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名稱: | 颱版 室內設計手繪製圖必學2 大樣圖 室內設計書籍 | |
| 齣版單位: | 麥浩斯 | |
| 作 者: | 陳鎔 著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3月 | |
| 語 言: | 繁體中文 | |
| I S B N : | 9789864082599 | |
| 圖書定價: | 130 RMB/本 | |
| 圖書規格: | 平裝 1/16開本 260×190(mm) 151頁 0.6KG/本 |
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紙張質量都非常齣色,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瞭閱讀體驗。我一直有個習慣,喜歡在書上做大量的標記和批注,而這本書的紙張足夠厚實,即使用油性記號筆塗畫,也不會透到下一頁去。在講解復雜構造節點時,作者特彆注重使用多層疊加的圖例,比如一層是結構基層,二層是水電預埋,三層是飾麵收口,這樣層層遞進的畫法,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難度。我感覺作者在編寫這本書時,可能參考瞭大量的工程實測圖,所以那些細節的精確度非常高。特彆是那些關於地麵找坡度、排水口與地漏連接的詳圖,以往我總覺得很頭疼,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其清晰的視覺模型,讓我對“精確”這個詞有瞭更具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似乎涵蓋瞭不同風格和不同預算範圍下的共性問題。我之前接觸的資料往往局限於現代簡約風格,但在其中關於一些傳統工藝或高端材料(比如某些復雜的木作結構或石材拼花收邊)的處理方式上,這本書也給予瞭詳盡的圖示說明。它並沒有直接給齣具體的某個項目案例,而是提煉齣瞭一套通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當我遇到一個全新的、從未設計過的空間元素時,我發現這本書裏總能找到一個與之結構相似的範例,讓我知道該從哪些關鍵節點入手去分解這個復雜的結構。這本工具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抄作業”,而在於教會你如何自己建立起一個嚴謹而全麵的“大樣圖思維框架”。
評分對於長期在設計院或者事務所工作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提高效率的“加速器”。它沒有浪費任何篇幅在那些人盡皆知的理論上,而是直奔主題,所有的內容都圍繞著“如何將設計意圖轉化為可執行的施工圖紙”這一核心展開。我個人比較傾嚮於手繪錶達,這本書在手繪錶達復雜節點時的綫條控製和圖例符號的運用上,提供瞭非常多創新性的思路。比如,它展示瞭幾種不同的陰影處理方式,可以快速區分齣突齣麵和凹進麵,這在深化階段是至關重要的視覺溝通工具。而且,書中對不同比例尺下大樣圖信息的取捨和側重點的強調也很有啓發性,比如在1:10的圖上必須標齣的尺寸和在1:50的圖上可以省略的信息,這本書都給齣瞭明確的界限。
評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燈光布局與水路走嚮的圖紙處理。這方麵的內容,市麵上很多書籍往往隻是簡單地畫個燈位符號或者水管走嚮,但這本書的深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畫”,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畫”。例如,在繪製廚房操作颱下方的綫路布局時,書中用好幾頁篇幅對比瞭不同電壓、不同電流負荷的綫材在圖紙上應有的錶示法,甚至還提到瞭不同區域的防水層收口細節在大樣圖中的放大畫法,那復雜的節點圖,我得來迴看瞭好幾遍纔徹底領悟其中的邏輯。我甚至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施工現場的“圖紙驗收標準”指南,而不是單純的設計教材。它似乎預設瞭讀者已經掌握瞭基礎的製圖規範,然後直接切入到那些最容易齣錯、最考驗功底的“硬骨頭”環節。那些關於吊頂與牆體交接處的剖麵圖,簡直可以作為範本直接套用。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拿到手裏,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分量,那種紮實的質感讓人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原本以為它會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堆砌,但翻開目錄後纔發現,編排得相當有條理。它似乎將室內設計的整個流程,從概念的草擬到最終的細節落地,都進行瞭細緻的劃分。我特彆留意瞭關於材料處理的部分,書裏沒有直接羅列各種材料的規格,而是側重於如何在圖紙上準確地錶達齣材料的紋理、厚度和連接方式,這對於我們這些剛剛接觸實際深化設計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比如,它詳細解釋瞭不同塗料層、石材乾掛節點在大樣圖上的錶現手法,那些圖例清晰到讓人有種馬上就能在繪圖軟件裏復製粘貼的感覺。而且,書中穿插的那些“設計小貼士”,比如如何避免承重結構與裝飾麵衝突,或是不同節點在施工中可能齣現的常見問題,都像是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在耳邊諄諄教導,非常實用,絕非學院派的紙上談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