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 聽力練習 曆史篇 #1-福斯特 #2-奧芬巴赫 #3-蘇薩 #4-門德爾鬆 #5-維瓦爾第 #6-瓦格納 #7-舒伯特 #8-赫伯特 #9-莫紮特 #10-奧爾福德 #11-拉赫瑪尼諾夫 #12-格裏格 #13-羅西尼 #14-亨德爾 #15-喬普林 #16-比纔 #17-貝多芬 #18-穆索爾斯基 #19-杜卡 #20-德沃夏剋 #21-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22-莫利 #23-威爾第 #24-古諾 #25-柴科夫斯基 #26-巴赫 曆史篇答案 樂理篇 #1-高音譜號 低音譜號 打擊樂器 #2-高音譜號 低音譜號 打擊樂器 #3-高音譜號 低音譜號 打擊樂器 #4-高音譜號 低音譜號 打擊樂器 #5-所有樂器 #6-所有樂器 世界音樂定位圖 #1 #2 #3 #4 #5 世界音樂定位圖答案 評估練習 如何使用評估練習 長笛 雙簧管 大管 單簧管 中音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 中音/上低音薩剋斯管 次中音薩剋斯管 小號/次中音號T.C. 圓號 長號/次中音號B.C. 大號 電貝司 組閤打擊樂器 小軍鼓 學生演奏評估錶 訓練教程進度錶 配套CD 五綫譜 節奏卡 |
內容簡介
這本《教師手冊(2/管樂隊現代化訓練教程)》包含豐富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料,能幫助您建立起一支齣色的樂隊。除瞭鞏固樂理知識以外,本書還提供瞭有關世界音樂史的資料,供教師評估打分時參考使用。以上材料和其他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係。此外,本書還包含一張錄有20首音樂片段的CD,學生可以聽一聽由交響樂團、室內樂隊、不同樂器以及閤唱團根據原作進行的演齣。這張CD可以作為一係列聽力練習的基本參考,幫助學生更好認識和辨彆他們聽到的和正在練習的麯目。“節奏卡”可以用來幫助學生提高視奏能力。特彆設計的“評估練習”這一內容,可以幫助教師確保樂隊正在按部就班地掌握必要的識譜技巧。本書還包括其他記錄評估和打分的統計錶。配套CD包含瞭“教程”中所有演奏要點的完整錄音,以及“贊美詩演奏要點”這一頁上的5首贊美詩。本書所有材料都可以自由拆裝、復印,便於樂隊成員在課堂上使用。
當我翻閱那些介紹管樂隊曆史和發展脈絡的教學資料時,常常會感到一種知識的滯後性,仿佛我們仍在用上個世紀的經驗來指導今天的學生。這本書封麵上赫然印著的“上海音樂齣版社”幾個字,立馬讓我對它的學術性和專業度有瞭更高的期許。上海音樂學院作為國內音樂教育的重鎮,其齣品的教材往往帶有深厚的學院派底蘊,但這本“訓練教程”如果能成功地將理論深度與“律動”——這種更偏嚮於節奏感和現場感染力的現代元素——融閤起來,那就太難得瞭。我設想其中一定包含瞭大量關於如何提升樂隊“律動感”的獨傢秘笈,比如如何精確控製重音的層次,如何處理樂句的呼吸感,這些都是提升管樂隊從“閤奏”邁嚮“閤唱”的關鍵。 更不用說“教師手冊”這個定位,意味著它必須是教師的參謀、備課的藍圖。它不該隻是枯燥的樂譜分析,而應該提供詳盡的排練計劃、常見問題的診斷與解決策略。我非常好奇它在“管弦樂”教學參考這個部分,是如何將管樂隊的演奏特點與交響樂團的精細要求進行銜接和過渡的。很多管樂隊學生未來可能會走嚮交響樂團,這本書能否搭建起這座橋梁,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編製下的樂器使用邏輯,將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在眾多的音樂教育讀物中,能夠同時涵蓋“管樂隊”、“管弦樂”和“教學參考資料”的綜閤性手冊是極其稀缺的資源。這本《律動樂器 管樂隊現代化訓練教程 教師手冊2》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指揮傢準備的“瑞士軍刀”。它不僅僅是關於“彈奏”的指導,更像是關於“管理”和“塑造”一支樂團的指南。現代化訓練不僅僅意味著使用最新的練習麯,更重要的是教學思維的更新。我猜想,它可能涉及到如何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何進行分部視唱聽寫訓練,甚至是如何處理青少年管樂隊中常見的技術瓶頸。 對於一個專注於管樂隊發展的教師而言,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學生們接觸的音樂越來越多元化,從古典進行麯到流行改編,再到影視配樂,指揮對麯目風格的駕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本書的“現代化”標簽,我理解為它對這些跨界融閤的處理上,一定有獨到的見解。例如,在處理銅管樂器復雜的滑音或木管樂器的快速音階時,它是否提供瞭不同於傳統“手指操”的、更具音樂性的訓練方法?這纔是真正體現一本優秀教程價值的地方。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乍一看就帶著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和實用性,“律動樂器 管樂隊現代化訓練教程 教師手冊2”——這個組閤直接指嚮瞭管樂隊教學中的核心環節:如何將傳統的樂器訓練與現代的教學理念相結閤。我拿到這本手冊時,最直觀的感受是它內容之詳實和結構之嚴謹。手冊的厚度本身就說明瞭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理論著作,而是真正深入到課堂實踐中的工具書。尤其令人期待的是“附CD一”,在如今數字化教學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配套的音頻資料對於管樂隊的排練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 想想看,管樂隊的訓練涉及的聲部眾多,從木管的細膩到銅管的輝煌,再到打擊樂的節奏把控,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有清晰、係統的方法論指導。這本手冊如果能夠真正做到“現代化訓練”,想必其中必然包含瞭對音準、和聲統一性,以及如何利用現代錄音技術進行自我評估的細緻指導。對於一個正在努力提升自己樂隊整體演奏水平的指揮老師來說,最怕的就是教學停滯不前,而一本能夠提供“教程”和“參考資料”的手冊,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不僅是教學生如何演奏,更重要的是,教會教師如何更有效地去“教”。我特彆關注它在處理不同年齡段、不同基礎水平學生差異化教學上的側重點,畢竟管樂隊的復雜性決定瞭“一刀切”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評分閱讀任何專業書籍,我最看重的就是其內容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律動樂器 管樂隊現代化訓練教程 教師手冊2》的定位——聚焦於“訓練”和“現代化”——讓我對它充滿瞭好奇。它是否引入瞭最新的管樂器呼吸法研究成果?在打擊樂聲部的整閤上,如何平衡其在管樂隊中的比重,避免喧賓奪主,同時又能發揮其點睛作用?這些都是在傳統教材中往往被一筆帶過,但在實際排練中卻至關重要的環節。 這本書如果真的做到瞭“管弦樂教學參考資料”的級彆,那麼它對樂器音色法的講解必然是深入到材質和工藝層麵的,至少能引導教師瞭解不同品牌、不同材質樂器在音色上細微的差彆,並指導學生如何通過演奏技巧來彌閤這些差異,以達到統一的音色目標。最後,我希望這本手冊在強調技術訓練的同時,也能不失對音樂審美和情感錶達的引導,畢竟,再完美的律動和技巧,也需要音樂的靈魂去驅動。一本好的教程,應該是技術與藝術的完美平衡點。
評分我一直覺得,管樂隊教學的難點在於如何讓所有樂器在音色、力度上達到和諧統一,尤其是當不同的樂器組特性差異巨大時。這本《教師手冊2》聽起來像是對初級階段訓練的深化和擴展,它必然會針對一些更精微的演奏技巧進行剖析。我很想知道,它在處理“和聲一緻性”方麵,有沒有提供具體的聽覺訓練方案。比如,如何讓長笛的高音部與大號的低音部在同一個空間感內“共振”,而不是各自為政。這種超越個體技巧層麵的“整體塑造”,纔是管樂隊教學的藝術所在。 再者,作為“教師手冊”,其對教學進度的規劃必然是嚴密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學年或學期課程大綱,讓教師可以對照檢查自己的教學進度是否閤理。它是否提供瞭針對特定難點麯目的“課前準備清單”?這些細節上的考慮,決定瞭一本手冊是否能真正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束之高閣的裝飾品。如果能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律動”來解決復雜的節奏型,比如復閤拍號的快速適應,那它對於提升樂隊的演奏效率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