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路风尘
定价:49.80元
作者:老潘,全名潘朝奉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3255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些摄影作品的共性,就是记录的不同的人,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和一张张善意温暖的笑脸。这些人们大多数源于社会底层,生活贫苦,物质缺乏。孩子们都在贫民窟里的泥坑里玩耍着,在垃圾场里翻滚着。但是,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在苦中作乐,他们可以用强大的乐观和坚强,让自己生活显得不是那么的糟糕。从他们身上,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求生和善良的本能。为了温饱而挣扎努力,精神快乐富足。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些美好瞬间,直抵人心。
内容提要
这些摄影作品的共性,就是记录的不同的人,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和一张张善意温暖的笑脸。这些人们大多数源于社会底层,生活贫苦,物质缺乏。孩子们都在贫民窟里的泥坑里玩耍着,在垃圾场里翻滚着。但是,他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在苦中作乐,他们可以用强大的乐观和坚强,让自己生活显得不是那么的糟糕。从他们身上,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求生和善良的本能。为了温饱而挣扎努力,精神快乐富足。他们创造出来的这些美好瞬间,直抵人心。
目录
旅行,起点的初衷,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People travel as they want to explore the world.
从2004年开始,现在依旧在路上。
I started travelling in 2004 and I am still travelling.
我承认,旅行真的会上瘾,如同罂粟花儿一样,艳美亦有毒,痛并快乐着。记得在印度孟买每天都守候着阿拉伯海的火红夕阳,在伊朗设拉子粉红清真寺沉醉于彩色鎏金光影中,在不丹王国和小喇嘛们一起踢足球遗忘了时光,在伊斯坦布尔的老城里漫步迷失了回家的路......点滴记忆如电影胶片般闪烁在记忆中。
I must admit that travelling is addictive, it brings me happiness even sometimes could be suffering too. I still remember the times when I waited for the sunset of Arabian sea in Mumbai, times when I fell in love by the magnificent Nasir-al-Molk Mosque in Iran, times when I played soccer with the young monks in Bhutan, and the times when I lost my way in the old town of Istanbul. These are unforgettable memories that spark my life.
在路上,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大程度的自由。旅程中遇到无数的人和事,都会让我们学习和成长,如同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We can reach the real freedom when you are travelling. People and things that we meet along the journey alway help us to grow up. Travelling is a mandatory lesson that everyone has to take in their life.
记得郭子鹰老师说过:人生,旅行,都是一场修行。
I remember Mr Guo Ziyin said, life and travel are both cultivate morality.
轮回的路上,千般跋涉,万种找寻,要的不过是一颗平常心。
In the circle of life, we strive to conquer all the challengers in order to find inner peace.
这些年,一直坚守着梦想,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在远方和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树下灯前,辗转难眠。也许,一个人要走很多的路,经历生命中无数突如其来的繁华和苍凉,才会变得从容。
I insisted to pursue my dreams these years, so did I try to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dream and reality, travel and family. I do struggle sometimes. Maybe we all have to walk a long way, encounter a lot of unexpected things, to finally know how to take it easy.
那些磕长头的人们,也许蓬头垢面,履步蹒跚,为了来世而苦苦修行,而我们除了对他们肃然起敬以外,更多的是自我觉省。
All I could do for people who prone in the dust to pilgrim and to pray for eternity, is to respect.
一个人,一个时代,不能没有信仰,更不能没有敬畏心。当这个时代的
道德底线一次又一次的被刷新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会去维护这个底线,源自人性的本能和对生命的敬畏。
One can not live without faith and reverence. When people are pushing the ethical boundaries, there will be other people who protect the good -beings and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instinct of human nature,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reverence.
人生不止欢笑热闹,孤独和忧伤也会如影随形,慢慢就学会了享受它们,就像和自己的影子手牵手。我们可以决定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Life is not always about joys, loneliness and sadness also acpany us all the time. We need to learn how to enjoy them and hold on to them, just like how you can hold the hand from your own shadow. You should always follow your heart.
始终相信,保持顺流而生的心态,人生才可以行云流水。
I always believe life will be much more smoother if we just go with the flow.
在通向信仰的路上,让我们煮酒慰风尘。
Let us cherish the dust from the road to faith.
作者介绍
老潘,全名潘朝奉,1977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职业导演。喜欢旅行,现任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天堂时光连锁书店的创办人。
这四本书的主题,都是关于信仰和爱。在佛教的六道轮回里,流淌着很多动人的情感和瞬间,人性的光辉时常闪耀着。这些摄影作品均来自作者原创,拍摄了整十年,深度记录了西藏风土人文,以及十几个佛教国家里,修行的僧侣、苦修的人们、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和乐观,信仰和心灵。通过这套书籍的出版,希望可以给更多读者带来温暖和感动。
文摘
序言
《风起时,她不语》 第一章:初见,微雨中的青石巷 润州市的初夏,总是带着一股湿润而清新的空气,偶有微雨,将青石板路洗刷得愈发光滑,也模糊了远处连绵的黛色山峦。苏婉柔推开陈旧的木门,一股淡淡的药草香混合着老宅特有的霉味扑鼻而来。这里是她外婆的老宅,坐落在润州市最古老的一条巷子里,巷子深处,连日光都显得有些稀薄。 苏婉柔此番前来,是为了处理外婆的后事。外婆是润州市有名的中医,一生悬壶济世,却也一生清贫。她的离开,对于苏婉柔而言,既是悲伤,也是一种解脱——至少,外婆不用再为生活奔波,不用再忍受病痛的折磨。 推开外婆的书房,里面陈设依旧。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泛黄的医书,书桌上还放着外婆未完成的药方。苏婉柔坐下,看着这些熟悉的物件,思绪飘回了小时候。她依稀记得,外婆总是坐在书桌前,一丝不苟地抄写着药方,或是用毛笔在纸上勾勒着复杂的穴位图。那时候的她,总喜欢趴在外婆的膝盖上,听她讲那些关于草药、关于病症的故事,那些故事里,藏着外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世人的慈悲。 雨滴顺着屋檐滴落,敲打在老宅的瓦片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苏婉柔拿起桌上一本厚重的医书,封面上用遒劲的字体写着“本草纲目”。她轻轻翻开,指尖划过那些熟悉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外婆曾经的温度。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苏婉柔有些意外,在这个连她自己都鲜少有人来打扰的巷子里,谁会在此刻来访?她起身,走到门口,透过门缝望去,只见一个陌生的身影站在雨中,身形颀长,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旧中山装,手中提着一个素色的布袋。 苏婉柔犹豫片刻,还是打开了门。 “请问,是苏外婆家吗?”来人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却又不失礼貌。 “是,”苏婉柔点了点头,“您是?” “我姓陆,陆延之。”男人微微一笑,雨水顺着他的额发滴落,在他脸颊上留下两条湿痕,“我……我与苏外婆有些旧识,听闻苏外婆……我便来看看,带了些东西。”他晃了晃手中的布袋。 苏婉柔请他进屋,陆延之脱下湿漉漉的外套,在门口挂好。他环顾四周,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却又不显得唐突。苏婉柔将他引到客厅,倒了一杯温水。 “您找我外婆有什么事吗?”苏婉柔问道,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个人并不只是简单的“旧识”。 陆延之接过水杯,轻声道:“苏外婆曾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过我,那时我身患重病,求医无门,是苏外婆用她的医术救了我一命。”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我一直想报答她,却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今日听闻噩耗,便赶了过来。” 苏婉柔听着,心里有些触动。外婆一生行医,救过无数人,却很少提起这些事。她默默地看着陆延之,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宁静和沉稳。 “您……您是哪里人?”苏婉柔问道。 “我一直在外面漂泊,”陆延之回答得有些模糊,“这次回来,也是因为一些事情,恰好路过润州市。” 两人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的雨声还在淅沥沥地下着。苏婉柔看着陆延之,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书卷气,但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沧桑。她感觉到,这个男人身上藏着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或许与外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先生,谢谢您来看望我外婆。”苏婉柔打破了沉默,“如果您不介意,可以留下来吃顿便饭,我这里还有些外婆生前常做的菜。” 陆延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点了点头:“多谢苏小姐的好意。” 那一顿饭,在一种平静而略带伤感的气氛中度过。陆延之话不多,但每一次开口,都显得很有分寸。他询问了苏外婆的生平,对苏外婆的医术赞不绝口,言语中充满了敬意。苏婉柔也从他的言谈中,窥见了外婆年轻时的一些故事,那些她从未听过的,外婆不曾提及的往事。 饭后,陆延之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向苏婉柔,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苏小姐,苏外婆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我……我一定会再来看您。” 看着陆延之消失在雨巷的身影,苏婉柔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觉得,外婆的离开,似乎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故事的开端。而那个名叫陆延之的男人,或许就是这个新故事里,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初夏的微雨,洗净了巷口的尘埃,也仿佛洗净了苏婉柔心中的迷茫。她看着空荡荡的书房,那些医书,那些药方,那些关于外婆的回忆,此刻在她的心中,似乎有了新的意义。她知道,外婆留给她的,不仅仅是这间老宅,还有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医术,以及关于人情世故的宝贵财富。 第二章:旧信,尘封的过往 安顿好外婆的后事,苏婉柔开始整理老宅。她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外婆的书信,希望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外婆生前生活点滴的线索,或许还能了解一些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外婆的另一面。 在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木箱里,她发现了一叠泛黄的信件。信纸边缘有些卷曲,字迹娟秀,却透露着一种年轻人的青涩和热情。收信人都是“婉柔外婆”。苏婉柔猜测,这或许是外婆年轻时的情书。 她好奇地打开其中一封,信纸上写着: “亲爱的婉柔, 收到你的来信,我心甚喜。可知我有多思念你?这几日,城里的桃花开得正好,我想起我们去年一同去山上采药,你摘的那一簇桃花,还插在我的花瓶里。可惜,我如今身在异乡,无法与你一同赏花了。 你提起你正在学习的医术,我甚是欣慰。医者仁心,切记,救死扶伤,乃是为人之本。切勿因为贪图名利而忘却了初心。我常教导你的,要用心去感受病人的痛苦,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说起来,我也有件大事与你分享。前些日子,我在一家医馆遇到了一个病人,他的病情很棘手,许多名医都束手无策。我为他诊治了几日,发现了一些新的思路。我打算将我的想法记录下来,但愿能对后人有所启迪。 对了,你上次提起的那位……嗯,那位总是来医馆送药材的青年,他最近可好?他为人正直,医术也颇有天赋,我希望他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天气转凉,注意保暖。 你的, 婉柔。” 苏婉柔一边读,一边轻轻摩挲着信纸。信中的“婉柔”显然是她的外婆,而落款的“婉柔”却让她感到一丝困惑。信中提到的“异乡”、“医馆”、“青年”,都让她对外婆年轻时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她继续翻阅,接下来的几封信,内容大致相似,都是外婆在外地写给“婉柔”的,信中提及了她的医术研究,她的生活感悟,以及对“婉柔”的嘱托。然而,在信件的夹缝中,她又发现了几封字迹完全不同的信。 这几封信的收信人也是“婉柔外婆”,但寄信人却是一个名叫“子轩”的人。信中的内容,更加直接和热烈,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深沉的爱意。 “亲爱的婉柔, 今日见到你,心头涌起万语千言,却不知从何说起。你站在药铺门前,阳光打在你脸上,我仿佛看到了仙子降临。我知你心中有牵挂,我也不敢多言。但请你相信,我愿为你付出一切。 你对我说,医术乃是救人的大道,要心怀慈悲。我明白。我愿追随你的脚步,将医术发扬光大,用我的双手,去帮助更多的人。 最近,我听闻了一些关于你的流言蜚语,那些无端的揣测,我听了十分心痛。请你相信,我绝不会相信那些,在你心中,永远是那个纯洁善良的婉柔。 这几日,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病症,我独自一人摸索,总是不得要领。若你能指点一二,我将感激不尽。 子轩” 这几封信,让苏婉柔对外婆年轻时的情感世界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她开始意识到,外婆的一生,并非只有行医的孤寂,或许还曾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 她继续在箱子里翻找,在最底下的夹层里,她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红木盒子。盒子锁着,她找来外婆生前常用的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 盒子里,放着几件物件。一对银质的耳坠,一个精致的丝帕,还有一个用红线系着的,小小的,干枯的桃花。在这些物件的下面,压着一本小巧的日记本。 苏婉柔的心砰砰直跳,她知道,自己即将揭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轻轻翻开日记本,扉页上写着: “婉柔,20岁生日,子轩赠。” 日记本的字迹,正是她在外婆书信中看到的,那个“子轩”的字迹。日记记录着她外婆年轻时的点点滴滴,记录着她与子轩的相遇、相知、相爱。 日记里写到,她的外婆名叫苏婉柔,而那个“子轩”,名叫顾子轩。他们是在一间小小的药铺里相遇的,顾子轩当时是一位学徒,而她的外婆,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中医师。子轩被外婆的医术和人品深深吸引,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日记里,也有外婆对于这段感情的纠结和犹豫。她顾虑着自己的医者身份,也顾虑着子轩家人的反对。但子轩的坚持和真诚,最终打动了她。 然而,随着日记的翻阅,气氛逐渐变得沉重。日记里开始出现关于“分离”、“阴谋”、“误会”的字眼。苏婉柔的心情也随着日记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19xx年x月x日。今日,子轩告诉我,他的家人反对我们的婚事,他将要被送往外地。我问他,是否真的爱我,他看着我的眼睛,说,‘婉柔,我此生只爱你一人,无论天涯海角,我都会回来找你。’我信他,我愿意等他。” “19xx年x月x日。一封信,一封来自子轩家人的信。信中说,子轩已经与一位大家闺秀订婚,让我不要再纠缠。我不敢相信,这一定是骗局。子轩,你为何不写信给我?你为何要这样对我?” “19xx年x月x日。我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说,子轩的婚约,是家族的安排,他无力反抗。信中还提到,我的存在,会给子轩带来危险。我……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日记在记录到这里时,戛然而止。没有结局,没有解释,只留下苏婉柔在外婆的日记本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她外婆年轻时,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个名叫顾子轩的男人,究竟去了哪里?为何他们的爱情,会以这样一种悲剧的方式收场? 苏婉柔拿起那枚干枯的桃花,仔细地看了看。也许,这朵桃花,是他们爱情最初的见证,也是他们故事的起点。而日记本的最后几页,那些未完成的文字,仿佛成了他们之间,无法弥补的伤痕。 苏婉柔意识到,她对外婆的了解,才刚刚开始。外婆的一生,不仅仅是悬壶济世,她也曾拥有过炽热的爱情,也曾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而这一切,都被这本小小的日记本,以及那堆泛黄的信件,默默地封存了起来。 她看着日记本,又看了看那封来自“子轩”的信,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去探寻这个故事的真相。她开始相信,那个在雨中出现的陆延之,或许与这段尘封的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章:往事,交织的命运 苏婉柔决定深入探究外婆的过去,她相信,外婆留下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故事。她再次翻看了陆延之留下来的布袋,里面除了几本书籍,还有一些零散的物件。她仔细地辨认着,其中有几件,是老式照相机中的配件,还有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 她回想起陆延之离开时,曾提到自己“一直在外面漂泊”,并且“路过润州市”。这番话,在苏婉柔听来,似乎有着更深的含义。她开始怀疑,陆延之的出现,并非巧合。 她再次联系了陆延之,借口想了解更多关于外婆年轻时的故事。陆延之很快答应了,他们约在了市中心一家安静的茶馆。 “苏小姐,找我有什么事吗?”陆延之依旧穿着那件有些旧的中山装,但眼神却比上次更加温和。 “陆先生,我想向您了解一些关于我外婆年轻时候的事情。”苏婉柔开门见山。 陆延之听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苏外婆,她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女性。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那时我生了一场重病,身体非常虚弱。她不计报酬,尽心尽力地为我医治,并且,她还给了我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她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希望,都要坚持下去。” “您说的‘希望’和‘坚持’,外婆也对我说过。”苏婉柔看着陆延之,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与外婆相似的气质,一种淡然却坚韧的力量。 “苏外婆……她年轻时,也经历过许多不易。”陆延之斟酌着词句,“我听闻,她年轻时,曾有一段感情,但似乎……并不顺利。” 苏婉柔心中一动,她知道陆延之一定知道些什么。“陆先生,您说的感情,是否与一个叫顾子轩的人有关?” 陆延之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顾子轩……我曾听说过这个人。”他说道,“那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传奇?”苏婉柔追问道。 “是的,”陆延之点了点头,“顾子轩,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摄影师,也是一位……嗯,一位思想非常前卫的年轻人。他与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走得很近,并且,他拍摄了许多具有社会意义的照片,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贡献了力量。” “摄影师?”苏婉柔感到更加意外。她从外婆的日记本里,只知道顾子轩是一位对医术颇有天赋的青年,却从未提及他的摄影爱好。 “是的。”陆延之接着说,“他和苏外婆,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后来发生了什么?”苏婉柔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真相。 陆延之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悲悯。“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许多有志之士,都受到了牵连。顾子轩……他当时因为拍摄的一些照片,牵涉到了一些敏感的事件,他被……被捕了。” “被捕了?”苏婉柔的心猛地一沉。 “是的。当时,顾子轩的家人,为了保住家族的声誉,与一些有权势的人达成了协议,将他……强行送往了国外。而苏外婆,在那段时期,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她为了顾子轩,也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选择离开润州市,隐藏起来。” “隐藏起来?”苏婉柔再次看向陆延之,他身上的气质,似乎与外婆当年隐藏身份后的经历,有着某种契合。“所以,外婆当年,并不是真的只是到‘外地’,而是……在躲避?” “是的。”陆延之的眼神变得更加深邃,“她当时,也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不再使用‘苏婉柔’这个名字,而是以‘婉柔’的身份,继续生活。而她所说的‘婉柔’,其实是指她自己。” 苏婉柔这才明白,为什么日记本的落款会是“婉柔”。原来,那是她外婆的化名,是她在隐姓埋名时,给自己取的另一个名字。 “那……顾子轩后来怎么样了?”苏婉柔小心翼翼地问道。 陆延之的眼神黯淡了下去。“我只知道,他去了国外,后来,就再也没有了消息。有人说,他在国外继续从事摄影,有人说,他……遭遇了不幸。但具体如何,我无从得知。” “那您……您又是怎么认识外婆的呢?”苏婉柔问道,她一直觉得陆延之的出现,并非只是简单的“旧识”。 陆延之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苦涩。“我与顾子轩,也算是一段渊源。我年轻时,曾受到顾子轩的帮助,他教会了我一些摄影的技巧,也给了我一些人生上的指引。后来,在他出事后,我曾试图寻找他,却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我听说,苏外婆在润州市行医,我才隐约觉得,她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人。” “所以,您是来寻找顾子轩的?”苏婉柔问道。 “我只是……想确认一下。”陆延之说道,“但我来得太晚了,苏外婆已经……离开了。” 苏婉柔看着陆延之,心中涌起一股怜悯。她知道,陆延之的到来,带着一份对过去的回忆,一份对故人的思念。而她的外婆,苏婉柔,也带着一段未了的情感,和一段隐秘的人生,永远地离开了。 “陆先生,谢谢您告诉我这些。”苏婉柔轻声说道,“外婆留下的日记和信件,让我对外婆有了新的认识。她不仅仅是一位医生,她也曾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子,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女性。” “是的。”陆延之赞同道,“苏外婆,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她的选择,她的坚韧,都值得我们铭记。” 苏婉柔看着陆延之,忽然问道:“陆先生,您还在继续拍摄吗?” 陆延之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是的,我还在继续。” “您拍摄的照片,有没有关于……关于那个时代的,或者关于顾子轩的?”苏婉柔好奇地问道。 陆延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这里面,是我珍藏的一些照片。”他打开盒子,里面摆放着几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物,衣着、风格都明显是那个年代的。“这些照片,都是我偶然间得到的。有的,是我自己拍摄的,有的,是我从一些旧物中搜集来的。我一直觉得,它们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段故事。” 苏婉柔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男子,眉宇间带着一丝桀骜不驯,眼神却又十分深邃。虽然有些模糊,但苏婉柔一眼就认出了,那就是顾子轩。 “这是……顾子轩?”苏婉柔激动地问道。 陆延之点了点头:“是的。这是我费尽心思才找到的,关于他的,为数不多的照片。” 苏婉柔看着照片,心中百感交集。她仿佛看到了外婆年轻时,与顾子轩一同走过的岁月。她知道,外婆的心中,一定一直深爱着顾子轩,只是,命运弄人,他们的爱情,终究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陆先生,”苏婉柔做出了一个决定,“我想,我需要去了解更多,关于顾子轩,关于外婆当年经历的一切。您愿意……和我一起吗?” 陆延之看着苏婉柔,眼神中带着一丝意外,也带着一丝欣慰。他看到,在苏婉柔的身上,有一种与外婆相似的勇气和决心。 “苏小姐,我非常愿意。”陆延之说道,“或许,我们能够一起,找到一些,属于他们的,真正的答案。” 茶香袅袅,氤氲着旧日的时光。苏婉柔和陆延之,两个因缘而聚的人,站在了同一条寻找真相的道路上。他们知道,外婆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悲剧,它交织着爱情、理想、时代,以及无数的无奈与坚持。而他们的探寻,也仿佛是在为那段被尘封的往事,重新赋予生命。 第四章:旧影,回响的青春 苏婉柔和陆延之的探寻,从润州市开始,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他们首先整理了外婆留下的所有物件,包括那本未完的日记、泛黄的书信,以及一些零散的证件。陆延之则提供了他搜集到的关于顾子轩的信息,包括他曾经活动的地点、一些他认识的人的名字,以及一些他拍摄过的摄影作品的线索。 他们首先来到了润州市的一个老旧的档案馆。陆延之根据自己掌握的线索,尝试查找当年顾子轩可能被牵涉的案件记录。在浩瀚的尘封档案中,他们找到了一个与顾子轩名字相似的案卷,记录着一些模糊的政治审查内容。虽然内容不多,但足以证明,顾子轩当年确实因为某些原因,受到了当局的审查。 “看来,外婆的猜测是对的。”苏婉柔看着档案,眼神中带着一丝悲伤,“他真的因为他的作品,而被卷入了麻烦。” 陆延之则更加谨慎。“这些记录非常有限,无法得知全部真相。但至少,可以证明,顾子轩的人生,在那个时代,是充满风险的。” 接着,他们根据顾子轩在润州市活动过的痕迹,走访了当地的一些老街区。他们找到了一些顾子轩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以及他曾经常去的照相馆。在一家已经搬迁的老照相馆的旧址,他们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曾经在那里工作的老人。 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但记忆力依然清晰。他回忆说,年轻时确实见过一位名叫顾子轩的摄影师,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但为人低调。老人还说,顾子轩当时与一位姓苏的年轻女医生走得很近,两人感情很好。 “这位姓苏的年轻女医生……”苏婉柔喃喃自语,心中再次想起外婆。 “他还记得,顾子轩当时拍摄了一组关于工人生活的照片,反响很大,但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老人补充道。 苏婉柔和陆延之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录下来,他们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指向真相。 之后,他们根据陆延之提供的信息,来到了上海。上海在那个时代,是文化艺术的中心,也是许多进步思想的汇聚地。陆延之相信,顾子轩在上海的活动,会留下更多的线索。 在上海,他们找到了一位曾经与顾子轩有过短暂接触的艺术家。艺术家回忆说,顾子轩当时确实在上海,并且参与了一些秘密的艺术活动,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艺术家说道,“他相信,艺术能够改变世界。” “他是否和您提过,他的感情生活?”苏婉柔问道。 艺术家想了想,说道:“他曾提起过一位心爱的女子,一位医生。他曾说过,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苏婉柔看着陆延之,他们都知道,这位艺术家口中的“心爱的女子”,就是苏婉柔的外婆。 艺术家还提到,顾子轩在离开上海的前夕,曾将一部分他的摄影作品托付给一位信得过的人保管,希望有一天,这些作品能够重见天日。 “您知道,这个人是谁吗?”陆延之急切地问道。 艺术家摇了摇头:“我只知道,这个人,也是一位摄影师,但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他当时住在法租界,似乎与顾子轩有很深的交情。” 苏婉柔和陆延之又开始了新的搜寻。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寻找这位神秘的摄影师。他们拜访了许多老艺术家、老报刊编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一位老收藏家的家中,看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黑白照片。照片的风格,与陆延之提供的照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照片的背面,赫然写着“顾子轩作品”。 “就是他!这些就是顾子轩的作品!”苏婉柔激动地说道。 陆延之拿起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群正在辛勤劳作的工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屈的精神。 “这些照片,才是他真正的价值所在。”陆延之感叹道,“他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还从收藏家那里得知,那位保管顾子轩作品的摄影师,名叫李明。李明在顾子轩离开后,一直默默地保存着这些作品,直到他年老时,才将这些作品托付给了当时的艺术学院。 苏婉柔和陆延之立即前往了那所艺术学院。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找到了当年由李明捐赠的顾子轩的作品集。 当他们看到那一大箱子的照片时,都被震撼了。照片中,有工人、农民、学生,有街头巷尾的景象,也有人们日常的生活。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和人文关怀。 在照片集的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封信,是李明写给顾子轩的。信中,李明详细地描述了顾子轩离开上海后的情况,以及他如何将作品托付给他保管。信中还提到,顾子轩在临走前,曾留下一句话:“告诉她,我一直在爱着她,无论在哪里,无论多久,我都会等她。” 苏婉柔看着这封信,眼泪模糊了双眼。她知道,外婆心中最后的遗憾,或许可以得到弥补了。 “‘告诉她,我一直在爱着她,无论在哪里,无论多久,我都会等她。’”苏婉柔轻声念着,她仿佛看到了外婆在收到这条信息时的眼神,一定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陆延之也默默地站在一旁,他知道,这段尘封的往事,终于有了可以被揭开的可能。 他们将顾子轩的作品,带回了润州市。在苏婉柔的提议下,他们决定举办一个摄影展,将顾子轩的作品公之于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被时代遗忘的摄影师,也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影像。 在摄影展的开幕式上,苏婉柔看着展出的每一张照片,心中充满了自豪。她知道,外婆一定为她感到骄傲。而陆延之,则默默地站在人群中,眼神中流露出一种释然。 他终于找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顾子轩,这位曾经给予他人生指引的男人,他的故事,他的理想,他的爱情,都在这些影像中,得到了最好的延续。 苏婉柔望着展出的照片,她知道,外婆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她的离去而结束。她的坚韧,她的爱情,她的理想,都将在这些影像中,继续闪耀,继续回响。 而她,苏婉柔,也因为这段探寻,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她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成为了一个故事的传承者,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陆延之看着苏婉柔,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缘分,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厚。他们共同经历了一段寻找真相的旅程,他们共同铭记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爱情。 在摄影展的出口处,苏婉柔看到了一张特别的照片。那是顾子轩拍摄的一张年轻女子的侧影,女子身穿一件素雅的旗袍,站在药铺门前,阳光洒在她身上,显得格外温柔。虽然照片有些模糊,但苏婉柔知道,那就是她年轻的外婆,那个眼神中充满着善良和坚韧的女子。 苏婉柔轻轻地抚摸着照片,她仿佛听到了外婆在耳边低语:“我的故事,也是你故事的一部分。” 她知道,这段尘封的往事,终于迎来了它的曙光。而她,将带着外婆的精神,继续前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充满希望和力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