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音乐家协会师范基本乐科教育分会用书: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题词
序
乐理的教与学
章 音长
节 记谱法的种类
第二节 谱表 谱号
第三节 音符
第四节 休止符
第五节 附点 复附点 延音线 延长记号
习题
第二章 音高
第六节 音名 唱名
第七节 半音 全音
第八节 音名分组法
第九节 变音 变音号
第十节 等音
习题
第三章 拍子 节奏
第十一节 拍子
第十二节 单拍子
第十三节 复拍子
第十四节 混合拍子
第十五节 变拍子
第十六节 一拍子
第十七节 散拍子
第十八节 弱起小节
第十九节 声乐曲和器乐曲的音符组合法
第二十节 节奏
第二十一节 连音符
第二十二节 切分音
第二十三节 拍子的表现功能
第二十四节 节奏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四章 速度 力度
第二十五节 速度
第二十六节 速度和音长
第二十七节 速度和拍子
第二十八节 速度的表现功能
第二十九节 力度
第三十节 力度级
第三十一节 力度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五章 多声部乐曲记谱法 常用省略记号 演奏方法记号
第三十二节 多声部乐曲记谱法
第三十三节 常用省略记号
第三十四节 演奏方法记号
习题
第六章 音程
第三十五节 音程 旋律音程 和声音程
第三十六节 音程的度数和音数
第三十七节 由基本音构成的音程
第三十八节 增音程 减音程
第三十九节 怎样识别音程和构成音程
第四十节 协和音程 不协和音程
第四十一节 单音程 复音程
第四十二节 音程的转位
第四十三节 音程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七章 大调 小调
第四十四节 调式
第四十五节 大调 自然大调 大调中各音级的名称、标记和特性
第四十六节 升种大调 降种大调 大调的等音调 大调的五度循环圈
第四十七节 和声大调 旋律大调
第四十八节 小调 自然小调 小调中各音级的名称、标记和特性
第四十九节 升种小调 降种小调 小调的等音调 小调的五度循环圈
第五十节 和声小调 旋律小调 大小调式的相互影响
第五十一节 同音列大小调
第五十二节 同主音大小调
习题
第八章 民族调式
第五十三节 五声调式
第五十四节 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
第五十五节 之调式 为调式
第五十六节 非五声基础的七声自然调式
习题
第九章 和弦
第五十七节 和弦 三和弦
第五十八节 大、小调的正三和弦
第五十九节 大、小调的副三和弦
第六十节 七和弦
第六十一节 属七和弦
第六十二节 导七和弦
第六十三节 和弦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章 变化音系 半音音阶
第六十四节 变化音系
第六十五节 变化音的表现功能
第六十六节 半音音阶
第六十七节 半音音阶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一章 调式音动律
第六十八节 调式音动律
第六十九节 大、小调式音动律
第七十节 大、小调式确定法
第七十一节 五声调式音动律
第七十二节 五声调式确定法
第七十三节 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音动律
第七十四节 以五声为基础的七声调式确定法
第七十五节 非五声基础的七声自然调式音动律
第七十六节 非五声基础的七声自然调式确定法
第七十七节 调式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二章 调性变换
第七十八节 调性变换
第七十九节 调式交替
第八十节 转调
第八十一节 调性变换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三章 移调
第八十二节 移调的应用
第八十三节 移调的方法
习题
第十四章 装饰音
第八十四节 装饰音
第八十五节 倚音
第八十六节 波音
第八十七节 回音
第八十八节 颤音
第八十九节 装饰音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五章 曲调 织体
第九十节 曲调
第九十一节 曲调的动向
第九十二节 曲调的划分
第九十三节 曲调的结构
第九十四节 曲调的表现功能
第九十五节 织体
第九十六节 织体的表现功能
习题
第十六章 音色
第九十七节 音色的形成
第九十八节 音的自然色彩 音的艺术色彩
第九十九节 色度差
百节 音色的表现功能
习题
附录 音乐术语
《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内容除包括记谱方法、基本知识(音长、音高、拍子、节奏、速度、力度、音程、大小调式、民族调式、和弦、调性变换、装饰音、曲调、织体等)两部分外,为了配合合视唱练耳两个分卷的需要,作者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增编了一些新的章节。如为培养节奏感的“力度级”和提高音高感的“音色”(如自然色彩、艺术色彩、色度差等),以及为分析民族调式的“调式音动律”等。《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音乐要素原理阐述中,提供了较多的音乐作品实例,避免了单纯理论的枯燥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基础知识。《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也可作为艺术院校、教育、进修院校、中师、幼师、文化馆(站)办班的教材,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爱好者也不失为一本良好的自学参考书。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音乐学习经验的“老兵”,我对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乐理教材都持保留意见,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学院派,脱离了音乐实践;要么就是过于简化,牺牲了理论的深度。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它的理论深度足以应对高难度的专业考试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探讨都挖掘得很深,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但同时,它又非常注重“可操作性”,书中给出的练习和例题,无一不是精心挑选的,能够有效检验学习者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音乐思维。这种既有“高度”又有“广度”的特点,使得它不仅是备考的利器,更是一本可以长期放在案头,随时翻阅的音乐理论参考书。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发现它非常贴合考研或大专阶段的学习节奏。它的知识点覆盖面极广,几乎涵盖了所有核心的乐理范畴,且在某些重点和难点上进行了加深处理,明显是为更高阶的学习者准备的。更让我满意的是,书后的索引和术语对照表做得极其详尽,查找起来方便快捷,极大地节省了我在复习和整理笔记时的时间。这本教材的结构安排就像一个精心绘制的地图,清晰地标示出每一个知识点的方位和重要性,使得学习者能够有条不紊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从未如此清晰和全面过。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非常“沉稳而富有启发性”。它没有使用那种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学术腔调,但也不会为了追求轻松而流于肤浅。作者的笔触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偶尔会流露出对音乐艺术本身的热爱与洞察,偶尔一句精妙的总结,就能让人对某个知识点豁然开朗。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能感受到一种循循善诱的力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耳边耐心指导。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哲学性或美学性的乐理问题,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到位,它鼓励读者去“感受”音乐,而不是仅仅去“分析”音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培养一个成熟的音乐思维至关重要。
评分我对这本教材的学习体验简直可以用“茅塞顿开”来形容。我之前在自学乐理时,总感觉有些概念粘连在一起,逻辑链条不够清晰,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和声进行和调性转换时,常常会陷入迷茫。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非常擅长“庖丁解牛”,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贴合实际的音乐实例来阐释抽象的概念。作者的讲解逻辑层次分明,由浅入深,每一步的推导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心布局,确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停留在“是什么”。特别是那些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本书用独特的图示和类比,将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就感觉很扎实,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纸质感。封面设计简约大气,尤其是那个烫金的标题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典雅的气质。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值得一提的是,书页的纸张质量非常棒,摸起来很细腻,而且不易反光,这对于需要反复查看和在上面做笔记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侧边装订处处理得也很细致,翻阅起来很顺畅,不用担心书页会轻易脱落。每次把它从书架上拿下来,都有一种庄重感,仿佛在开启一场严谨的学术探索之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体现了出版社在出版制作上的用心和对读者的尊重,让人在使用过程中心情愉悦,更能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