當時主流的亞裏士多德四元素論的簡單劃分。這本書將解構其手稿中的符號語言,揭示其在化學反應速率和催化劑理解上的早期嘗試,這些概念在數百年後纔以現代化學術語重新浮現。 2. 麥加的精密機械學: 在歐洲進入黑暗時代的中期,伊斯蘭黃金時代的確是科技的燈塔。但即便是其中,也有許多傑齣的工程學成就因宗教政治的變遷而未能輻射全球。本部分將詳細介紹10世紀巴格達“智者會”中一位名叫伊本·法裏斯(Ibn al-Farisi)的工程師的著作殘篇。他不僅設計瞭復雜的水力驅動鍾錶,更重要的是,他提齣瞭關於“能量守恒的雛形”的論述,即“任何運動的消散都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嚮環境熱能的不可逆轉移”。他的理論基礎雖植根於亞裏士多德的物理學,但其數學描述和實驗觀察已經觸及瞭熱力學的第一定律的邊緣。然而,由於其著作主要以手抄本形式在特定學院流傳,未能被後來的歐洲學者廣泛接觸。 三、 第二篇章:生命奧秘的早期瞥見——微觀世界的模糊邊界 在顯微鏡發明之前,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理解是基於宏觀的、哲學的思辨。但即便如此,仍有少數“異端”思想傢試圖突破感官的限製。 1. 活體運動的“內在能”: 17世紀,在列文虎剋發現微生物的同一時期,法國南部有一位專注於動物生理學的觀察者,他提齣瞭“生命體具備一種獨特的、非機械性的運動驅動力——‘活力’(Vis Vitalis)”。他通過對昆蟲變態和植物嚮光性的長期觀察,構建瞭一個復雜的模型,認為生命體的內部存在一個持續消耗卻又自我更新的“動力源”。本書將對比他與笛卡爾機械論的激烈爭論,並展示其對生物體如何抵抗熵增的早期思考——這種思考雖然缺乏現代生物化學的支撐,但在哲學層麵上,是對生命本質的深刻追問。 2. 遺傳的“圖景”理論: 在孟德爾的豌豆實驗被遺忘之前,18世紀的植物學傢已經開始關注後代性狀的穩定傳遞。我們考察一位名叫卡爾·馮·裏德爾(Karl von Rieder)的奧地利植物學傢的工作。他沒有進行嚴格的交叉實驗,而是通過觀察數百代同一物種的形態變異,提齣瞭“性狀圖景的疊加與重組”理論。他認為,每一個後代都攜帶瞭一個“先天的形態藍圖”,親代隻是為這個藍圖提供瞭不同的“著色劑”。盡管這種理論在當時被視為過於神秘主義,但其核心思想——存在某種抽象的、非物質的結構指導著生物性狀的傳遞——與現代基因概念有著驚人的形而上學的相似性。 四、 第三篇章:理性之光下的陰影——被誤解的數學與邏輯 數學和邏輯是科學的基石,但即便是最嚴謹的體係,也曾麵臨被誤導或被僵化的風險。 1. 概率論的非主流路徑: 在拉普拉斯的決定論占據主流時,少數數學傢已在探索“不確定性”的內在結構。本書將聚焦於18世紀末一位英國海事統計學傢塞繆爾·布萊剋伍德(Samuel Blackwood)的工作。他並非關注擲骰子,而是研究海難的發生頻率。布萊剋伍德大膽地提齣,事件的“概率”本身是一種動態的、依賴於觀察者注意力的函數,而非一個固定的客觀參數。他的模型試圖將人類決策的隨機性納入到純粹的物理概率計算中,這使得他的工作在當時被認為過於“主觀化”和“不可計算”,從而被主流的概率理論邊緣化。 2. 拓撲學的早期萌芽: 在歐拉開創圖論研究之前,俄羅斯的一批數學傢在討論“空間變形下的不變性”時,已觸及拓撲學的基本概念。他們關注的是一張紙被揉皺後,其“連接性”如何保持不變。但由於政治隔離和缺乏成熟的代數工具,他們的成果僅以幾何直覺的形式存在於私密的學術交流中,缺乏形式化的錶達,最終消散於19世紀初的數學轉型浪潮中。 五、 結語:曆史的謙卑與未來的視野 這些被遺忘的故事,提醒我們科學的進步並非一條筆直的直綫,而是一個充滿岔路、沼澤和意外發現的復雜網絡。本書的價值不在於為這些失落的智慧“平反”,而在於提供一種更具曆史謙卑感的視角:每一個時代的人們,都在用他們現有的工具和知識框架,竭盡全力地描繪世界的真實麵貌。 通過重讀這些“失敗者”的聲音,我們得以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自身知識體係的局限性,並為未來那些尚未被發現的、處於邊緣地帶的真理,保持一份開放與警覺。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對知識的邊界、曆史的偶然性以及人類思辨勇氣抱有好奇心的讀者的邀請函。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在跟一個充滿智慧又幽默的老朋友聊天。我一直覺得科學是很嚴肅的事情,但這本書卻用一種輕鬆愉快的語調,將那些聽起來“可怕”的科學知識娓娓道來。例如,在講到“基因編輯”的時候,我本來以為會看到很多令人不安的倫理討論,但作者卻用一種非常客觀的視角,介紹瞭CRISPR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醫學和農業領域可能帶來的巨大改變,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希望,而不是僅僅關注其潛在的風險。還有關於“人工智能”的章節,它並沒有渲染對AI失控的恐懼,而是詳細地解釋瞭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核心概念,讓我們瞭解AI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為什麼能夠展現齣如此強大的能力。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會讓你主動地去思考、去探索。我常常在讀到一些精彩的段落時,會不由自主地發齣“哇!”的驚嘆聲。這種讓讀者産生共鳴和驚嘆的能力,是許多科學普及讀物所欠缺的。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科學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解瞭許多日常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比如,書中關於“摩擦力”的講解,並不是枯燥地講公式,而是通過分析我們走路、騎自行車為什麼不會摔倒,解釋瞭摩擦力是如何運作的,讓我們從最基本的物理現象中體會到科學的魅力。還有關於“光閤作用”的章節,我一直以為隻是植物吸收陽光産生能量,但這本書卻詳細地解釋瞭葉綠素的作用,以及光閤作用的化學方程式,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植物是如何製造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的。這種將抽象科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相結閤的講解方式,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我們每天都在與科學互動,而它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美好。這種“原來如此”的感覺,貫穿瞭整本書的閱讀過程,讓人欲罷不能。

評分

我一直對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演化充滿瞭好奇,這本書可以說是滿足瞭我所有的幻想!它並沒有局限於某個單一的科學領域,而是將天文學、生物學、地質學等多個學科融會貫通,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精密的科學圖景。我最震撼的是關於“大爆炸理論”的部分,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描述瞭宇宙從一個奇點開始膨脹的過程,以及恒星、星係是如何形成的。那種宇宙級的尺度和宏偉壯闊的景象,讓我感到自身的渺小,也更加敬畏生命的奇跡。還有關於“進化論”的講解,它詳細地介紹瞭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並通過大量的化石證據和遺傳學研究,證明瞭生命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的。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人類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大自然漫長演化過程中一個必然的産物。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哲學探索,讓人在驚嘆之餘,也對生命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世界認知的新大門!之前總覺得科學離我生活很遙遠,都是些復雜的公式和晦澀的理論,但這本書不一樣,它用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把那些“可怕”的科學原理一點點剝開,讓你覺得原來科學真的就藏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記得裏麵講到關於“蝴蝶效應”的部分,第一次理解到生活中一個微小的選擇,竟然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最終導緻意想不到的後果。這種宏觀的聯係,讓我對自己的行為多瞭幾分敬畏,也更加關注日常的點滴。還有關於“黑洞”的章節,雖然黑洞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但作者的描述一點都不嚇人,反而像是在講一個宇宙的終極秘密,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視界、奇點這些概念,讓我仿佛置身於宇宙的邊緣,去窺探那深不可測的黑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絲毫說教感,更像是朋友在閑聊,把科學知識輕鬆地灌輸給你。讀完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看事物的角度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你會開始思考“為什麼”,你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這種求知欲是被這本書徹底激發齣來的。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反常識”的科學現象特彆著迷,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許多挑戰我們直覺的科學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讀之前完全摸不著頭腦,感覺就像是科幻小說裏的設定,但作者用一個個生動的例子,比如“薛定諤的貓”,把這種奇妙的現象解釋得清清楚楚,讓我驚嘆於微觀世界的不可思議。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引導你去思考,去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邏輯,讓你在驚嘆之餘,還能有所收獲。我特彆喜歡它講到的關於“信息熵”的部分,原本以為這隻是個理論概念,但書裏結閤瞭生活中的許多例子,比如房間為什麼會越來越亂,信息為什麼會丟失,讓我深刻理解到“熵增”定律的普遍性。這種將抽象理論具象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琢磨書中的內容,甚至會拿齣紙筆記錄下一些關鍵的思考點。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