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
定价:30.00元
作者:吴海成,郭志慧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7540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此套丛书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不仅反映了地球科学的**成果和21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新课题,而且告诉了同学们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具有原创性的科普著作。
内容提要
本书以生动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手法介绍了用现代物理、化学、遥感等先进科学技术了解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将“世界地球日”的诞生、历程、保护地球、治理环境的相关内容告知读者,并充满希望地呼唤人们像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我们可爱而美丽的地球母亲!
目录
前言
引子 读《地球,我的母亲》之联想
章 给地球照相
彩色的桂冠
蓝色的裙衫
金色的肌肤
晶莹的冰峰
绿色的纱帐
壮观的山川
幽深的峡谷
飘动的大气
第二章 给地球体检
为地球做“B超”
为地球做“CT”
为地球做“X光”
为地球做“磁疗”
为地球测“心电”
为地球测“脉搏”
为地球测“体温”
为地球测“引力”
第三章 给地球化验
土壤,地球的肌肤
岩石,地球的骨架
河流,地球的动脉
泉水,地球的微血管
海洋,地球的宝库
空气,地球的面纱
植物,地球的披风
动物,地球的生灵
第四章 监测地球灾害
地裂缝
滑坡、崩塌、泥石流
城市地面下沉
沙尘暴、台风
湖泊退缩
水土环境污染
气体环境污染
隐形环境污染
地震及海啸
第五章 探寻地球宝藏
地下“透视镜”(找地下水)
宝镜“隔山照”(找金属矿)
多彩“金土地”(找金银矿)
地下“顺风耳”(找核原料)
各路“名水神”(山区找水)
深部“探热泉”(找地热水)
大陆寻“黑金”(找油气田)
龙宫“觅瑰宝”(海上找油)
第六章 地球儿女的创作
枝繁叶茂的“科技之树”
地球物理的“家族成员”
地球化学的“家庭成员”
地质遥感的“兄弟姐妹”
勘探队员们“编织神话”
综合科技“大显神通”
现在了解的“地球身世”
等待你解译“地球之谜”
附录
历届世界“地球日”主题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联合国与我国确立保护地球环境相关的主题日
作者介绍
吴海成,男,1937年1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59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在河北地质局物理勘探队从事野外勘查和综合研究工作,发现十余处矿产地和水源地,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1979年后到地矿部物探局从事业务技术管理工作,撰写科技论文60余篇,其中五项获部级科技奖。1992年获特殊津贴。现为科普志愿者。
郭志慧,1949年生于北京,数学一级教师,曾在北京黄城根学校任教。退休后十余年来做科普志愿者,配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从事科普资源开发工作,编写科普文章、彩页、挂图、展板以及PPT等,亦多次进社区、学校、公园、单位做科普讲座与宣传。获有各级单位多次表彰。
文摘
序言
我曾满怀期待地捧起这套“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关于地球深层奥秘的解答,例如神秘的地心能量、古老文明留下的地质痕迹,或是关于地球磁场变化的最新研究。我尤其对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较为前沿的地球物理学理论感兴趣,比如关于地球内部外核流动如何产生地磁场,或者地幔柱在地表形成的火山活动等。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极端地质现象的详细案例分析,比如超级火山的爆发机制,或是深海热液喷泉的生态系统。毕竟,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变化的系统,而“探识地球”这个名字也暗示着深入地挖掘其内在的运作规律。然而,这本书似乎并没有触及我所期待的这些具体而微观的科学探讨。它更像是一部哲学层面的著作,讨论的是人类如何理解地球,如何认知自身在地球上的地位,以及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书中更多的是一些概念性的阐述,比如关于“地缘政治”如何影响我们对地球的认知,或者“生态伦理”的探讨。这些内容虽然具有启发性,但并非是我当初期望的科学探索。我仍然渴望能读到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详细图解,关于地震波如何帮助我们绘制地下图像,或者关于地幔对流如何驱动大陆漂移的生动描述。这本书的宏大叙事,虽然令人深思,却让我错失了那些触手可及的地球科学细节。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完全是因为我对地球的科学奥秘着迷。我满心期待地想要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从太阳星云坍缩到行星吸积,再到早期地球的熔融和分异。我渴望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详细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及地幔对流和地核动力学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详尽解释,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脉、海洋和火山。我也对地球的磁场、重力场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感到好奇,并希望书中能解释这些现象的成因。我还希望能了解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球环境变化对生命演化的影响。这本书的标题“探识地球”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让我认为它会是一部详尽介绍地球科学的著作。然而,打开书后,我发现内容并非我所期待的那样。它并没有深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演化,也没有详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学。取而代之的是,它似乎更侧重于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地球,讨论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性,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书中涉及了天文学、宇宙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但却没有像一本专业的地球科学教材那样,对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剖析。它更像是一部普及性的读物,试图用一种更概括的方式来介绍地球。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具体的科学细节,更严谨的理论推导,以及更详实的图表和数据,而不是这种泛泛而谈的宏观介绍。
评分这套“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光听名字就让我联想到深入地层,去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去了解地幔的物质构成、地核的运动机制,以及地球磁场是如何形成的。我一直对地球内部的科学模型很感兴趣,比如关于地幔对流是如何驱动板块运动的,或者地核的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的相互作用。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图解,展示地球不同圈层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我还希望能看到关于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比如利用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绘制地球内部的三维图像,或者研究地幔中物质循环的最新成果。我也对地球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机制感到好奇,比如导致大规模灭绝的事件,或者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关于这些问题的科学解释,并引用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模型。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并且偏离了我对“探识地球”的理解。它似乎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史,或者是一部关于地球在人类思想和文化中扮演角色的著作。书中更多的是对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的回顾,对不同时代科学家关于地球的理论提出与发展的梳理,以及对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角色的哲学反思。这些内容虽然也有其价值,但并没有满足我对深入了解地球科学本身的渴望。我希望得到的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能量流动、构造演化等方面的具体知识,而不是关于人类如何“认识”地球的宏大叙事。
评分当我在书店里看到“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我设想着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矿物的形成过程,岩石的分类与演化,以及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世界各地奇特的地貌,比如珠穆朗玛峰的崛起,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或是冰岛的地热景观。我甚至想象书中会有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关键证据,例如早期化石的发现,或者对现存最古老生命的探索。我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充满了好奇,希望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理解地球是如何从一片混沌的星云演变成如今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生动地展示地壳的构造,地幔的流动,以及地核的神秘。然而,打开这本书,我发现内容与我的设想大相径庭。书中并没有我期待的那种详尽的地质学、古生物学或地球物理学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对地球在人类文明中的象征意义,对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地球的哲学性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偏向于文学性和思辨性,而非严谨的科学叙述。我希望能读到关于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比如地震仪、重力仪、磁力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这本书的视野确实很“大”,但对我而言,这份“大”过于抽象,让我错过了那些我真正想要深入了解的、关于地球本身的具体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上印着“地球大视野丛书——探识地球”,我当时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我一直对我们脚下这颗星球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隐藏着无数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掘。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发现内容并非是我最初设想的那样。我以为会看到壮丽的地貌图片,关于板块运动的震撼模拟,或是深入浅出的地质构造解释。然而,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地球,它讨论的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它的形成和演化历程,以及它与其他行星的对比。书中充斥着天文学、宇宙学和早期地球化学的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虽然这些内容也很吸引人,也确实让我对地球有了更广阔的认知,但我内心深处对更具体、更“地球化”的探索渴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例如,关于太阳系的形成,关于早期生命起源的假说,这些内容虽然有趣,但总觉得离“探识地球”这个主题有些距离,更像是“探识宇宙中的地球”。我期待的是对地球内部、表面以及大气层更细致的描绘,比如火山喷发的过程,海沟的形成,或者不同气候带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视角是如此的宏大,以至于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一个遥远的观察者,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俯瞰着地球,而没有真正“踏足”这颗星球,去感受它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