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听力练习 历史篇 #1-福斯特 #2-奥芬巴赫 #3-苏萨 #4-门德尔松 #5-维瓦尔第 #6-瓦格纳 #7-舒伯特 #8-赫伯特 #9-莫扎特 #10-奥尔福德 #11-拉赫玛尼诺夫 #12-格里格 #13-罗西尼 #14-亨德尔 #15-乔普林 #16-比才 #17-贝多芬 #18-穆索尔斯基 #19-杜卡 #20-德沃夏克 #2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22-莫利 #23-威尔第 #24-古诺 #25-柴科夫斯基 #26-巴赫 历史篇答案 乐理篇 #1-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打击乐器 #2-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打击乐器 #3-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打击乐器 #4-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打击乐器 #5-所有乐器 #6-所有乐器 世界音乐定位图 #1 #2 #3 #4 #5 世界音乐定位图答案 评估练习 如何使用评估练习 长笛 双簧管 大管 单簧管 中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 中音/上低音萨克斯管 次中音萨克斯管 小号/次中音号T.C. 圆号 长号/次中音号B.C. 大号 电贝司 组合打击乐器 小军鼓 学生演奏评估表 训练教程进度表 配套CD 五线谱 节奏卡 |
内容简介
这本《教师手册(2/管乐队现代化训练教程)》包含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料,能帮助您建立起一支出色的乐队。除了巩固乐理知识以外,本书还提供了有关世界音乐史的资料,供教师评估打分时参考使用。以上材料和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此外,本书还包含一张录有20首音乐片段的CD,学生可以听一听由交响乐团、室内乐队、不同乐器以及合唱团根据原作进行的演出。这张CD可以作为一系列听力练习的基本参考,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和辨别他们听到的和正在练习的曲目。“节奏卡”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提高视奏能力。特别设计的“评估练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教师确保乐队正在按部就班地掌握必要的识谱技巧。本书还包括其他记录评估和打分的统计表。配套CD包含了“教程”中所有演奏要点的完整录音,以及“赞美诗演奏要点”这一页上的5首赞美诗。本书所有材料都可以自由拆装、复印,便于乐队成员在课堂上使用。
阅读任何专业书籍,我最看重的就是其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律动乐器 管乐队现代化训练教程 教师手册2》的定位——聚焦于“训练”和“现代化”——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它是否引入了最新的管乐器呼吸法研究成果?在打击乐声部的整合上,如何平衡其在管乐队中的比重,避免喧宾夺主,同时又能发挥其点睛作用?这些都是在传统教材中往往被一笔带过,但在实际排练中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本书如果真的做到了“管弦乐教学参考资料”的级别,那么它对乐器音色法的讲解必然是深入到材质和工艺层面的,至少能引导教师了解不同品牌、不同材质乐器在音色上细微的差别,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演奏技巧来弥合这些差异,以达到统一的音色目标。最后,我希望这本手册在强调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能不失对音乐审美和情感表达的引导,毕竟,再完美的律动和技巧,也需要音乐的灵魂去驱动。一本好的教程,应该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平衡点。
评分当我翻阅那些介绍管乐队历史和发展脉络的教学资料时,常常会感到一种知识的滞后性,仿佛我们仍在用上个世纪的经验来指导今天的学生。这本书封面上赫然印着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几个字,立马让我对它的学术性和专业度有了更高的期许。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内音乐教育的重镇,其出品的教材往往带有深厚的学院派底蕴,但这本“训练教程”如果能成功地将理论深度与“律动”——这种更偏向于节奏感和现场感染力的现代元素——融合起来,那就太难得了。我设想其中一定包含了大量关于如何提升乐队“律动感”的独家秘笈,比如如何精确控制重音的层次,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这些都是提升管乐队从“合奏”迈向“合唱”的关键。 更不用说“教师手册”这个定位,意味着它必须是教师的参谋、备课的蓝图。它不该只是枯燥的乐谱分析,而应该提供详尽的排练计划、常见问题的诊断与解决策略。我非常好奇它在“管弦乐”教学参考这个部分,是如何将管乐队的演奏特点与交响乐团的精细要求进行衔接和过渡的。很多管乐队学生未来可能会走向交响乐团,这本书能否搭建起这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编制下的乐器使用逻辑,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一直觉得,管乐队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所有乐器在音色、力度上达到和谐统一,尤其是当不同的乐器组特性差异巨大时。这本《教师手册2》听起来像是对初级阶段训练的深化和扩展,它必然会针对一些更精微的演奏技巧进行剖析。我很想知道,它在处理“和声一致性”方面,有没有提供具体的听觉训练方案。比如,如何让长笛的高音部与大号的低音部在同一个空间感内“共振”,而不是各自为政。这种超越个体技巧层面的“整体塑造”,才是管乐队教学的艺术所在。 再者,作为“教师手册”,其对教学进度的规划必然是严密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学年或学期课程大纲,让教师可以对照检查自己的教学进度是否合理。它是否提供了针对特定难点曲目的“课前准备清单”?这些细节上的考虑,决定了一本手册是否能真正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如果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律动”来解决复杂的节奏型,比如复合拍号的快速适应,那它对于提升乐队的演奏效率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评分在众多的音乐教育读物中,能够同时涵盖“管乐队”、“管弦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综合性手册是极其稀缺的资源。这本《律动乐器 管乐队现代化训练教程 教师手册2》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准备的“瑞士军刀”。它不仅仅是关于“弹奏”的指导,更像是关于“管理”和“塑造”一支乐团的指南。现代化训练不仅仅意味着使用最新的练习曲,更重要的是教学思维的更新。我猜想,它可能涉及到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何进行分部视唱听写训练,甚至是如何处理青少年管乐队中常见的技术瓶颈。 对于一个专注于管乐队发展的教师而言,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学生们接触的音乐越来越多元化,从古典进行曲到流行改编,再到影视配乐,指挥对曲目风格的驾驭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本书的“现代化”标签,我理解为它对这些跨界融合的处理上,一定有独到的见解。例如,在处理铜管乐器复杂的滑音或木管乐器的快速音阶时,它是否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手指操”的、更具音乐性的训练方法?这才是真正体现一本优秀教程价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实用性,“律动乐器 管乐队现代化训练教程 教师手册2”——这个组合直接指向了管乐队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如何将传统的乐器训练与现代的教学理念相结合。我拿到这本手册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内容之详实和结构之严谨。手册的厚度本身就说明了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著作,而是真正深入到课堂实践中的工具书。尤其令人期待的是“附CD一”,在如今数字化教学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配套的音频资料对于管乐队的排练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想看,管乐队的训练涉及的声部众多,从木管的细腻到铜管的辉煌,再到打击乐的节奏把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有清晰、系统的方法论指导。这本手册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现代化训练”,想必其中必然包含了对音准、和声统一性,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录音技术进行自我评估的细致指导。对于一个正在努力提升自己乐队整体演奏水平的指挥老师来说,最怕的就是教学停滞不前,而一本能够提供“教程”和“参考资料”的手册,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是教学生如何演奏,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去“教”。我特别关注它在处理不同年龄段、不同基础水平学生差异化教学上的侧重点,毕竟管乐队的复杂性决定了“一刀切”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