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影像研究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李金宝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4146054 |
| 出版年份: | 2013年10月1日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230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9元 |
| 实际重量: | 29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体育影像传播:百年中国体育电影研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通过对体育影视传播理论的梳理,对中外体育影视作品的分析,分析体育影视传播的特点。主要适合体育传播工作者以及学生使用。
绪论影像中的体育变迁
节体育与电影的历史情缘
一、体育是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
二、电影是体育传播的有效载体
三、中国体育电影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第二节中国体育电影五次高潮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体育电影的次高潮(1927~1934):民族精神的彰显
二、中国体育电影的第二次高潮(1949~1966):社会主义的时代颂歌
三、中国体育电影的第三次高潮(1977~1989):政治主题的个性化表达
四、中国体育电影第四次高潮(1990~2000):个人主题向政治主题的渗透
五、中国体育电影第五次高潮(2001~2012):奥运应时之作与人文精神彰显
章运动的叙事:体育电影的类别与功能
节运动的影像:体育电影的类别
一、体育纪录电影
二、体育科教电影
三、体育故事电影
第二节精神的力量:体育电影的功能
一、体育史料的影像纪录
二、体育运动的形象普及
三、体育精神的视听宣扬
四、体育娱乐的大众狂欢
五、体育教育功能的视听传播
第三节奇观的缺失:中国体育电影的问题与症结
一、体育影视的政治症侯
二、竞技影像奇观的缺失
三、故事情节的模式化
四、社会深度挖掘不够
第二章运动之美与影像之流
节中国体育电影美学与叙事原则
一、体育电影运动美学与身体叙事
二、体育电影竞技美学与对抗叙事
三、体育电影暴力美学与励志叙事
四、体育电影美学与神话叙事
五、体育电影悲剧美学与人文叙事
第二节中国体育电影的女性母题与性别叙事
一、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优先
二、体育电影的励志主题及身体叙事
三、体育电影的性别叙事
四、中国体育电影的女性被看及其他
第三章体育影像与国家形象传播
节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一、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体育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三、体育传播符合现代国家形象构建的传播策略
第二节体育电影叙事与国家形象传播
一、体育影像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
二、体育叙事伦理与国家形象塑造
第三节体育电影思想与国家形象变迁
一、救亡图存思想与东亚病夫的国家形象
二、保家卫国体育思想与自力更生的国家形象
三、振兴中华体育思想与改革发展的国家形象
四、自我的体育思想和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
第四章历史之光:旧中国的体育影像
节苦难中勃兴的旧中国体育电影
一、20世纪20一30年代中国的体育科教电影
二、20世纪20一30年代中国的体育新闻纪录电影
三、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体育故事电影
第二节《体育皇后》:中国早期体育电影的无声奇迹
一、体育思想的先锋
二、中国电影女性形象的重塑
三、美国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借鉴
四、视听语言的创新
第五章政治话语: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身份
节十七年新中国体育电影的曙光
一、十七年中国体育纪录电影
二、十七年中国体育科教电影
三、十七年中国体育故事电影
第二节家园意识:谢晋的体育电影风格
一、谢晋体育电影三部曲
二、谢晋体育电影特点
三、谢晋电影模式讨论
第六章家国天下:80年代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高潮
节零的突破:80年代中国纪录、科教电影的兴盛
一、80年代中国体育纪录电影
二、80年代中国体育科教电影
第二节主题重塑:80年代的中国体育故事电影
一、80年代中国体育故事电影介绍
二、80年代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繁荣的社会学考察
第七章影视合流:世纪末中国体育电影的历史回落
节亚运之机:中国体育纪录、科教电影的没落时光
一、世纪末中国体育纪录电影
二、世纪末中国体育科教电影
第二节文化反思:世纪末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的沉沦
一、世纪末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简介
二、世纪末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的特点
第八章新世纪的中国体育电影
节奥运记忆:新世纪体育纪录电影的历史荣光
一、北京奥运会的纪录电影
二、《缘聚羊城》:部亚运官方纪录电影
第二节生命叙事:新世纪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的共同主题
一、新世纪中国体育故事电影简介
二、新世纪中国体育故事电影兴盛的表现
三、新世纪体育故事电影兴盛的社会学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体育影像进行历史梳理,分析中国体育影像的历史沉浮和五次高潮:早期体育电影的民族精神彰显时期;社会主义体育电影时代颂歌时期;上世纪80年代体育电影政治主题个性化表达时期;世纪末体育电影个人主题向政治主题渗透时期以及新世纪体育电影奥运情结与人文精神彰显时期,提出了不同时期的体育影像的特点。通过对体育和电影的属性和功能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电影史料的影像纪录、运动形象普及、体育精神视听宣扬、体育娱乐大众普及和体育教育视听传播等功能。同时,结合体育影像的特点,论述了中国体育电影的运动美学与身体叙事、体育电影竞技美学与对抗叙事、体育电影暴力美学与励志叙事、体育电影超过美学与神话叙事、体育电影悲剧美学与人文叙事以及中国体育电影女性母题与性别叙事的方法与技巧。主要适合体育传播工作者以及学生使用。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体育影像传播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甚至是一种社会力量。我尤其被书中对“体育影像的审美变迁”的探讨所打动。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年代的体育影像,展现了人们在审美观念上的变化,以及影像技术发展如何推动了这种变化。从早期追求写实、纪实性的影像风格,到如今对视觉冲击力、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剪辑的追求,每一步都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演进。书中对于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色彩运用、节奏把控来营造独特的体育影像美学,有非常精彩的论述。我甚至能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这些影像时,本身就带着一种艺术家的情怀。此外,书中对体育影像中“人性”的捕捉也让我印象深刻。即使是宏大的赛事,最终也聚焦于运动员的拼搏、汗水、泪水,以及他们超越自我的精神。这些充满人性的瞬间,正是体育影像最动人之处。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体育影像的价值,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情感的连接,是人类精神的闪光点,是艺术的呈现。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中国体育影像传播的著作,书中宏大的视角和扎实的史料梳理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娓娓道来,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体育影像变迁史呈现在读者面前,从早期模糊的黑白胶片,到如今高清、多角度的现代影像技术,每一步都紧密地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民族自信的崛起息息相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体育赛事的影像分析,它们不仅仅是记录,更是时代精神的缩影。例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国人观看体育比赛时的集体情绪、观看场景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热血与激情。此外,书中对于影像传播媒介的演变也做了深入的探讨,从最初的电影院放映、报刊杂志刊登,到后来的电视转播,再到如今互联网时代下的短视频、直播,每一个阶段的媒介变革都极大地影响了体育影像的传播方式和受众的体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影像如何从简单的记录工具,逐渐演变成塑造公众认知、传播体育文化、甚至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这种跨越时代的梳理,让我对体育影像的社会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珍贵影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现代史和体育发展史都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我看到,体育影像并非总是我们想象的那般轻松愉悦,它背后承载了太多时代的烙印和民族的情感。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体育影像风格的对比分析,让我窥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例如,早期影像中那种略显粗糙但充满力量的画面,反映了那个时代国家力量的凝聚和对体育事业的初步探索;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影像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国际化,画面也更加精美,这恰恰是社会开放、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直观体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边缘”体育项目影像传播的研究,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奥运项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多普通人参与的体育活动,展现了体育影像传播的普惠性。这种视角拓展,让我意识到体育影像不仅仅是关于顶尖运动员的表演,更是关于普通人的汗水、梦想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传递。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用生动的影像案例,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新视角的大门,充满了惊喜与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都非常突出,尤其是在体育传播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看来,它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案例资源。我被书中关于“体育影像叙事”的章节深深吸引。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影像内容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影像背后的叙事策略,分析了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蒙太奇手法、音乐配乐等元素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传递特定的体育精神和价值观。例如,书中对某个时代体育明星的影像塑造分析,揭示了影像如何帮助这些运动员从赛场上的英雄,升华为民族的偶像,这种符号化的过程,正是影像传播力量的体现。同时,书中也探讨了体育影像传播中存在的挑战和伦理问题,比如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和维护体育公平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应对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碎片化和失真问题。这些深入的思考,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体育影像传播的复杂性非常有帮助,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它鼓励我们以更批判、更专业的视角去审视体育影像。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学术专著,但读起来却异常吸引人。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现代化,善于将复杂的理论概念融入生动具体的影像案例中。书中对“体育影像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分析,让我对影像的社会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体育影像如何被用作宣传工具,如何塑造公众对特定政治理念、国家制度的认知。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某个重要历史事件前后,国家如何利用体育影像来凝聚民心、提升民族自豪感的研究。这些影像不仅仅是记录,更是精心构建的叙事,它们通过视觉符号和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这种力量是巨大的,也引发了我对当前体育影像传播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辨别和理解影像所传递的深层信息?这本书不仅让我回顾了中国体育影像的百年历程,更让我对影像的社会影响力有了更加警惕和深入的审视。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思考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