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定价:39.80元
作者:弗兰克·埃亨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00264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是全球隐私专家、美国人弗兰克·埃亨所著,在书中他以自己的二十年从业经历,讲述了个人应当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检索,从而保障隐私、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丰富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法则,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作为的“追踪者”之一,客户会花上千万美元请他找出那些试图藏起来的人:罪犯、赖账的人、目击证人……找他的有小报编辑,也有执法者。他通过看似“原始”的方法找到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藏身之处,令他声名大噪。然而随着“追踪觅迹”手段越来越不合法,弗兰克决定改弦更张——帮助别人“消失”(合法地)。在一次采访中,弗兰克提到,一个单亲父亲找到他,说自己的女儿日渐长大,而他不希望女儿通过互联网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被人的;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希望弗兰克帮他从网上抹掉自己年轻时拍过的痕迹。书中弗兰克总结罗列了自己的若干“消失”守则,如:别用信用卡,用储值卡;消失前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一旦“消失”了,就别在谷歌上搜索自己了,以及如何布置迷魂阵,从而甩掉追踪者,等等。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被追杀,也没有要逃避的巨额债务,然而只要身处数字化时代,你需要小心身份窃贼,他们可能趁你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偷听到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化身黑客盗取你的电脑文件,那么弗兰克就是你的贴身教练,他会给你全面的“消失”指导,为你的信息、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目录
第 1 章 我是弗兰克,很高兴认识你
第 2 章 直面敌人:追踪者
第 3 章 追踪者好的朋友
第 4 章 开始销声匿迹吧
第 5 章 信息篡改
第 6 章 家里的痕迹与线索
第 7 章 信息杜撰
第 8 章 信息重组百宝箱
第 9 章 信息重组
第 10 章 如何做到“消”而不“失”
第 11 章 从身份窃贼眼皮底下逃脱
第 12 章 从社交媒体中消失
第 13 章 摆脱渣男的纠缠
第 14 章 摆脱纠缠者
第 15 章 漂洋过海
第 16 章 假死 101
第 17 章 结语
作者介绍
弗兰克·埃亨(Frank M. Ahearn),美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因成功追踪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一夜成名,20年寻踪逾4万人,全世界的“追踪者”之一。后因追踪使用的各种手段日渐不合法,他改弦更张,为个人信息遭到泄露、人身或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人等,提供合法的“消失”服务。弗兰克同时是一名作家,著有《反追踪黑皮书》(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Skip Tracing)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How to Disappear)。闲暇之余,弗兰克·埃亨也做客各大机构,传授个人信息安全保卫之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像我们通常阅读的那些小说,有着清晰的主题和明确的叙事线索。相反,它的文字充满了破碎感和跳跃性,仿佛是从某个遥远的地方传来,带着回声和断裂。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梳理那些隐喻和象征,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有时,我甚至会觉得自己在和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抛出问题,而我则在脑海中努力寻找答案。这种阅读方式,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它迫使我去调动所有的感官和思维,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后的情绪和意境。我喜欢那些能够激发出我无限想象力的书籍,而这本书,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让我看到了语言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超越了单纯信息传递,而直抵心灵深处的沟通方式。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一个词语,去品味它在特定语境下的重量和质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思之中。它并没有给我明确的答案,反而留下了一连串更深刻的问题。关于存在的意义,关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关于个体在宏大叙事中的渺小,这一切都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那些曾经坚定的信念,在某种程度上被动摇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视角。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消失”的理解,可能太过狭隘。它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消亡,更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淡出,一种被遗忘的痕迹,一种存在却又难以被感知的不在场。我开始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痕迹,审视我与他人的连接,审视我所留下的印记。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曾被触碰的角落,也让我对“活着”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敬畏和思考。
评分初读之下,我被它叙述的氛围深深吸引。作者以一种异常平静的笔触,描绘着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之外的角落,那些被遗忘的、几乎不存在的事物。这种叙述方式,既像是旁观者冷眼旁观,又像是某个早已沉寂的灵魂在低语,充满了疏离感,却又隐隐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我仿佛看到那些在人群中擦肩而过,却又从未被真正看见的灵魂,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模糊,如何在那无声无息中消解。书中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就是这种不动声色的描绘,却比任何呐喊都更能触动人心。我开始思考,我们所熟知的“存在”,究竟是怎样一种脆弱的定义?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又是如何一点点地被冲刷,直到面目全非?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极致的“空”,但这种“空”并非虚无,而是一种被剥离了所有表象的真实。它迫使我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联系、身份认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会变得多么不堪一击。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是那种你可以在沙发上放松时翻阅的书籍,更像是你在深夜独自一人,面对着窗外寂静的黑暗时,才会拿出细细品味的。作者似乎并不在意读者的感受,他只是将自己观察到的、思考到的,一股脑地倾倒出来,没有丝毫的掩饰和粉饰。这种坦诚,有时会让人感到不安,甚至会有一丝窒息感。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去思考书中那些细微之处的暗示。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如同一个个精心布置的线索,引导着读者走向一个更加深邃的境地。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解一道无形的谜题,而答案,或许就隐藏在那字里行间最不显眼的地方。这本书挑战了我对叙事结构的认知,它模糊了故事的开端和结尾,让时间在其中变得流动而不可捉摸。它更像是一种意识的流淌,一种情绪的释放,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赤裸剖析。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着实让人好奇,带着一丝窥探禁忌的意味。“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我在书店的货架前驻足良久。我一直对那些探索人类内心深处,触及存在与虚无边缘的主题很感兴趣,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一扇通往那片未知领域的门。我并没有急于打开它,而是反复摩挲着封面,想象着里面可能蕴含的故事。它会是一部哲学思辨录吗?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拷问?抑或是,一种关于逃离的、极致的孤独宣言?我的脑海里闪过无数种可能,每一个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联想到了一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它们以独特的方式探讨了人类的脆弱、失落和对永恒的追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类似的震撼,那种能够颠覆我固有认知,让我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力量。我喜欢那些能够挑战我的思维,让我走出舒适区的作品,而这本书,仅仅是它的名字,就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这本书不会是平淡的,它一定蕴含着某种我尚未触及的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