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见证:中国文化二十年
定价:39.80元
作者:卢北峰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34608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重磅推荐:《寻梦山水间》 旅行必备的文化地图,隽永优雅的游记散文,纵情山水古城之间,追寻文化的足迹。 拍摄一张照片,也许只要几秒钟。但想要抓住那精彩的一瞬间却要等待多时。卢北峰用这样的坚持,摄影几十年,真实地记录着每个时代的人们,也记录着那个时代发生的事。在这一个个影像里,寻找我们丢失的那些年,也寻回当年的自己。卢北峰用他精心等待的每一瞬间,向一个时代的亲历者和后来者讲述有那么一个时代,有那么一些人,有那么一些事……
内容提要
本书汇集了知名摄影师卢北峰先生20年来的人物摄影作品。作者通过镜头记录下来一批年龄跨度近一个世纪的知名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如王菲、韩寒、冯小刚、刘国梁、萧乾等。书中的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和意义,记录着一个时代,也见证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目录
1992
冯小刚
1993
田震
王洛宾
林子祥
叶倩文
骆玉笙
1994
谭盾
陈琳
那英
陈道明
……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5
2006
2007
2008
2013
1993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3
2004
2005
2006
2008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见证·对话
后记
卢北峰获奖名录
作者介绍
卢北峰,北京青年周刊副主编,摄影师。毕业于部队院校。1992年考入北京青年报任摄影记者,后任摄影部副主任。2004年调入北京青年杂志社。在中国举办的各类新闻和艺术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奖。2003年出版纪实类图书《镜头说话》,2011年出版画册《生于80’s 》。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见证:中国文化二十年》,书号是9787553460895,出版社是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的,绝不仅仅是对于“中国文化”这个宏大概念的某种笼统认知,而是如潮水般涌来的种种景象、声音、甚至气味。它像一个精心打磨的万花筒,每一次转动,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中国文化的变迁可以如此迅猛而又深刻。它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冰冷而遥远的文字,而是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变革的洪流之中。那些曾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符号,如今在书中被赋予了新的解读,它们或在时代的浪潮中激流勇进,或在悄无声息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感受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张力,看到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在这一切背后,是无数个体在这场文化巨变中的思索、挣扎与创造。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文化的联系,那些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不经意间的传承,都在这本书的映照下,变得愈发清晰而有力量。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看见”,看见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看见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看见那些正在发生的,以及即将发生的。
评分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在场感”。它没有给我一种“历史书”的疏离感,而是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二十年的文化变迁。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描绘了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文化潮流,那些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那些引发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我看到了那些熟悉的符号,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歌曲、电影、电视节目,以及那些曾经影响过我思想的观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曾经的模样,也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变化。我看到了技术的进步如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了文化的生态;我看到了全球化的浪潮如何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也在重塑着我们的文化认同。它让我回忆起很多被遗忘的片段,也让我对当下正在发生的文化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见证”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起去感受、去思考、去定义这个时代的文化。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一种“共情”的力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文化现象,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文化现象背后的人,去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我仿佛能够理解那些在文化转型时期,那些个体所经历的困惑、选择和成长。无论是艺术家对创新的执着,还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亦或是学者对文化的反思,这本书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现。我看到了文化是如何成为人们表达自我、寻求认同的重要途径,也看到了文化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它没有回避那些争议与冲突,反而将它们呈现得更加真实,让我认识到文化发展并非一路坦途,而是在不断的碰撞与磨合中前进。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韧性与活力,也看到了它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默默为中国文化付出的人们,也让我对中国文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心灵世界的窗户。我不再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文化”,而是仿佛能听到来自各个角落的声音,感受到不同群体的喜怒哀乐。它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模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个体故事,展现了二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的细微肌理。我看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发生转变,看到了他们在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思潮时,是如何做出选择,又是如何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那些关于艺术、关于音乐、关于电影、关于生活方式的片段,都如同碎片化的记忆,却又在作者的巧妙编织下,构成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卷。我能感受到年轻人对新事物的热情与迷茫,也能体会到老一辈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坚守。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让我对“文化”有了更具象、更贴近人性的理解。它让我明白,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在日常的点滴中,在每一次的呼吸与碰撞中,共同孕育、滋养和演变而来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的“人情味”,看到了它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烙印。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中国文化”的演变,更像是在记录一种时代的精神脉搏。它捕捉到了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压抑的渴望,是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中爆发出来;看到了那些曾经被视为禁忌的议题,是如何逐渐被公开讨论;看到了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声音,是如何逐渐被听到。书中描绘的种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新兴的艺术形式,还是互联网的兴起,亦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深深地烙印着这个时代的特质。我仿佛能触摸到那种躁动不安,那种对未来的憧憬,那种在快速变化中寻求自身定位的集体焦虑。它让我意识到,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这本书所呈现的,是一种充满活力与复杂性的文化图景,它既有令人欣喜的进步,也有值得深思的挑战。它让我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有了更多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