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科學史上的365天-(上下捲) |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5-01 |
| 作者:魏鳳文 | 譯者: | 開本: 其它 |
| 定價: 28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30248613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閱讀:感受人類探索的維度深思:領悟科學發現的廣度
作者把經過挑選的近現代科技重大發明、發現、重要事件、**人物和具有影響力故事,以獨特的365天的編排方式展示齣來,圖文並茂,力求完整地呈現齣每一個科學事件的精彩瞬間,以及科學人物的質疑求真、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讓年輕讀者從閱讀中品味那些偉大的科學事件之初的弱小和過程之艱難,感受科學上的探索和發明發現的意義和價值。 書中內容不拘體係,不按學科,混閤瞭數學、物理、天文、生物、環境、醫學、航空航天、地質地理、動物植物、計算機和網絡、工程災難及少量的高技術企業産品;連貫閱讀可以觸發聯想,極大增強閱讀的興趣和效果。
魏鳳文,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退休),齣版過《廣義相對論基礎》《20世紀物理學史》和《仰望量子眾星》等著作。 武 軼, 參加過中國大百科全書科技部分的內容整理和寫作。
1月 01日 1885年數字世界中的發現 3 02日 1928年劍橋“**飛人”——狄拉剋 4 03日 2012年“磚廠危機”中的清醒者——大衛?溫伯格 6 04日 1903年殺死瞭大象的“電流大戰” 9 05日 2006年蜂群衰竭失調癥 12 06日 2011年太陽帆船 14 07日 2008年生而不凡的石墨烯 16 08日 2014年絕路逢生——“黃色巨人”的興衰 19 09日 2012年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神奇樹” 21 10日 2015年從大亞灣到江門——中國中微子研究 23 11日 1935年科學聖徒——錢德拉塞卡 25 12日 1967年蜜蜂搖擺舞 31 13日 2014年神奇的塑料細胞 33 14日 1901年量子論的誕生——普朗剋 34 15日 2001年“維基”齣世——威爾士 36 16日 1913年“印度之子”——數學奇纔拉馬努金 39 17日 1916年史瓦西和他的黑洞解 42 18日 2013年眼鏡大戰——榖歌和反榖歌眼鏡 44 19日 1736年瓦特與蒸汽機 45 20日 2012年一把雙刃劍——病毒突變研究 47 21日 2011年第三種古代智人——丹尼索瓦人 49 22日 2010年66隻天空之眼——阿塔卡瑪天綫陣 51 23日 1995年地球的盔甲——臭氧層 52 24日 2007年走嚮世界的針灸學 54 25日 1999年虛擬天文颱 57 26日 1926年波動方程的建立——薛定諤 59 27日 2012年數學王國中的錯亂人生——納什 62 28日 1978年顛倒因果的“惠勒貓” 64 29日 1886年輪子世界的開始——奔馳問世 67 30日 2010年虛擬革命——BBC的大型製作 69 31日 1958年火箭人傳奇——布勞恩 71 2 月 01 日 1964 年誇剋之父——蓋爾曼 74 02 日 1970 年從“剋萊頓噴泉”到光縴 76 03 日 2005 年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 78 04 日 2004 年臉書問世——紮剋伯格 80 05 日 2003 年生態災難——外來生物入侵 84 06 日 2013 年並非死寂的南極大陸 86 07 日 1805 年波茲尼和醫用內窺鏡 88 08 日 1700 年伯努利數學世傢 90 09 日 1977 年深海熱泉與海底“煙囪” 93 10 日 1993 年全球衛星導航與定位技術 95 11 日 1963 年科學中的艱難跋涉者——埃爾薩塞 97 12 日 2014 年嚮太陽挑戰——核聚變激光點火 100 13 日 2012 年尋求“詩意的生活”——保護土地 102 14 日 1911 年人工器官之父——考爾夫 104 15 日 2012 年可燃冰的開發 105 16 日 1952 年超聲醫學之父——維爾德 107 17 日 1978 年數學大隱——陳景潤 108 18 日 2003 年虛擬人研究 111 19 日 1869 年元素周期錶誕生 112 20 日 999 年形形色色的數字“0” 114 21 日 2006 年地外生命探索 117 22 日 2010 年極端天氣——厄爾尼諾現象 119 23 日 2005 年奇特的暗星係 121 24 日 1987 年高溫超導研究 122 25 日 2013 年健康飲食模式——地中海飲食 124 26 日 2014 年嚮癌癥宣戰——國際癌癥基因組聯盟 126 27 日 2008 年植物“諾亞方舟”——末日種子庫 128 28 日 1953 年揭開生命的奧秘——DNA 雙螺鏇結構 129 3 月 01 日 1953 年“黑匣子”問世 132 02 日 1896 年貝剋勒爾發現放射性 134 03 日 1960 年網絡時代的播種者——立剋裏德 135 04 日 2013 年悄然打響的無人機大戰 138 05 日 2013 年人腦連接組計劃 140 06 日 1940 年偶然的發現——PN 結 142 07 日 2009 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計劃 143 08 日 1865 年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145 09 日 2016 年黑白世界的對決——人機大戰 147 10 日 1628 年顯微組織學之父——馬爾皮基 150 11 日 1986 年“魚房子”和3D 打印技術 152 12 日 1989 年走嚮世界的萬維網 154 13 日 1781 年恒星天文學之父——赫歇爾 157 14 日 1988 年令人神往的“π” 159 15 日 1925 年開拓宇宙的引領人——哈勃 163 16 日 1851 年病毒的發現——貝傑林剋 166 17 日 2002 年“波茨坦土豆”與全球氣候變暖 168 18 日 1905 年從光量子假說到光子 170 19 日 1871 年霍亂與倫敦下水道工程 172 20 日 1800 年從青蛙腿到伏打電池——伽瓦尼 174 21 日 1925 年不相容原理的建立 176 22 日 1974 年世界智庫——羅馬俱樂部 177 23 日 2007 年神秘的布爾巴基 180 24 日 1882 年“吸血鬼”的真麵目 183 25 日 1931 年哥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 185 26 日 1959 年瀕危動物的“諾亞方舟” 188 27 日 2012 年地球生命起源於“髒雪球”——惠普爾 191 28 日 1770 年應用數學的先驅——拉普拉斯 194 29 日 1974 年兵馬俑齣土 196 30 日 1996 年工程師之戒 198 31 日 2014 年珀特神經係統研究中心 200 4 月 01 日 1948 年大爆炸宇宙學的誕生 201 02 日 2013 年腦活動圖譜10 年計劃 204 03 日 1914 年大自然的啓示——活性汙泥汙水處理 206 04 日 1969 年首例全人工心髒移植 208 05 日 1991 年風馳電掣的伽馬射綫暴 209 06 日 1926 年摩根和他的“果蠅世界” 212 07 日 1912 年宇宙射綫的發現 214 08 日 1911 年超導科學之父——昂內斯 216 09 日 2013 年從果凍到氣凝膠 218 10 日 2003 年解讀生命密碼——人類基因組計劃 221 11 日 2005 年菲爾茲奬的首位女數學傢——米爾紮哈尼 223 12 日 1961 年永遠的英雄——加加林 225 13 日 1915 年大陸闆塊漂移說——魏格納 226 14 日 1995 年“**遊俠”——“時代的先知”凱利 228 15 日 2001 年劉徽——中國古代數學的奠基人 231 16 日 1896 年大自然的警告——全球變暖 232 17 日 2014 年地球的“錶兄弟”——“開普勒-186f” 235 18 日 1955 年**隕落——愛因斯坦辭世 237 19 日 1965 年驚人的摩爾定律 240 20 日 2000 年真假皇太子之謎 242 21 日 2015 年係外行星探索 244 22 日 1927 年不確定性原理的誕生 248 23 日 2009 年大數據時代的“尤裏卡” 251 24 日 1990 年人類的“韆裏眼”——哈勃空間望遠鏡 254 25 日 1954 年實用光電池問世 256 26 日 1935 年對稱與守恒——諾特定理 258 27 日 1982 年擒住單個原子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260 28 日 1903 年“巴甫洛夫很忙……” 262 29 日 1980 年*黑洞——霍金的宇宙 263 30 日 1777 年數學王子——高斯 269 5 月 01 日 1935 年卡皮查和他的“剋裏姆林宮書箋” 272 02 日 1998 年“畫蛇添足”的宇宙常量Λ 276 03 日 1888 年液晶的發現 279 04 日 2011 年廣義相對論的驗證——引力探測器B 280 05 日 1703 年0 和1——二進製 283 06 日 1953 年二十年磨一劍——人工心肺機 284 07 日 1881 年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 286 08 日 1994 年超光速航天器設想——“麯速引擎” 290 09 日 1967 年冠狀動脈搭橋術開創者——法瓦洛羅 293 10 日 2004 年標示生命的條形碼 295 11 日 1947 年旅鴿的哀鳴 296 12 日 1941 年現代計算機之父——楚澤 298 13 日 1926 年弗朗西斯大壩之災 300 14 日 1973 年在太空飛行的實驗室 304 15 日 1953 年生命的“原始湯” 305 16 日 2014 年“
評價二: 我一直覺得科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充斥著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極其生動有趣的方式,將科學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呈現在我眼前,讓我如同置身於一個充滿魅力的科學遊樂園。每天的閱讀都像一次尋寶之旅,總能發現令人意想不到的寶藏。我愛上瞭那些充滿智慧的火花,那些靈光乍現的瞬間,以及那些為瞭解開宇宙奧秘而不懈努力的科學傢們。書中對每一個事件的解讀都鞭闢入裏,既有宏觀的曆史背景,又有微觀的細節描繪,讓我能夠深入理解科學發展的脈絡。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失敗”科學傢的描述,他們的嘗試雖然沒有帶來預期的結果,但卻為後來的科學突破鋪平瞭道路,這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包容性和進步性。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塑造瞭我們的過去,也指引著我們的未來。它是一本讓我欲罷不能的書,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個365天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就像一本穿越時光的旅程,讓我仿佛置身於科學發展的宏大畫捲之中。每天的篇章都像一顆精心打磨的寶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讓我驚嘆於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智慧。從古希臘哲學傢對宇宙的遐想到現代物理學傢對量子世界的揭示,每一天都充滿瞭驚喜和啓迪。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科學傢的故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奮鬥、他們的失敗和成功,都讓我感受到瞭科學背後的人文關懷。我記得有一次,我讀到關於伽利略的一段,描述瞭他如何不顧教會的阻撓,堅持用望遠鏡觀察星空,那種為瞭真理而犧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麯摺和磨難,但正是這些挑戰,纔造就瞭我們今天所知的世界。每次翻開這本書,我都會被一種莫名的激動所充盈,仿佛自己也參與瞭這場波瀾壯闊的科學革命。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老者,用他豐富的閱曆,為我講述那些足以改變世界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評價三: 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品嘗一道精心烹製的佳肴,每一頁都充滿瞭細膩的層次感和豐富的風味。作者巧妙地將科學的宏大敘事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遙不可及的科學成就,變得觸手可及。我驚嘆於作者對史料的駕馭能力,以及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科學理論解釋清楚的功力。每天的閱讀都讓我對世界有瞭更深的認識,對人類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技術革新的篇章,例如蒸汽機的發明、電力的普及,這些都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模式,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力量是如何一步步推動社會進步的。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它讓我思考科學與社會、科學與倫理的關係,讓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瞭希望和憧憬。我迫不及待地想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們,讓他們也能一起踏上這場激動人心的科學探索之旅。
評分評價四: 這本《科學史上的365天》簡直就是一本科學啓濛的百科全書,但它沒有任何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趣味性。我每天都會被書中那些奇妙的發現和偉大的發明所吸引,仿佛置身於一個永不落幕的科學嘉年華。書中的每一個條目都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編排,既有代錶性的科學裏程碑,也有那些被曆史洪流淹沒卻同樣重要的細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科學方法的探討,它讓我看到瞭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來揭示自然界的秘密。書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腦袋的故事,雖然被很多人熟知,但書中對其背後的科學思考的闡釋,卻讓我有瞭新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增長瞭我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發現自己開始主動去瞭解身邊的科學現象,去思考背後的原理,這無疑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財富。
評分評價五: 我一直認為,瞭解曆史就是瞭解我們自己,而瞭解科學史,更是瞭解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關鍵。這本書做到瞭這一點,而且做得非常齣色。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要節點都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清晰而生動的畫捲。我驚嘆於人類大腦的創造力,以及我們在麵對未知時所展現齣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書中對一些關鍵科學突破的解讀,讓我對這些成就的來龍去脈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例如,當我讀到DNA雙螺鏇結構的發現時,我不僅瞭解瞭這項偉大的成就本身,還感受到瞭Rosalind Franklin在其中所扮演的,不被完全認可卻至關重要的角色,這讓我對科學史中的“被遺忘的貢獻者”有瞭新的思考。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的進步並非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閤作、競爭、甚至是誤解。它是一本讓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並從中獲得深刻啓發的書。每讀一天,我都感覺自己離科學的真諦更近瞭一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