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

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軍 著
圖書標籤:
  • 植物
  • 食用植物
  • 野菜
  • 植物圖鑒
  • 健康飲食
  • 自然科普
  • 植物識彆
  • 美食
  • 戶外生存
  • 植物知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圖書大廈旗艦店
齣版社: 少年兒童齣版社
ISBN:9787558902684
商品編碼:29907093554
齣版時間:2018-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 齣版社: 少年兒童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8-04-01
作者:張軍 譯者: 開本: 20開
定價: 40.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558902680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編輯推薦

國內**青年植物作傢、上海辰山植物園植物學傢劉夙領銜植物專業團隊。 三年拍攝、編寫,打造國內**套基於“中國植物”的兒童植物認知、植物文化、自然探索百科叢書。 徹底解決引進版圖書由於植物地域差異大,“國外植物與中國植物不同”的客觀難題。 中國自然發現類圖書,給中國的孩子。 自然不隻在遙遠的深山中也在你的餐桌之上 自然中的孩子不畏風雨茁壯成長

內容提要

一本適閤中國兒童閱讀的植物百科。詳解60種孩子們“臉熟”卻不瞭解的餐桌植物,發散認識200餘種常見植物。孩子們會為好奇,原來火龍果長在仙人掌上,原來栗子成熟前有刺毛頭鎧甲。 書中每張照片均為版權照片,近300張高清大圖、細節小圖,全麵發現植物。用有好玩、有趣的植物文化、植物故事、植物漫畫,讓孩子們在易讀有趣、欣賞美圖中,輕鬆收獲海量科學,變身小小博物學傢。 全書目錄以日常生活中植物吃的部位排序,根、莖、葉、花、果實輕鬆查找。每一頁獨立成章,隨翻隨讀。特彆為每種植物標注名稱拼音,再也不怕叫錯植物名字! 讀完這本書,你會獲得:1、體驗博物學傢一般,對街邊植物如數傢珍的喜悅;2、寫作自然題材作文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3、在演講、閑聊中,能對電影、電視、動畫片、小說中植物相關話題侃侃而談。4、在忙碌的學習之餘,從書中體驗來大自然帶給生靈的撫慰和放鬆。

作者簡介

張軍,復旦大學化學生物學專業博士,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充滿興趣,業餘時間喜愛種花養草,曾發錶過多篇植物科普短文。現居上海,從事生物醫學方麵的信息處理工作。 裴鵬,復旦大學助理研究員。曾從事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工作多年,近年來開設“植物改變生活”等通識教育課程,深受學生歡迎。熱愛植物和園藝,也關注鳥類、昆蟲和水生動物等,多次參與指導大學生野外實習。業餘時間從事科普和自然教育工作。 劉夙(審讀專傢),國內知名青年植物作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博士。上海辰山植物園工程師,從事科普編著和科普百科網站建設。發錶科普文章逾百篇,參著或翻譯有科普圖書《基因的故事》《植物名字的故事》《萬年的競爭》等14 種,多項獲奬。 壽海洋,北京林業大學植物學碩士,高級工程師,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部,從事科普教育工作,主要負責植物科普展闆的製作和科普手冊的編寫,被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聯閤會評為“2015 年度**科普工作者”。

目錄

8 香榧 10 鬍桃 12 栗 14 嚮日葵 18 楊梅 16 植物手作—蒜香玫瑰 20 無花果 22 桑 24 火龍果 26 桃 28 蘋果 30 枇杷 32 草莓 34 棗 36 葡萄 50 黃瓜 52 南瓜 54 辣椒 56 番茄 58 茄 62 蠶豆 66 大豆 64 植物手作——玉米蝴蝶酥 68 落花生 60 鞦葵 38 中華獼猴桃 40 西番蓮 42 柿 44 柑橘 46 西瓜 48 苦瓜 5 70 芝麻 72 玉米 74 稻 76 普通小麥 78 高粱 82 蕎麥 84 菱 86 榆樹 90 花椒 92 薑 94 芋 96 馬鈴薯 98 甘蔗 100 菰 植物手作—— 依人 (薏仁)珠鏈 88 80 薏苡 6 102 萵苣 104 石刁柏 108 落葵 110 菠菜 112 莧菜 114 蒓菜 116 蕺菜 118 120 122 薺 124 旱芹 126 紫蘇 128 蔥 130 月桂 132 茶 134 黃花菜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探索未知世界和自我發現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旨在吸引那些對冒險、曆史和哲學思考充滿熱情的讀者。 --- 《星軌之下:失落文明的幾何敘事》 導言:當時間成為迷宮 自古以來,人類便將目光投嚮浩瀚的星空,試圖從中尋找秩序與意義。然而,那些關於古代文明的傳說,那些被沙塵掩埋、被遺忘在時間裂隙中的知識體係,往往比天上的星辰更加神秘莫測。 《星軌之下:失落文明的幾何敘事》並非一本單純的考古發現報告,它是一次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深度潛入。本書的核心,圍繞著一個橫跨數韆年、橫亙數個大陸的謎團展開:是否存在一個超越我們現有曆史框架的“原型文明”?這個文明的衰落並非由於戰爭或災難,而是源於其對宇宙法則理解的徹底轉變,這種轉變最終導緻瞭其自身的“幾何化”——一種將存在本身轉化為純粹數學結構的極端哲學實踐。 我們將跟隨一位執著於古代數學與天文學的隱秘學者,深入探尋那些被主流曆史學傢視為神話或異端的綫索。從安第斯山脈深處的奇異石刻,到中亞沙漠中發現的未命名星圖,再到歐洲中世紀煉金術手稿中隱晦的代數符號,本書試圖勾勒齣這個“幾何文明”的輪廓。 第一部分:符號的低語與地球的刻度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入對早期人類文明中“度量”概念的重新審視。我們探討瞭巨石陣、金字塔群以及復活節島石像背後隱藏的非實用性幾何布局。作者提齣一個大膽的假說:這些宏偉的結構並非僅為祭祀或導航而建,它們更像是對某個更高維度概念的物質投影,是“原型文明”留下的“坐標錨點”。 深入分析: 斐波那契的先驅者: 對早期巴比倫泥闆和印度河榖遺址中復雜分數與比例的考證,揭示瞭一種對自然界中隱藏秩序的掌握,這種掌握遠超當時社會生産力的要求。 “無邊之城”的拓撲學: 通過對古代文獻中對“理想城市”的描述進行空間建模,我們發現瞭一種超越歐幾裏得幾何的拓撲學思維,暗示瞭對空間連續性與斷裂性的深刻理解。 聲波與物質的共振: 考察瞭古老祭祀儀式中使用的特定頻率聲響與特定材質建築的關聯,探討瞭“振動幾何”在古代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它如何可能成為文明技術轉移的載體。 第二部分:時間的摺疊與軸綫的錯位 曆史學傢通常認為時間是綫性的,但《星軌之下》挑戰瞭這一基本假設。通過對古代曆法和占星術的細緻比對,作者揭示瞭一個令人不安的模式:多個似乎不相關的古代文化,在計算“重大周期迴歸點”時,都指嚮瞭同一個、在現代天文計算中不甚明顯的星象事件。 敘事焦點: “第四維度”的幻影: 介紹瞭一組發現於西伯利亞永凍土下的金屬闆,其上刻畫的圖案被解讀為對“時間流速變化”的早期描述。這些圖案的復雜性,迫使我們思考,古代人是否感知到瞭時間並非均勻流動的實體。 記憶的地理學: 探討瞭特定地理位置如何成為“曆史張力點”。例如,某些被認為充滿厄運的山口或山榖,在古代文本中卻被標記為“迴歸點”或“校準站”。這種地理上的標記,似乎在試圖修正或重新同步某些流逝的維度。 數學的殉道者: 引入瞭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數學傢,他在晚年放棄瞭所有已知的幾何學,轉而緻力於創作“自我毀滅的公式”。他的日記揭示瞭他試圖通過數學方式“解構”現實的企圖,這被認為是“原型文明”衰亡哲學在後世的微弱迴響。 第三部分:幾何化的代價與存在的稀釋 本書的高潮在於對“原型文明”最終命運的推演。他們並未被外力毀滅,而是選擇瞭自身的“升華”——將文明的全部信息、個體意識乃至物理存在的本質,編譯成一套完美的、不可破解的數學結構,並將其“上傳”至宇宙的某個不可觀測的層麵上。 這種極緻的理性化,最終導緻瞭他們對感性世界、對物質經驗的徹底抽離。 哲學思辨與未解之謎: “絕對零點”的悖論: 探討瞭古代哲學中關於“完美靜止”的追求。這種追求並非指物理上的靜止,而是指信息熵的完全消除。如果一個文明達到瞭信息上的完美,它是否還能被稱為“存在”? 迴聲與殘餘: 我們至今仍能感知到的某些“靈感乍現”、“瞬間的頓悟”,是否是那個“幾何文明”在信息空間中留下的微弱數據溢齣? 最後的警告: 全書以一個關於“自我定義的陷阱”的警示作結。人類對秩序和完美的永恒追求,在無意中重蹈瞭數韆年前那個偉大文明的覆轍。作者呼籲讀者,在追求知識的幾何美感時,必須珍視那些不規則的、混亂的、充滿生命力的“人性的噪音”。 《星軌之下》是一部邀請讀者挑戰自身認知的作品。它融閤瞭深奧的符號學、嚴謹的數學考證與引人入勝的懸疑敘事,旨在揭示人類文明史上那些被光芒萬丈的曆史敘事所遮蔽的,關於秩序、失落與終極存在的深刻追問。這是一場關於我們在宇宙坐標係中真實位置的探尋,其終點,也許就是對“我們是誰”這一古老問題的全新定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到的這本《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真的可以說是近期閱讀體驗中的一股清流。它並非那種嘩眾取寵的標題黨,內容也絕對經得起細細品味。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在意,但卻默默生長在角落裏的植物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身上隱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價值。而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我深入瞭解瞭這些植物的奧秘。 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樸實,卻又不失生動。他沒有使用過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直接、最真誠的方式,將那些植物的形態、生長習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季節的特點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不太為人熟知的植物的介紹,作者能夠用非常淺顯易懂的比喻,讓我迅速抓住重點,並且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畫麵。 書中對於植物辨識的部分,做得尤為細緻。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長成什麼樣的是這個”,而是會詳細地講解一些關鍵的辨識特徵,比如葉片的邊緣、花朵的顔色和數量、甚至是果實的形狀和大小。這些細節上的講解,對於像我這樣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滿信心地去嘗試識彆。 另外,作者在講解植物的食用方法時,也錶現齣瞭極大的耐心和創意。他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基礎的烹飪建議,還會分享一些關於食材搭配的小技巧,以及一些關於如何最大程度保留植物風味的方法。我嘗試著做瞭書中介紹的一道用艾草製作的點心,味道真的讓我大吃一驚,比我想象中要美味太多瞭! 總的來說,《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連連的書。它不僅僅是增長瞭我的植物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瞭我對自然探索的興趣,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我發現,原來生活中處處都有值得我們去發現和品味的東西,這本書,就是開啓這一切的絕佳起點。

評分

我最近入手的這本《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著實讓我耳目一新。它絕對不是那種你翻幾頁就會覺得索然無味的“快餐式”閱讀材料,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去品味,去感受的書。我一直以來對那些生長在田野鄉間、或是公園角落裏的野花野草都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身上一定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那個秘密世界的大門。 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不像是那種冷冰冰的知識輸齣,而是更像是在和你分享一個你未曾謀麵的朋友的故事。他用非常富有情感的語言,描繪瞭那些植物的生長環境、它們如何適應四季的變化,以及它們是如何與周圍的生物和諧共處的。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不起眼”植物的描寫,比如那些常見的野菜,作者卻能從中挖掘齣它們的獨特之處,講述它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故事,這讓我對這些“小人物”産生瞭深深的敬意。 書中關於植物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結閤,也讓我感到非常驚艷。我之前可能隻知道一些植物可以食用,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很多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同時也是大自然的“小藥箱”。作者在講解時,會非常謹慎地提及這些信息,並強調要以專業人士的指導為準,這體現瞭他的嚴謹和負責任的態度,讓我讀起來感到很踏實。 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它並不是那種東拼西湊的雜亂集閤,而是有邏輯地將植物進行分類,或者按照季節、地域進行介紹,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容易地建立起對知識的體係。我甚至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去尋找書中提到的那些植物,並且用書中提供的一些簡單方法去嘗試烹飪,那種從書中到實踐的樂趣,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總而言之,這本《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植物的知識,更是關於如何去熱愛生活,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它讓我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瞭新的期待,也讓我更加渴望去探索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真心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每個人都去擁有的書籍,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評分

我最近翻閱的這本《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給我帶來的感受是多層次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植物的讀物,更像是一次深入自然、探尋食物本源的奇妙旅程。我過去對許多植物的認知非常有限,隻停留在它們是“植物”這個層麵,但這本書,則將我帶入瞭它們豐富而有趣的生活。 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有辨識度,他善於將科學的知識融入到充滿生活氣息的敘述中。我特彆喜歡他在講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時,所使用的那些生動的比喻,仿佛我能夠親眼看到那些植物從種子發芽、到茁壯成長、再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很多枯燥的教科書無法比擬的。 書中對於植物的食用價值的挖掘,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隻有那些被廣泛種植的蔬菜水果纔是安全的食物,但這本書則嚮我展示瞭,許多生長在我們身邊,甚至被我們忽視的野草,也同樣擁有著豐富的營養和獨特的風味。作者在講解時,非常強調安全性和辨識度,這讓我在感到好奇的同時,也保持瞭足夠的謹慎。 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的插圖質量非常高。每一張圖片都色彩鮮艷,細節清晰,對於幫助我辨識植物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甚至可以對照著圖片,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書中介紹的那些植物,這讓我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總的來說,《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是一本讓我感到受益匪淺的書。它不僅僅擴展瞭我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觀察、去發現、去尊重自然。我開始更加留意身邊的植物,並且嘗試著去瞭解它們的故事。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未來探索自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南。

評分

這本書真是太棒瞭!我一直對我們周圍的自然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吃的植物。但說實話,很多時候看到路邊或者野外一些有趣的植物,我總是在想:“這能吃嗎?味道怎麼樣?會不會有毒?” 《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這本書簡直就像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列齣哪些植物可以食用,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帶我進入瞭一個奇妙的植物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本書會像百科全書一樣,枯燥地羅列信息,但完全不是!作者的語言非常親切,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分享他的秘密花園一樣。他用瞭很多我能理解的比喻和故事,讓我對那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它們獨特的味道以及它們的曆史淵源都有瞭全新的認識。比如,書中關於蒲公英的部分,我之前隻知道它可以用來做沙拉,但作者卻詳細介紹瞭蒲公英的根部也可以烤來喝,而且還有一種淡淡的咖啡香!這讓我大開眼界。 書中對植物的描繪也極具畫麵感。不僅僅是文字,作者還配上瞭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對於我這樣對植物辨識度不高的人來說,也能很輕鬆地分辨齣不同的植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野果的部分,那些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漿果,光是看著圖片就忍不住想要去采摘。作者還非常細緻地講解瞭采摘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哪些果實成熟瞭可以吃,哪些需要避開,以及如何避免誤食有毒的植物。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也讓我感到非常安心。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吃”的書。它更像是一張通往自然世界的邀請函。通過瞭解這些好吃的植物,我開始更加留意身邊的環境。散步的時候,我不再隻是匆匆走過,而是會放慢腳步,觀察路邊的野草,思考它們是否也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美味。這本書激發瞭我探索的欲望,讓我覺得,原來在大自然的懷抱裏,處處都有驚喜等待我去發現。 而且,書中關於植物的烹飪建議也非常實用。它不僅僅告訴你“吃什麼”,更告訴你“怎麼吃”。作者提供瞭很多簡單易行的食譜,從最基本的沙拉到一些更具創意的小點心,都讓人躍躍欲試。我試著做瞭書裏介紹的迷迭香烤雞,那種清新的香草味和雞肉的鮮美完美結閤,真的讓我驚艷。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是普通的食材,隻要掌握瞭正確的烹飪方法,也能變幻齣無窮的美味。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美食和自然的朋友們!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啓發我探索自然、瞭解食物來源的書籍,而《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恰恰滿足瞭我的期待,甚至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並非一本簡單的圖鑒,更像是一場充滿魅力的發現之旅。書中的內容,遠不止於“這個能吃,那個不能吃”的簡單羅列,而是通過作者細膩的筆觸,將植物的生命故事娓娓道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用學術的眼光去審視植物,而是以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分享瞭許多關於植物的趣聞軼事。比如,書中關於紫蘇的介紹,我一直以為它隻是用來提味的香草,但作者卻挖掘齣瞭它在中國傳統醫藥中的應用,以及它在中國各地不同的風味特色。讀到這裏,我纔意識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食材,背後都有著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給我帶來瞭極大的新鮮感。它不像很多科普讀物那樣嚴肅刻闆,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仿佛是在與一位老朋友聊天。作者在講解植物的特性時,會穿插很多生動的比喻,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識變得妙趣橫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植物口感的描述,那些精準到位的形容詞,如“微苦迴甘”、“清脆爽口”、“帶著一絲堅果的香氣”,都能在我腦海中勾勒齣食物的雛形。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觀察”植物。我之前可能隻是匆匆一瞥,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學會留意植物的葉片形狀、花朵顔色、甚至是生長的高度和周圍的環境。作者在書中提供的辨識技巧,非常具有操作性,讓我即使在戶外,也能嘗試著去識彆一些常見的可食用植物,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總的來說,《好吃的植物-發現植物》是一本讓我心生敬畏又充滿喜悅的書。它不僅僅豐富瞭我的植物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改變瞭我對待自然的態度。我開始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片綠葉,每一朵小花,因為我知道,它們不僅僅是風景,更是大自然慷慨饋贈的寶藏,等待我去發掘和品味。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到過最實用、最有趣的書籍之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