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乐队配器基础 | 
| 丛书名: | 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吴远雄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54266 | 
| 出版年份: | 2011年8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419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8元 | 
| 实际重量: | 10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绪言
上篇 管弦乐队配器基础
章 管弦乐队概述
节 管弦乐队发展概况
第二节 管弦乐队的构成及总谱格式
第三节 管弦乐队的编制
第四节 管弦乐队在舞台上的位置编排
习题
第二章 管弦乐总谱的阅读与分析
节 关于总谱读法
第二节 阅读总谱的步骤
第三节 总谱阅读与分析实例
习题
第三章 弦乐组乐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小提琴
第三节 中提琴
第四节 大提琴
第五节 低音提琴
习题
第四章 木管组乐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长笛、短笛
第三节 双簧管、英国管
第四节 单簧管、低音单簧管
第五节 大管、低音大管
第六节 萨克管
习题
第五章 铜管组乐器
节 概述
第二节 圆号
第三节 小号
第四节 长号
第五节 大号
习题
第六章 打击乐器与竖琴
节 概述
第二节 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第三节 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第四节 竖琴
习题
第七章 各乐器组的配器
节 弦乐组的配器
第二节 木管组的配器
第三节 铜管组的配器
习题
第八章 管弦乐队的配器
节 旋律的配器
第二节 和声的配器
第三节 复调的配器
第四节 常用的配器手法
第五节 关于配器的布局
习题
第九章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简介
节 民族管弦乐队概述
第二节 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及排列形式
第三节 民族乐器简介之一——吹管乐器
第四节 民族乐器简介之二——打击乐器
第五节 民族乐器简介之三——弹拨乐器
第六节 民族乐器简介之四——拉弦乐器
第七节 各组乐器的音量比较及功能特点
习题
下篇 小乐队编配基础
第十章 小乐队编配概述
节 小乐队的概念及种类
第二节 小乐队总谱的基本格式
习题
第十一章 单旋律的编配
节 单旋律编配的特点
第二节 单旋律编配的手法
第三节 单旋律编配的实践
习题
第十二章 二声部的编配
节 二声部编配的特点
第二节 常见的第二声部写法
第三节 二声部编配的实践
习题
第十三章 多声部的编配
节 关于多声部编配的织体
第二节 多声部编配常用的伴奏织体类型
第三节 多声部编配的实例分析
习题
总谱阅读与分析谱例
1、管弦乐合奏:森吉德玛(贺绿汀曲)
2、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马洪业曲)
3、管弦乐合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本杰明·布里顿曲)
4、弦乐合奏:二泉映月(华彦钧曲吴祖强改编)
5、管乐合奏:边疆健儿进行曲(吴远雄曲)
6、管弦乐合奏:《红色娘子军》选曲——快乐的女战士(杜鸣心等曲)
7、管弦乐合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鲍罗丁曲)
8、合唱与管弦乐队:雨后彩虹(于之词 陆在易曲)
9、民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 彭修文编配)
10、民乐小合奏:丝路驼铃(刘锡津曲)
11、小管弦乐队合奏:牧歌(王酩编曲)
附录
附录一:管弦乐队常用乐器记谱音域与实际发音对照表
附录二:常用中国民族乐器记谱音域与实际发音对照表
附录三:管弦乐队常用乐器名称中外文及缩写对照表
附录四:移调乐器表
附录五:乐队常用术语与符号对照表
附录六:基本速度表
附录七:常用力度术语表
附录八:常用表情术语表
参考书目
《乐队配器基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管弦乐队配器基础,分别介绍了西洋管弦乐队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乐队构成、编制、各个乐器组的乐器法,以及管弦乐总谱的阅读与分析方法;下篇为小乐队编配基础,介绍小乐队的种类,以及为小乐队作单旋律编配、二声部编配、多声部编配的各种手法。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为方便学习者阅读与分析总谱,书中选编了11部完整的不同类型的总谱。书后还附有常用西洋管弦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音域对照表、管弦乐队乐器名称中外文对照表、移调乐器表、乐队常用术语与符号对照表、基本速度表等,以供查阅。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特色”配器思维的渗透。虽然基础理论是全球相通的,但吴老师能够将西方古典配器技法与我们东方的听觉习惯和乐器配置特点巧妙地融合起来。在讲解如何平衡民族管弦乐队与交响乐队的音响时,他的论述非常独到且富有远见。比如,在处理弓弦乐器的滑音和揉弦时,如何用管乐的某些音色去巧妙地衬托或模仿,这种跨文化的配器思路,是其他纯粹基于德奥传统的教材所不具备的深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东西方乐器放在一起演奏,而是真正探讨了如何让它们在听觉上达到和谐的“对话”。这对我这个既热爱西方交响乐,又对民族音乐有深厚情感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技巧,更是在培养一种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情怀的配器师的综合素养。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物超所值。我拿到的是新版教材,字体清晰锐利,乐谱示例的五线谱打印得极其工整,音符和记号的清晰度足以保证在快速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或误判。这一点对于学习配器法至关重要,错误的节奏或音高标记可能导致整个理论理解的偏差。此外,装订方面也做得非常扎实,厚厚的篇幅,经过反复翻阅和折叠查找,书脊依然完好如初,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使用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耐用性保障。而且,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可读性,很多复杂的声部交织关系,通过巧妙的色彩区分和布局,一下子就清晰明了,避免了传统乐谱阅读的压迫感。整体来看,从纸张的选择到最终的装订成册,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传播的尊重和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对于准备考研的学子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它清晰地标示出了重点和难点,那些历年考题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点,在书中都有加粗或特别提示。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考生的需求,他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像是在传授“应试技巧”。例如,在进行大型乐队配器分析时,书中给出的分析框架非常系统化,从宏观的结构布局到微观的声部进行,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引,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我不再需要自己摸索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复习体系,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知识体系。而且,配器法这个学科,非常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误区,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经典作品分析,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你不仅能写出合理的配器,更能写出有生命力的配器。可以说,有了它,考研的路上就多了一位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导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一绝,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蕴含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用色的大胆和排版的精妙,阅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感,即使是面对那些看似深奥的乐理知识,也能被巧妙地引导进去。翻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质感也非常舒服,墨香中带着一种学术的严谨性。作者在编排章节时,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从最基础的音高、节奏概念入手,层层递进,就像是为初学者铺设了一条平坦而又充满惊喜的音乐学习阶梯。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和声学部分的处理,那些复杂的和弦进行和转位变化,都被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即便是像我这样,对传统乐理有些基础畏惧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感觉。更不用说那些大量的范例和习题,设计得非常贴合实际乐队配器的需求,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完全体现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让人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教科书中的一股清流,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耳边循循善诱。他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配器中那些看似玄乎的“色彩感”、“织体平衡”等概念,拆解成了可操作的具体技巧。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不同乐器特性对比分析的那几章,比如管乐组和弦乐组在动态范围上的差异,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打击乐来增加节奏的颗粒感,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很少能找到如此深入且实用的论述的。每当遇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配器难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那个“拨云见日”的关键点。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效果会更好”,这种对内在逻辑的深挖,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配器哲学的启蒙读物。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拿起乐器进行实际的尝试,书本上的理论指导性极强,实践起来反馈立竿见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