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零基础国画入门教程:竹
定价:15.00元
作者:傅吉鸿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56751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内容的选择上,此套丛书选取了梅、兰、竹、菊、牡丹等题材分别成书,一是因为此类题材内容为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从审美传统上易于被读者接受;二是因为此类题材历来作为花鸟画的入门训练,易于我们理解传统文人画托物言志的思想情怀和典型的笔墨样式。学习中国传统花鸟画由此人手,无疑方便快捷。在内容的设置和编排上,我们力求做到注重实践,同时注重基础理论的阐发,突出技法讲解,从分步画法到章法构成层层深入,文字浅显易懂;在技法讲解之后辅以名作赏析,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技法层面,并从由“技”到“艺”的方向对读者进行引导:每册后附录有相关画论或历代诗咏题跋,既利于读者情感的陶冶,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题款的参照。
目录
工具
画竹概述
竿法
点节法
枝法
立竿生枝法
叶法
出枝生叶法
步骤解析
作者作品
名作欣赏
咏竹诗文集萃
作者介绍
傅吉鸿,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山水画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并获奖,并有学术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美术界》《中国教育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学术期刊。出版有《当代实力派画家傅吉鸿作品集》《蕉荫清风·傅吉鸿山水画小品选》《橘风·傅吉鸿的山水画》《21世纪中国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教育教材·中国画教程》等。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平时工作之余喜欢寻找一些能放松心情的艺术活动的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让我轻松入门的书籍。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吸引了。翻开后,里面的内容让我觉得非常惊喜。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书,而是将国画竹子的绘画技巧分解得非常细致,就像拆解一个复杂的模型一样。首先,它从最基本的线条和墨色运用开始,教你如何用毛笔画出有力量感和生命力的竹竿,如何表现竹节的质感,以及如何用不同浓淡的墨色来区分竹子的明暗和层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专门讲解了如何画竹叶,提供了各种角度、各种形态的竹叶范例,并且详细分析了每一笔的落笔和收笔,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能学会。书中的一些小练习,比如“一笔叶”的画法,或者如何快速勾勒出一丛竹子,都非常实用,让我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一些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通俗易懂,没有太多专业术语,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国画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对于我这种只想在周末放松一下,体验国画乐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让我感觉国画竹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完全没有国画基础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竹子那苍劲有力的形态和清雅脱俗的气韵心生向往,但总觉得无从下手。拿到这本书后,我的顾虑瞬间烟消云散。作者从最基础的笔法、墨法讲起,比如如何握笔,如何调墨,不同干湿浓淡的墨色如何表现竹子的层次感,都讲解得极其细致。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勾、皴、擦、点、染”这些基本技法的拆解,配合着图例,感觉就像有老师在一步步手把手地教我。而且,它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画很复杂的竹子,而是从画一根竹竿开始,然后是竹节,再到竹叶的组合,循序渐进,让我每一步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解了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竹子的画法,比如风中的竹、雨中的竹,这些都让我对竹子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范例也很有参考价值,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作品,而是非常贴近初学者的水平,让我在临摹的时候,既有目标,又不至于感到气馁。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学习国画竹子充满了信心,感觉我真的可以把心中的那份对竹子的喜爱,通过画笔表达出来。
评分最近,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境和表现力很感兴趣,特别是竹子那种坚韧不拔、清雅脱俗的形象,总能引起我的共鸣。但苦于自己完全没有绘画基础,对于如何下笔、如何用墨都一无所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书。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笔墨技巧开始,比如如何握笔,如何控制笔尖的力度和角度,如何调出不同的墨色,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画竹叶,从单片竹叶的形态、用笔,到不同方向、不同组合的竹叶的画法,都有非常详细的图解和说明。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竹子文化和美学的解读,让我不仅学会了画竹子,还更深入地理解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练习,发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画出初具雏形的竹子。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步骤和实用的方法,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国画的世界,让我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情有独钟,特别是竹子那种高洁、坚韧的品格,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然而,国画的学习门槛在我看来一直很高,尤其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迷失方向。这次偶然翻阅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上来就讲什么“意境”和“神韵”,而是非常务实地从最基本的技法入手。比如,关于如何用墨,书中就详细介绍了浓墨、淡墨、焦墨、枯墨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笔触的轻重、快慢来表现竹子的质感和动态。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它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画好竹叶,从一片竹叶的起笔、转折到叶尖的收笔,以及如何组合成竹叶的疏密、聚散,都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用“飞白”来表现竹子的空灵感,如何用“破墨法”来增加竹子的层次感,都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适度,字体清晰,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临摹了几次,虽然画得还很粗糙,但感觉已经掌握了些许门道。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严谨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国画竹子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希望。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国画竹子是文人雅士才能掌握的艺术,对于我这种生活在都市、接触传统文化较少的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国画竹子的绘画技法呈现在我面前。从最基础的笔墨控制,比如如何用侧锋勾勒出竹竿的挺拔,如何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竹子的阴影和质感,都讲得非常清晰。我尤其喜欢的是它对面部(竹节)和叶子的具体画法讲解,每一个笔触的走向,每一个墨色的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让我觉得好像真的能看到笔尖在纸上游走。书里还提供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竹子范例,从写意到工笔,从单竿到成丛,让我看到了竹子在国画中的无限可能性。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学术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在传授自己的心得。我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了几天,虽然画得还不够完美,但感觉自己真的能捕捉到竹子的神韵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国画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尝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