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上的365天

科学史上的365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魏凤文武轶著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学普及
  • 历史
  • 文化
  • 知识
  • 科普
  • 时间
  • 365天
  • 趣味科学
  • 科学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西单图书大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302486134
商品编码:29834629889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科学史上的365天-(上下卷)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作者:魏凤文 译者: 开本: 其它
定价: 28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302486138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阅读:感受人类探索的维度深思:领悟科学发现的广度

内容提要

作者把经过挑选的近现代科技重大发明、发现、重要事件、**人物和具有影响力故事,以独特的365天的编排方式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力求完整地呈现出每一个科学事件的精彩瞬间,以及科学人物的质疑求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让年轻读者从阅读中品味那些伟大的科学事件之初的弱小和过程之艰难,感受科学上的探索和发明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内容不拘体系,不按学科,混合了数学、物理、天文、生物、环境、医学、航空航天、地质地理、动物植物、计算机和网络、工程灾难及少量的高技术企业产品;连贯阅读可以触发联想,极大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作者简介

魏凤文,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退休),出版过《广义相对论基础》《20世纪物理学史》和《仰望量子众星》等著作。 武 轶, 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科技部分的内容整理和写作。

目录

1月 01日 1885年数字世界中的发现 3 02日 1928年剑桥“**飞人”——狄拉克 4 03日 2012年“砖厂危机”中的清醒者——大卫?温伯格 6 04日 1903年杀死了大象的“电流大战” 9 05日 2006年蜂群衰竭失调症 12 06日 2011年太阳帆船 14 07日 2008年生而不凡的石墨烯 16 08日 2014年绝路逢生——“黄色巨人”的兴衰 19 09日 2012年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神奇树” 21 10日 2015年从大亚湾到江门——中国中微子研究 23 11日 1935年科学圣徒——钱德拉塞卡 25 12日 1967年蜜蜂摇摆舞 31 13日 2014年神奇的塑料细胞 33 14日 1901年量子论的诞生——普朗克 34 15日 2001年“维基”出世——威尔士 36 16日 1913年“印度之子”——数学奇才拉马努金 39 17日 1916年史瓦西和他的黑洞解 42 18日 2013年眼镜大战——谷歌和反谷歌眼镜 44 19日 1736年瓦特与蒸汽机 45 20日 2012年一把双刃剑——病毒突变研究 47 21日 2011年第三种古代智人——丹尼索瓦人 49 22日 2010年66只天空之眼——阿塔卡玛天线阵 51 23日 1995年地球的盔甲——臭氧层 52 24日 2007年走向世界的针灸学 54 25日 1999年虚拟天文台 57 26日 1926年波动方程的建立——薛定谔 59 27日 2012年数学王国中的错乱人生——纳什 62 28日 1978年颠倒因果的“惠勒猫” 64 29日 1886年轮子世界的开始——奔驰问世 67 30日 2010年虚拟革命——BBC的大型制作 69 31日 1958年火箭人传奇——布劳恩 71 2 月 01 日 1964 年夸克之父——盖尔曼 74 02 日 1970 年从“克莱顿喷泉”到光纤 76 03 日 2005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 78 04 日 2004 年脸书问世——扎克伯格 80 05 日 2003 年生态灾难——外来生物入侵 84 06 日 2013 年并非死寂的南极大陆 86 07 日 1805 年波兹尼和医用内窥镜 88 08 日 1700 年伯努利数学世家 90 09 日 1977 年深海热泉与海底“烟囱” 93 10 日 1993 年全球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 95 11 日 1963 年科学中的艰难跋涉者——埃尔萨塞 97 12 日 2014 年向太阳挑战——核聚变激光点火 100 13 日 2012 年寻求“诗意的生活”——保护土地 102 14 日 1911 年人工器官之父——考尔夫 104 15 日 2012 年可燃冰的开发 105 16 日 1952 年超声医学之父——维尔德 107 17 日 1978 年数学大隐——陈景润 108 18 日 2003 年虚拟人研究 111 19 日 1869 年元素周期表诞生 112 20 日 999 年形形色色的数字“0” 114 21 日 2006 年地外生命探索 117 22 日 2010 年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现象 119 23 日 2005 年奇特的暗星系 121 24 日 1987 年高温超导研究 122 25 日 2013 年健康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 124 26 日 2014 年向癌症宣战——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 126 27 日 2008 年植物“诺亚方舟”——末日种子库 128 28 日 1953 年揭开生命的奥秘——DNA 双螺旋结构 129 3 月 01 日 1953 年“黑匣子”问世 132 02 日 1896 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134 03 日 1960 年网络时代的播种者——立克里德 135 04 日 2013 年悄然打响的无人机大战 138 05 日 2013 年人脑连接组计划 140 06 日 1940 年偶然的发现——PN 结 142 07 日 2009 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计划 143 08 日 1865 年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145 09 日 2016 年黑白世界的对决——人机大战 147 10 日 1628 年显微组织学之父——马尔皮基 150 11 日 1986 年“鱼房子”和3D 打印技术 152 12 日 1989 年走向世界的万维网 154 13 日 1781 年恒星天文学之父——赫歇尔 157 14 日 1988 年令人神往的“π” 159 15 日 1925 年开拓宇宙的引领人——哈勃 163 16 日 1851 年病毒的发现——贝杰林克 166 17 日 2002 年“波茨坦土豆”与全球气候变暖 168 18 日 1905 年从光量子假说到光子 170 19 日 1871 年霍乱与伦敦下水道工程 172 20 日 1800 年从青蛙腿到伏打电池——伽瓦尼 174 21 日 1925 年不相容原理的建立 176 22 日 1974 年世界智库——罗马俱乐部 177 23 日 2007 年神秘的布尔巴基 180 24 日 1882 年“吸血鬼”的真面目 183 25 日 1931 年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 185 26 日 1959 年濒危动物的“诺亚方舟” 188 27 日 2012 年地球生命起源于“脏雪球”——惠普尔 191 28 日 1770 年应用数学的先驱——拉普拉斯 194 29 日 1974 年兵马俑出土 196 30 日 1996 年工程师之戒 198 31 日 2014 年珀特神经系统研究中心 200 4 月 01 日 1948 年大爆炸宇宙学的诞生 201 02 日 2013 年脑活动图谱10 年计划 204 03 日 1914 年大自然的启示——活性污泥污水处理 206 04 日 1969 年首例全人工心脏移植 208 05 日 1991 年风驰电掣的伽马射线暴 209 06 日 1926 年摩根和他的“果蝇世界” 212 07 日 1912 年宇宙射线的发现 214 08 日 1911 年超导科学之父——昂内斯 216 09 日 2013 年从果冻到气凝胶 218 10 日 2003 年解读生命密码——人类基因组计划 221 11 日 2005 年菲尔兹奖的首位女数学家——米尔扎哈尼 223 12 日 1961 年永远的英雄——加加林 225 13 日 1915 年大陆板块漂移说——魏格纳 226 14 日 1995 年“**游侠”——“时代的先知”凯利 228 15 日 2001 年刘徽——中国古代数学的奠基人 231 16 日 1896 年大自然的警告——全球变暖 232 17 日 2014 年地球的“表兄弟”——“开普勒-186f” 235 18 日 1955 年**陨落——爱因斯坦辞世 237 19 日 1965 年惊人的摩尔定律 240 20 日 2000 年真假皇太子之谜 242 21 日 2015 年系外行星探索 244 22 日 1927 年不确定性原理的诞生 248 23 日 2009 年大数据时代的“尤里卡” 251 24 日 1990 年人类的“千里眼”——哈勃空间望远镜 254 25 日 1954 年实用光电池问世 256 26 日 1935 年对称与守恒——诺特定理 258 27 日 1982 年擒住单个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260 28 日 1903 年“巴甫洛夫很忙……” 262 29 日 1980 年*黑洞——霍金的宇宙 263 30 日 1777 年数学王子——高斯 269 5 月 01 日 1935 年卡皮查和他的“克里姆林宫书笺” 272 02 日 1998 年“画蛇添足”的宇宙常量Λ 276 03 日 1888 年液晶的发现 279 04 日 2011 年广义相对论的验证——引力探测器B 280 05 日 1703 年0 和1——二进制 283 06 日 1953 年二十年磨一剑——人工心肺机 284 07 日 1881 年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 286 08 日 1994 年超光速航天器设想——“曲速引擎” 290 09 日 1967 年冠状动脉搭桥术开创者——法瓦洛罗 293 10 日 2004 年标示生命的条形码 295 11 日 1947 年旅鸽的哀鸣 296 12 日 1941 年现代计算机之父——楚泽 298 13 日 1926 年弗朗西斯大坝之灾 300 14 日 1973 年在太空飞行的实验室 304 15 日 1953 年生命的“原始汤” 305 16 日 2014 年“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科学史上的365天”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科学理论的演变,以及重大发现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力求详尽且富有年代感: 《寰宇秘典:科学的千年回响》 一本溯源与展望的宏大史诗,探寻人类智慧在时间长河中的每一次跃迁。 序言:静默的图书馆与流动的星辰 人类文明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的宏伟宣言,而是由无数个微小、有时甚至被遗忘的瞬间累积而成。它们如同散落的星尘,只有当它们被精确地放置于时间轴上,我们才能看见那条贯穿古今的、清晰的知识轨迹。 《寰宇秘典:科学的千年回响》并非简单罗列日期与成就的工具书,它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叙事画卷,旨在揭示科学发展背后的复杂人性、时代桎梏与灵光乍现。本书将读者带离现代的舒适区,深入到那个充满神秘、教条与早期理性交锋的时代,去感受那些奠基者们面对未知时的敬畏、挣扎与最终的凯旋。 我们相信,理解科学如何演变,便是理解人类心智如何拓展边界。从尼罗河畔的泥板记录,到量子力学的迷人深渊,本书致力于捕捉那些定义了我们存在方式的关键“原子时刻”。 第一卷:混沌初醒——古代文明的理性萌芽(公元前3000年—公元476年) 本卷聚焦于人类理性思维的黎明。我们探究的不再仅仅是埃及金字塔如何耸立,而是支撑其建造的几何学与测绘学的精确性;我们不再满足于巴比伦的星象记录,而是追溯其背后复杂的数学模型如何用于预测天象,服务于祭司与国王的权力结构。 重点章节赏析: 泥板上的代数之舞: 深入解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度量衡和初步代数运算上的成就,揭示其对后世阿拉伯乃至欧洲数学的深远影响。 希腊的黄金时代:几何与哲学的交汇点: 详细描绘欧几里得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为公理体系,以及阿基米德在叙拉古城墙下,如何用物理原理挽救了一座城邦的命运。书中将着重分析毕达哥拉斯学派如何将数字视为宇宙的终极真理,以及这种“信仰”对科学方法的初期塑造。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火光与阴影: 不仅记录了托勒密、盖伦等巨匠的贡献,更探讨了知识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关系。在强大的帝国机器下,科学研究如何获得资助,又如何在政治动荡中戛然而止。我们试图还原那些失传的卷轴背后的研究场景。 第二卷:十字路口——中世纪的知识传承与酝酿(公元476年—公元1450年) 当欧洲步入“黑暗时代”的表象之下,知识的火种并未熄灭。本卷将目光投向了东方与伊斯兰世界的辉煌成就,它们在欧洲停滞不前时,承担起了保存、发展并革新古代智慧的重任。 重点章节赏析: 巴格达的智慧殿堂: 详述“众知之屋”的工作模式,重点剖析炼金术如何向近代化学过渡。阿拉伯学者在代数学(特别是引入零的概念)、光学和医学诊断方面的突破,如何间接为文艺复兴播下了种子。 东西方思想的碰撞: 探讨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知识传播的动脉。蒙古帝国的扩张如何意外地促进了天文学和制图学的交流。 欧洲大学的崛起: 分析博洛尼亚、巴黎等早期大学如何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学术讨论空间,以及经院哲学对逻辑思辨的强化,为后来的科学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思维工具。 第三卷:巨人的肩膀——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勃兴(公元1450年—公元1750年) 这是人类思维彻底摆脱教条束缚的时代。本书将详尽描摹这场深刻的范式转移,从对宇宙观的根本颠覆,到观察工具的革新,再到数学语言的标准化。 重点章节赏析: 哥白尼的困境与伽利略的勇气: 深入分析日心说提出的社会阻力,不仅仅是神学上的冲突,更涉及到社会权力结构的动摇。书中细致还原了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察木星卫星时的震撼,以及他如何首次将实验方法与数学推理深度结合。 解剖台上的真理: 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如何颠覆了盖伦两千年的权威,以及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系统时所面对的阻力。我们考察了早期医学研究中,对“神圣”人体的冒犯与知识的必然追求之间的张力。 牛顿的综合:万有引力背后的哲学思考: 剖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诞生过程,不仅仅是物理定律的建立,更是对“机械宇宙观”的最终确立。我们还将探究牛顿在炼金术和神学研究上的投入,以理解这位巨匠思维的完整图景。 第四卷:工业的轰鸣与理性的光芒——启蒙与近代科学的奠基(公元1750年—公元1900年) 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科学研究开始走出贵族的沙龙,进入工厂和专业实验室。效率、可重复性和应用性成为新的核心价值。 重点章节赏析: 热力学的诞生与蒸汽的哲学: 考察从纽科门蒸汽机到卡诺循环的理论发展,电力和磁学的发现如何从零散的现象,被法拉第和麦克斯韦整合成统一的场论。 物种的起源与教会的阵地: 达尔文的进化论如何挑战了传统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界内部对自然选择机制的争论,展示了科学并非铁板一块的真理集合。 细胞之谜与疾病的攻克: 巴斯德和科赫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确立了细菌致病理论,从而彻底改变了公共卫生和外科手术的面貌。我们将探讨显微镜技术飞跃背后的工程学支持。 第五卷:边界的消融——现代科学的奇点与未来眺望(公元1901年—至今) 进入二十世纪,科学的步伐骤然加速,从宏观的宇宙尺度到微观的量子世界,人类的认知边界被一次次撕裂。 重点章节赏析: 相对论革命:时空的重塑: 爱因斯坦如何从对以太概念的质疑出发,最终构建起狭义与广义相对论,以及这些理论对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产生的持久影响。 不确定性的阴影:量子力学的诞生: 聚焦普朗克、波尔、海森堡等人的思想博弈,深入探讨“观察者效应”对经典实在观的颠覆,以及量子纠缠带来的哲学困境。 基因的密码与信息时代: 从孟德尔的豌豆到沃森和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再到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的爆发,本书将解析生命科学如何成为信息科学的一部分,并展望其在伦理和社会结构上的深远意义。 结语:永恒的追问者 《寰宇秘典》最终呈现的,不是一串冰冷的成就列表,而是人类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已知世界的不断审视,以及为真理而付出的代价。每一项伟大的发现都建立在前人的困惑之上,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对旧有范式的决绝告别。 翻开本书,您将听到历史的回响,那是从古代哲人到现代物理学家,在面对同一片星空时发出的,共同的、充满力量的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就像一本穿越时光的旅程,让我仿佛置身于科学发展的宏大画卷之中。每天的篇章都像一颗精心打磨的宝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我惊叹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智慧。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的遐想到现代物理学家对量子世界的揭示,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启迪。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失败和成功,都让我感受到了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我记得有一次,我读到关于伽利略的一段,描述了他如何不顾教会的阻挠,坚持用望远镜观察星空,那种为了真理而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但正是这些挑战,才造就了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会被一种莫名的激动所充盈,仿佛自己也参与了这场波澜壮阔的科学革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睿智的老者,用他丰富的阅历,为我讲述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评价四: 这本《科学史上的365天》简直就是一本科学启蒙的百科全书,但它没有任何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趣味性。我每天都会被书中那些奇妙的发现和伟大的发明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永不落幕的科学嘉年华。书中的每一个条目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编排,既有代表性的科学里程碑,也有那些被历史洪流淹没却同样重要的细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科学方法的探讨,它让我看到了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来揭示自然界的秘密。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牛顿被苹果砸到脑袋的故事,虽然被很多人熟知,但书中对其背后的科学思考的阐释,却让我有了新的理解。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去思考背后的原理,这无疑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

评价五: 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了解科学史,更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关键。这本书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卷。我惊叹于人类大脑的创造力,以及我们在面对未知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书中对一些关键科学突破的解读,让我对这些成就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当我读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时,我不仅了解了这项伟大的成就本身,还感受到了Rosalind Franklin在其中所扮演的,不被完全认可却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让我对科学史中的“被遗忘的贡献者”有了新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合作、竞争、甚至是误解。它是一本让我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并从中获得深刻启发的书。每读一天,我都感觉自己离科学的真谛更近了一步。

评分

评价二: 我一直觉得科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充斥着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如同置身于一个充满魅力的科学游乐园。每天的阅读都像一次寻宝之旅,总能发现令人意想不到的宝藏。我爱上了那些充满智慧的火花,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以及那些为了解开宇宙奥秘而不懈努力的科学家们。书中对每一个事件的解读都鞭辟入里,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又有微观的细节描绘,让我能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失败”科学家的描述,他们的尝试虽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但却为后来的科学突破铺平了道路,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包容性和进步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塑造了我们的过去,也指引着我们的未来。它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书,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个365天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评分

评价三: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每一页都充满了细腻的层次感和丰富的风味。作者巧妙地将科学的宏大叙事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遥不可及的科学成就,变得触手可及。我惊叹于作者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以及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解释清楚的功力。每天的阅读都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人类的智慧有了更深的敬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技术革新的篇章,例如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普及,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让我看到了科学的力量是如何一步步推动社会进步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思考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伦理的关系,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能一起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索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