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徐霞客游记 | ||
| 作者 | 郑培凯 导读及译注 | ||
| 定价 | 45.00元 | ||
| ISBN号 | 9787508661261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6-06-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中信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学大典延聘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学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徐霞客是明末奇人,具备艺术刻画自然的写生才能,又有观察实证的科学逻辑头脑。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奇书,记录了他实地考察山川地理的经历,被后世称为“古今游记之”;颇像达尔文乘“小猎犬号”考察船环游世界,抱持追求生物科学知识的执着,记录各地物种,写成巨细靡遗的游记。才气纵横,文笔恣肆而又细腻,在文学史、地理知识史、文化意识史上都有独特的地位。 |
| 编辑推荐 | |
★引进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集合传统经典、学变革 ★的创作团队,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学者倾力打造 ★深具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学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良药 ★老少皆宜,修身读、学习,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真正读懂思想、受益一生 ★诗书传久,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学典藏 |
| 作者介绍 | |
导读及译注 郑培凯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副修历史。1970年负笈美,主修中及欧洲思想史,及后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卫斯理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及纽约佩斯大学,1998年赴港创办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化中心,现任香港特区非物质文化咨询委员会。著作包括《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吹笛到天明》、《游于艺:跨文化美食》、《树倒猢狲散之后》、《茶道的开始——茶经》,另著《高尚的快乐》、《出土的愉悦》、《真理越辩越昏》、《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文化变迁》等。 |
| 序言 | |
从学术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导读与译注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细节之处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养。郑培凯先生在导读中,对历代对徐霞客研究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展现了一种开放而审慎的学术态度,既不盲目推崇,也不过度贬低,而是将徐霞客置于一个动态的历史坐标系中进行考量。尤其是对“徐霞客游记”文学性与科学性之间关系的探讨,视角独特,论证有力,为我们理解这部作品的多重价值提供了新的框架。至于译注部分,它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可读性,尤其是一些涉及地理学、植物学和矿物学的专业术语,处理得十分专业,没有为了求顺口而牺牲准确性。我特别欣赏它在注释中引用的现代地理学名词进行对照说明的做法,这种跨时代的对话,让这部诞生于三百多年前的著作,焕发出了令人惊讶的生命力,不再是锁在象牙塔里的古董,而是可以被现代人直接对话的经典。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精致的策展。郑培凯先生的导读像是引言和主题陈述,他为我们搭建好了整个展览的宏观框架,让我们知道该如何欣赏接下来的“展品”——也就是徐霞客的游记原文。导读的文字风格典雅而不失灵动,节奏感把握得极佳,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字字珠玑,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反复揣摩。译注的排版设计也值得称赞,原文、译文、注释三者之间的界限清晰,阅读时信息获取的效率很高,不会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我尤其喜欢那些针对特定段落的文化背景补充,比如某一处山川的宗教意义,或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传说,这些“花边”信息,非但没有稀释游记的主体内容,反而像是在素描上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让地景的描绘更加立体和有人情味。它成功地将一个硬核的地理考察记录,转化为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旅行读本,这点非常难得。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游记”这类古典名著是有些敬而远之的,总觉得文字过于陈旧,难以产生共鸣。然而,这本郑培凯导读的版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导读部分对徐霞客精神世界的剖析,非常到位,特别是他强调的“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行动力匮乏的时代读来,简直如醍醐灌顶。它让我反思,我们今天所谓的“探索”,是不是都隔着一层屏幕,缺乏了那种皮肤直接接触泥土、岩石的真实感?译注的处理也颇显功力,它并非简单地将古文直译成白话,而是巧妙地在译文中融入了对当时社会风俗、物产的侧面观察,让读者在跟随徐霞客脚步的同时,也能对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生态有一个侧面的了解。比如,书中对某些地方特产或风俗的注释,细致入微,仿佛在为我们补课,让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片段,瞬间鲜活起来。读完后,我立刻萌生了想去云南走一走的冲动,这份“引人入胜”的力量,才是真正优秀导读的价值所在。
评分我购买这本导读译注版,很大程度上是冲着郑培凯先生的盛名去的,期望能得到一个高水准的指引。事实证明,导读部分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它将徐霞客的游记置于明代晚期文人“求真”的思潮中加以解读,视野开阔,富有洞察力。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译注的细致入微。有些段落,徐霞客的文字极其精炼,如果不加注释,读者很容易错过其中蕴含的深意。而译注者则像一位耐心的向导,不仅清晰地解释了每一个生僻字词,更重要的是,他们仿佛能预见到现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点,提前给出了解答。这种预见性,使得阅读过程异常顺畅,仿佛有一个博学的师友一直陪伴在侧,随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可以说,正是这扎实的译注工作,才使得《徐霞客游记》这部巨著,真正走出了古籍的深闺,融入了当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其贡献,难以估量。
评分这部《徐霞客游记》的导读与译注本,读完之后,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郑培凯先生的导读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介绍,更像是一篇精妙的文学评论,将徐霞客其人、其时代与这部奇书的内在精神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他没有将徐霞客塑造成一个扁平的、符号化的“地理学家”,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与执着。读到关于徐霞客“穷搜奇险”的论述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位明末士人在崇山峻岭间独自跋涉的孤独与狂热。译注部分更是功不可没,那些晦涩的古文和地名考证,被处理得既精准又流畅,极大地降低了现代读者阅读的门槛。尤其是对一些特定地貌的描述,译者总能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添几分现代审美的理解,让读者在领略古人风貌的同时,也能对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有一个更立体的认识。整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墨香与纸张的质感,都让人在翻阅时,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是一次身心皆愉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文史哲的综合性导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