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科普经典读物:自然的奥秘
定价:29.00元
作者: 法布尔,游宏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212022099
字数:
页码:240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生具好奇心和幻想力、创造力的时期是中学时代。《世界科普经典读物:自然的奥秘》不但给予我们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由此出发,你就会迈入神秘而又辉煌的科学殿堂。
目录
一 六位朋友
二 真故事与假故事
三 蚂蚁筑城
四 蚁牛
五 牛棚
六 狡猾的长老
七 众多的家族
八 老犁树
九 树木的年龄
十 动物的寿命
十一 锅
十二 金属
十三 搪金属
十四 金与铁
十五 羊毛
十六 亚麻与
十七 棉
十八 纸
十九 书
二十 蝴蝶
二十一 大食客
二十二 丝
二十三 蜕变
二十四 蜘蛛
二十五 吕蜘蛛的桥
二十六 蜘蛛的网
二十七 大蜘蛛行猎
二十八 毒虫
二十九 毒汁
三十 蛇与歇蝎
三十一 荨麻
三十二 行列虫
三十三 暴风雨
三十四 电
三十五 猫的实验
三十六 纸的实验
三十七 富兰克林与狄洛马
三十八 雷与避雷针
三十九 雷的影响
四十 云
四十一 声速
四十二 冷水瓶的实验
四十三 雨
四十四 火山
四十五 加塔尼亚城的惨剧
四十六 普林尼的故事
四十七 沸水罐
四十八 火车头
四十九 爱密儿的观察
五十 到世界的尽头去
五十一 地球
五十二 大气
五十三 太阳
五十四 日与夜
五十五 一年与四季
五十六 约瑟夫的惨死
五十七 毒草
五十八 花
五十九 果
六十 花粉
六十一 土蜂
六十二 菌
六十三 在森林中
六十四 橘红菌
六十五 地震
六十六 我们把那两个都杀掉吗
六十七 温度表
六十八 地下火炉
六十九 贝壳
七十 蜗牛
七十一 珍珠母与珍珠
七十二 海洋
七十三 波浪·盐·海藻
七十四 流动的水
七十五 蜂群
七十六 蜜蜡
七十七 蜜房
七十八 蜜蜂
七十九 女蜂王
作者介绍
文摘
晚上,保罗叔叔继续讲蚂蚁的故事。这时候,杰克本来是应该到家畜棚里去看看牛是不是在吃草,喂饱了的小羊是不是睡在它们妈怀里的,但他却假装着不知道,继续编着他的柳条篮子。其实他心里的念头是在蚂蚁的牛身上。保罗叔叔把早上在接骨木上所见到的情形重新详细地说了一遍:木虱怎样从管子里滴出甜蜜的汁水来,蚂蚁怎样饮取这种鲜美的汁水,并且在必要时又懂得怎样使出榨取牛奶的手段。“主人,”杰克说,“你的故事使我这老古董的头脑开通了不少。上帝是多么地关心他的百姓啊,我们有了乳牛,蚂蚁们竟也有它们的‘乳牛’。”“是的,亲爱的杰克。”保罗叔叔说。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一个硬壳虫儿钻进花心里吸取花蜜,一块瓦上的青苔给太阳晒得叫苦,又被雨点所滋润,这些都蕴含着的大自然的奇迹。“现在回到我们的故事上来。假如我们的牛在乡里乱闯,我们要牛奶时便不得不赶到很远的牧场里去找它们,以取得乳汁。这不但要经过很长的路程,而且找得到找不到还是未知。这样的工作真是一桩苦差事,而且有时还不能完成。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们把它们放在手头得了,或者关在栏里,或者放在棚子里。蚂蚁对于木虱也是一样的。为了避免辛苦的跋涉,它们便把木虱放在一个园子里,虽然它们并不完全有这样的先见之明。即使它们有了,也不可能造起一座大大的园子来容纳无数的和它们的牧场(植物的叶子)。譬如今天早晨我们所见的住满了黑木虱的接骨木,叫蚂蚁怎样能造得出这么大的围墙来呢?它们受到能力的限制,只能搬几根草,在那些草上面养一些木虱,像这样的园子还是可行的。“蚂蚁们制订了一项小规模的饲养计划:在夏天的时候建造一所避暑的牛棚,把木虱关在里头,以避开强烈的阳光。它们自己也要在里头居住一段时间,以便把牛放在手头,闲暇时便可以榨奶,因此,他们开始搬一些泥粒放在那些草的根部,遮住那些根的上端。这些露在外面的根组成了一种天然的基石,以作为沿墙的根基。现在,一粒粒的干土都堆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圆顶,这圆顶建筑在根的基础上环绕着草的茎,高至木虱所居之处。边上开着洞,以便料理牛棚里的事务。避暑的牛棚修筑好了,住在里面的牛感到凉爽而舒适,且食料充沛。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牛住在那里很安逸、很得意,就是说,它们的吸管已插入草皮了。这样,蚂蚁们便可以不出家门一步,从奶管子里吸得甜蜜的牛奶。“在我们看来,那些泥土做的牛棚是一座不结实的建筑,只是在极草率、极仓促之间完成的。我们只要稍稍吹重一口气,便可以把它吹倒。为什么费了许多力气来盖这样一座不坚固的遮棚呢?它们是无法盖得牢固的。高山上的牧羊人用松枝造了一所可以蔽身一两个月的小棚,他们不是也费了很多工夫吗?
……
序言
我一直以来都对生命科学,特别是昆虫的世界充满着朦胧的好奇。市面上科普读物很多,但真正能让我产生深入阅读欲望的却寥寥无几。《自然的奥秘》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法布尔的文字功底实在了得,他能够将那些极其精密的科学观察,用一种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对每一种昆虫的“人格化”描写,仿佛它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比如,他对食粪甲虫执着于将粪球滚回洞穴的描绘,充满了毅力和使命感;他对捕鸟蛛巧妙设下陷阱的描述,展现了生命体在生存竞争中的智慧和耐心。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法布尔的实验室,与他一同观察、一同思考。他提出的问题,也常常引发我的深思:为什么它们会这样做?自然界的规律又是如何运作的?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学会用更客观、更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自然,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评分对于许多对自然科学感到畏难的朋友们,《自然的奥秘》无疑是打破隔阂的最佳选择。我曾经也觉得科学知识艰涩难懂,但法布尔的文字却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科学的渴望。他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昆虫故事娓娓道来,让我觉得如此亲切和易于理解。读他的书,你不会感到任何压力,反而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比如,他对蜘蛛结网技巧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看到了科学的精巧和艺术的美感;他对萤火虫发光的原理的解释,既科学又富含童话色彩,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种夜晚的小精灵。法布尔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他更像是一位诗人,用文字捕捉自然的灵动,用观察揭示生命的奥秘。他的书让我明白,科学并不冰冷,它蕴藏着最深沉的生命哲理,也充满了最动人的情感。这套书让我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热情,也让我对身边的一切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自然的奥秘》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体验中最具启发性的一套书。我一直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但往往止于表面的赞叹,缺乏深入的理解。《自然的奥秘》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法布尔以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充满诗意的笔触,将那些复杂的生物学原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他对于昆虫习性的细致观察,比如螳螂捕食时的耐心等待,屎壳郎滚粪球的惊人力量,以及蝉的生命周期,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折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介绍昆虫,它更深层次地展现了生命的智慧和生存法则。读完它,我不再仅仅是看待一个生物,而是去思考它为何如此,它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有何意义。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极具特色,不落俗套,充满了人文关怀,读来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反倒像是与一位博学而充满智慧的老朋友在对话。
评分《自然的奥秘》这套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科技过度包裹的时代,反而疏远了与自然的联系。法布尔的作品,就像一剂良药,将我重新拉回那个纯粹而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他对于每一只渺小昆虫的细致描摹,都充满了人文关怀。读到他关于某种昆虫为了繁衍后代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时,我常常被深深感动。他让我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方式。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贯穿了他整部作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伟大”与“渺小”的定义,也让我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它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的杰作,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拿到这套《自然的奥秘》时,我真是激动不已。一直以来,我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法布尔的这部巨著,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初翻开,我就被那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所吸引。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不再是冰冷的生物学标本,而是拥有喜怒哀乐、充满智慧的小生命。他对于细节的观察之入微,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比如,他对蚂蚁的社会结构、勤劳的本性,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沟通方式的描述,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 bustling 的蚂蚁王国。他对于蜜蜂采蜜、筑巢的精妙过程的解析,更是让人惊叹造物的神奇。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探索精神的传递。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变成了一位小小探险家,跟着法布尔的脚步,深入到草丛、森林、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角落,去发现那些隐藏的生命奇迹。那种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正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明白,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不断解答我们的疑惑,并且引出更多的未知,激发我们持续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