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每一個瘋狂的念頭 書寫、攝影與曆史(影像文叢係列)
:58.0元
作者:喬弗裏巴欽(Geoffrey Batchen) 新西蘭
齣版社: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22074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每一個瘋狂的念頭書寫、攝影與曆史》為“影像文叢”係列的第三部,版權引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齣版社,作者喬弗裏·巴欽為當代的攝影理論傢、攝影史學傢。本書(每一個瘋狂的念頭)也是中國民族攝影藝術齣版社計劃齣版的巴欽三本攝影理論圖書中的首部。
本書關注後現代主義的渴望和修辭,涉及瞭攝影之意義的符號學,並藉由符號學探討瞭每幅照片更深層次的含義,即在進入特定的曆史和政治語境之前,攝影的內幕究竟是什麼?作者徑直檢視所討論的照片的形式特徵,而不僅僅看嚮其背後所指。對於形式的這種關注,並不是針對要揭示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的特徵的渴望,事實上,這是試圖直接喚起曆史的真實體驗,提醒我們不應忘記,曆史正在當下的物質世界中不斷展開——在於恰好齣現在我們麵前的無論來自哪個年代的哪張照片的那種在場感中。
全書內容由九篇論文組成,包括關於攝影發明時機的討論、關於計算機文化帶來的後果的分析、澳大利亞攝影的澳大利亞性反思、關於當代藝術攝影的分析和民間照片在攝影史中的地位的論述等。這些文章主題涵蓋廣泛又相互融匯延伸,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即在更廣的範疇裏討論攝影及其曆史的書寫。
因此,盡管主題多樣,本書還是有著貫穿始終的主旨:即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身份這個令人睏擾的問題。作者理性的分析文字,包括從哲學高度的深層探微,為國內攝影研究者、從業者從更廣義的角度瞭解、解讀攝影提供瞭參照和藉鑒。
本書大程度的考慮瞭相關研究者對照原版書閱讀的需要,標注瞭原文頁碼。目錄
作者介紹
喬弗裏·巴欽教授,當代享譽世界的攝影理論傢、攝影史學傢。目前在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專門從事攝影史教學。 他的著作包括:《熱切的渴望:攝影概念的濫觴》(1999年,中文版將於2015年齣版)、《勿忘我:攝影與緬懷》(2004年)、《威廉·亨利·福剋斯·塔爾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義何在:梵高與藝術史》(2009年)、《停滯的時間:生命、攝影與死亡》(2010年)以及《更多的瘋狂念頭》(中文版將於2015年齣版)。他還主編瞭《零度攝影:反思羅蘭·巴特的〈明室〉》(2009年),並閤編《拍攝暴行:危機關頭的攝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劃的展覽《流光溢彩:無相機攝影藝術》將在新西蘭戈維特—布儒斯特藝廊舉辦。同名書籍將由普利斯特齣版社於2016年齣版。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復古又帶著點疏離的色調,瞬間就點燃瞭我對“瘋狂念頭”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想法,往往蘊藏著最深刻的洞見,或者至少是通往某個全新視角的鑰匙。喬弗裏·巴欽的名字對我來說不算陌生,他總能在曆史的縫隙裏挖掘齣不為人知的細節,並用一種極其迷人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名字,《每一個瘋狂的念頭》,完美地契閤瞭我對他的期待。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個被時代邊緣化、被主流所忽視的創意,它們或許未能實現,或許曇花一現,但它們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價值,是人類創造力不竭的證明。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去審視那些曾經被認為是“瘋狂”的念頭,理解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我們今天的認知。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打破常規的勇氣,去擁抱自己內心的那些“瘋狂”的衝動,它們或許就是我們通往真正創新的起點。這種探索未知、挑戰既定觀念的衝動,是閱讀的魅力所在,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重要原因。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每一個瘋狂的念頭》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它讓我立刻想到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或者僅僅是曇花一現的、那些超越時代限製的想象。我個人一直對那些“如果……會怎樣”的曆史假設性問題很感興趣,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為這樣的好奇心量身定做的。喬弗裏·巴欽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對曆史深度挖掘的保障。我期待他能夠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由無數“瘋狂念頭”構成的世界,去審視那些曾經被認為是荒誕不經的構想,它們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語境下孕育而生的,又在怎樣的力量推動下試圖實現,或者最終被現實所扼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示齣人類創造力的無限可能,以及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念頭,如何成為瞭推動曆史進步的潛在動力。這種對非傳統思維模式的梳理和解讀,是我選擇這本書最根本的理由,也讓我對它充滿期待。
評分曆史的魅力,往往在於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在於那些不按常理齣牌的人物和事件。喬弗裏·巴欽的書,我總能從中感受到這種對“非主流”的深切關注。而《每一個瘋狂的念頭》這個書名,更是直接點燃瞭我對這本書內容的強烈好奇。我個人非常喜歡去探究那些“如果當初……會怎樣”的可能性,那些在曆史進程中擦肩而過的機遇,以及那些被認為是“異類”的想法最終如何被時間和事實所檢驗。這本書,我預感會是一次對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邊界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奇思妙想的世界,去看那些曾經被嘲笑、被壓製,甚至被遺忘的“瘋狂”念頭,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即使最終沒有開花結果,也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希望從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那種不畏質疑、勇於嘗試的精神,那種即使麵對重重睏難,也堅持將心中所想付諸實踐的勇氣。這對於我理解創新,理解曆史的復雜性,都會有很大的啓發。
評分我對喬弗裏·巴欽的瞭解,主要源於他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能力,以及他能夠將看似枯燥的曆史事件,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這本書的標題,《每一個瘋狂的念頭》,讓我産生瞭一種特彆的聯想。我總是認為,那些偉大的發明和藝術作品,往往都源於某個在當時看來“異想天開”的念頭。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探討那些在不同曆史時期,那些被認為是“瘋狂”的想法是如何産生的,它們經曆瞭怎樣的孕育過程,以及最終帶來瞭怎樣的影響,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希望它能夠超越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深入挖掘這些念頭背後的驅動力,以及它們如何與當時的社會、技術、文化環境發生互動。巴欽的文字,我期待它能帶著我,像一個偵探一樣,去解構這些“瘋狂”念頭,去理解它們的邏輯,去感受它們所蘊含的時代精神。這種對人類思維深層運作的探究,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
評分對於“影像文叢”這個係列,我一直有著特彆的偏愛。我始終相信,圖像擁有超越文字的直接衝擊力,它能夠直接觸達我們的情感,並且在曆史的解讀上提供更為生動、直觀的視角。喬弗裏·巴欽作為這個係列的作者,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瞭高質量的影像研究。這本書的標題,《每一個瘋狂的念頭》,如果與他慣常的對曆史圖像的解讀方式相結閤,我想象中會呈現齣一種非常獨特的體驗。我腦海中已經開始勾勒齣那些畫麵:可能是早期攝影師在技術尚未成熟時的奇思妙想,可能是某個時代藝術傢們試圖用鏡頭錶達的超現實主義,又或者是那些被誤解、被遺忘的影像背後,隱藏著多麼驚人的創造力。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對“瘋狂念頭”的記錄,更能通過精選的影像,去分析這些念頭産生的時代背景、技術限製,以及它們如何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或排斥。巴欽的文字功底和對圖像的敏感性,相信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讓我們窺見曆史中那些不那麼“主流”但同樣精彩的創意火花。這種對視覺敘事的深度挖掘,是這本書最讓我期待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